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霍兰德是当代美国新精神分析批评的代表人物。他的批评直接继承了弗洛伊德、琼斯等人的传统,同时吸纳和融入了美国自我心理学、英国客体关系理论等新成果,为精神分析批评建立了一个新范式,提供了一套新话语。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霍兰德的批评观念经历了一个从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的发展过程,这既体现在他理论模式的建构上,也渗透在他对莎剧的解读中。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主要在借鉴自我心理学的“前俄狄浦斯”和“防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其动力学模式;成熟期,围绕“身份”理论形成其互动批评模式;拓展期,借助认知科学中的“反馈环”理论进一步修正和拓展其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2.
创伤批评理论的来源是记忆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具体来讲,“古典记忆术”、“集体记忆”理论和“文化记忆”理论为创伤批评的产生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研究思路与范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界定了创伤批评的三大特征:虚拟性、滞后性和反复性.研究创伤批评的缘起将进一步推动创伤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女性文摘     
肖巍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上撰文《性别差异: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的探讨》指出,长时期里,性别差异一直是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女性主义的出现给传统精神分析理论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几乎所有的女性主义学派都试图从不同的方面对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提出强烈批评。从霍尔奈开始,精神分析学出现了女性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精神分析批评理论蕴含更真实的一面,对于洞察人物真实复杂的性格和内心更有意义,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及批评都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营造自己的理论过程中,通过对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借鉴、批判、改造,形成多元化的理论格局。其中最主要的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批评、解构主义女性主义批评。从纵向看,这些学派表明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脉络;从横向看,则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总体特征。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走向是和后现代主义相融合,并在不断的解构和建构中发展自身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从文本分析到镜像分析——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的分析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析电影理论是电影理论现代转型之后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电影理论从经典镜头叙事理论向文本符码分析、文化分析转向的一个结果。它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雅克·拉康的镜像分析理论为重要理论资源,根据无意识理论、释梦理论和镜像理论,通过对电影文本的象征分析,来寻找深层的无意识文化心理。精神分析电影理论与意识形态批评密切相关,它对当代文化理论、女性主义批评、观影关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七八十年代成为西方电影界一种重要的理论批评流派。它的生成和发展吸收了精神分析学、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以及后结构主义等一系列学科的理论要素。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也开始受到中国电影评论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批评理论,在电影批评领域早已是硕果累累,而将其运用于电视批评的努力却遭遇了重重困境:电视的技术基础、观看环境和文本特性都迥异于电影,使得精神分析的电影批评所立基的两个隐喻(银幕=镜子、电影=梦)在电视批评中均无处着落。但是,电视观众亦有其独特的心理机制,值得用精神分析理论做深入的探讨。首先,如果说看电影是一种事实上的集体行为(一群人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和一种心理上的个人行为(身边之人仿佛不存在),那么看电视恰恰相  相似文献   

9.
现代批评是二十世纪兴起的借用各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演绎运思的理论性批评,它摆脱了传统批评对文学创作的依附地位,从不同的角度和现域对文学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思维空间,昭示出批评话语的空前活跃。但是,由于现代批评对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过分依赖,使批评在理论所规定的思路中无视文学的自身逻辑,最终偏离了文本原意,偏离了审美,丧失了文学研究的独特性。本文从现代批评与传统批评的比较,现代批评的背景和特征等方面对现代批评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它借助于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分析学三种模式,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形象批评、叙事结构批评和文化批评阶段。在此期间,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不断丰富、反省着自身的同时,也不断地检验和挑战着主流的各种电影理论,在西方电影理论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二十世纪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逻辑进程 ,在阐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基础上 ,分别从二十世纪初、“五四”时期、2 0 - 70年代、新时期这四个大的历史阶段阐释了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特征、其演进发展与历史局限性 ,从而深入揭示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在近百年里的历史与逻辑进程。文章最后对台港地区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批评进行了评价 ,因而构成了对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的全方位理论描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西方文论流派众多 ,学说纷纭。本文对英美新批评派 ,精神分析学 ,神话原型批评 ,结构主义以及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等一系列批评流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心理学家费里克斯.高塔利在对传统精神分析理论大量研究后提出了一种反俄狄普斯的批评策略,并在他们一系列著作中实现了对精神分析学说中若干理论的超越和颠覆。  相似文献   

14.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批评与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詹姆逊对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在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框架下对形式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以及德里达等人加以批判、吸收和整合,显示了其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和时代特征,从而表明20世纪各种文学批评话语既是詹姆逊的研究对象,又构成其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它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成形于加拿大文学理论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原型批评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风靡于欧洲的精神分析学派,不只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艺理论流派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精神分析由最初的病理学理论发展为普通的心理学理论,也由一种医学思想扩展为一种世界观、一个哲学方法,广泛地影响着宗教、伦理、政治、语言、人类学尤其是文学艺术等领域,并一举成为欧洲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文艺理论最具规模的一支,精神分析学派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批评理论学派,它以接近文学解释为途径,以心理分析为切入点,旨在说明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方式,并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及心灵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现当代的人文理性、批评观念和接受实践为思辨取向,对左拉的《戴蕾斯·拉甘》进行重新解读,其中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原则、精神分析学说的文化理论和新批评学派的批评规范,认为该作品深刻揭示了本能跟文明的冲突,在文学史和认识史上都具有创新价值和超前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是萨特进行传记批评的基本方法,该方法深受现象学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经验的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继承了胡塞尔的"同感"理论,并发展成为具有主体间性的"审美同情"。存在主义精神分析通过对个体命运进行追溯和还原,努力实现对他人经验进行整体化研究的目的。萨特撰写的精神分析传记作品开辟了作家研究的独特视角,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女性主义批评与精神分析理论,深入剖析女主人公戴西的时代与家庭背景、人格与原始生命力,辩证论述了她不仅是父权社会受害者而且是盖茨比的加害者.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这一方法对《情人》一文本进行分析 ,主要运用了俄狄浦斯情结分析了母子、兄妹之间的乱伦 ,运用了冰山理论来分析性别颠覆 ,从而解析出《情人》写作中有明显的精神分析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