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松竹梅菊的美王生平陶铸同志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松树的风格》。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流传很广,影响极大。陶铸同志的总的看法是从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出发的,所以他说:“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他还写道:“杨柳婀娜...  相似文献   

2.
陶铸同志在1959年1月写的《松树的风格》,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作者浓墨描绘的松树形象是前无古人的。古人把“亭亭凌霜雪”的长松,比作“受屈不改心”的君子,把“独立自萧(风瑟) ”的南山松,推崇为孤直清高的封建节操。但《松树的风格》却推陈出新,另有一番新境界。它通过松树形象的描绘,赞美群松,歌颂千百万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鼓励我们要象松树那样,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为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为革命的事业,坚定不移,刚正不阿,永远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是宣传马列  相似文献   

3.
“风格就是整个的人”,这是布封的名句。人们正是从这个“人”字出发来探索风格的“个性”,以为风格的“个性”就是作家的个性,认为风格应该到“人”的“个性”中去寻找,而且似乎只要挖掘出“人的个性”的差异来,也就摸着了风格的脉搏,找到了风格的特征。又由于以为特征就是“独创”,就是作家的“个性”的“与众不同”,于是“独创”就成了“自由个性”的代名词,成为作家追求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4.
松树是西域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熔铸了西域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松树的自然生长环境体现出诗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和政治环境;松树坚韧的品格体现出其高洁的品性,正是诗人人格的真实写照;对松树的赞美体现出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松树意象传达出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5.
<正> 李贺诗歌“奇崛冷艳”的艺术风格,在中唐独树一帜,自成高格。李贺诗歌的这种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就此问题作些探讨。一“文如其人”,“风格就是人”。文学作品的风格与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分不开的。而作家的创作个性又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家庭及个人经历密切  相似文献   

6.
列宁曾经指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就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成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传统的私有观念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因素,共产主义风格则是成长着的共产主义因素。革命样板戏《龙江颂》中江水英身上共产主义风格的光辉,就是在同李志田等人的私有观念作斗争的过程中焕发出来的。《龙江颂》里的李志田不是坏干部,特别从他后来的转变上看。对于李志田这个本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总结人生道路经验时,谈到“三十而立”。从人的一生来说,三十是立家、立业、立言、立功的年代。《人文杂志》创刊三十年啦。“三十而立”,作为一个刊物来说,是不是在三十年的时候应该树立刊物的风格,树立刊物的特色?一个刊物有没有风格,有没有特色,是刊物的生命所在。三十年来,《人文杂志》应该说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就是在内容上以文史哲人文科学为重点,在  相似文献   

8.
《拟物品评风格》作者 张福勋原载 《文史知识》2 0 0 1年第 6期诗论家们往往通过拟物、描状的办法 ,将风格这个形而上的抽象事理还原为形而下的具体物象 ,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从而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就是《艺概·诗概》所说的“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树写之”的道理。有的就多家作者的各种风格进行品评鉴赏。还有就独家风格进行描状。还有就某个作家作品的旨意、遣词、情调、色彩、构思、风格等诸方面 ,通过拟状描述 ,进行立体式的评论的。这个拟物描状的方法 ,被广泛地运用到文学批评和艺术鉴…  相似文献   

9.
方英敏 《阴山学刊》2007,20(5):11-13
先秦舞蹈就其历史阶段性的主导旨趣来界定,可以划分为三种审美"风格"类型:娱神风格、乐治风格和娱人风格。它们大致可以在逻辑和历史上分别对应先秦社会的三个时段——原始三代、西周和春秋战国。  相似文献   

10.
刘勰《文心雕龙》风格学与法国布封《论风格》虽产生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却同是作为东方和西方风格学理论的代表。在风格的个性论上,刘勰提出了辨析风格的体性论,布封提出了“风格就是人”的个性化要求。关于风格的个性构成,二人都考虑到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因素。但也有明显差异,布封持论时,孤立地看待先天因素倾向,刘勰则阐述了才、气、学、习辩证关系,具体论述了体与性的内在联系,比布封更加严密和科学。在风格理想问题上,布封的所谓壮丽之美与刘勰倾心的“藻耀而高翔”的风格理论极为合拍。不仅受惠于时代,反映着时代而且超越时代,具有崇高的美学地位。这种风格理想分别对东、西方的创作实践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导向作用。刘勰与布封都严厉抨击形式化的矫饰文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应以一定的思想内容为基础,但不能因此忽视形式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布封的《论风格》有所忽视。通过比较说明刘勰对有关问题的论述往往更透彻、更精辟、更完善、也更少片面性,无论在论述的深度还是理论的涵盖面,都优于《论风格》。比较证明,在国际文学关系的大范围、大视野中,《文心雕龙》应该占有显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修身为本”伦理思想在现代德育中的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儒家“修身为本”的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宗旨就是要培养人的“自德”精神和高尚行为。它围绕“人是主体”这个中心,论证了“修身”的思想基础、价值目标、途径和方法,揭示了道德主体的“自我”、“自觉”、“自德”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风格和体系。其基本精神对今天学校道德德育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文学风格的结构形态,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从微观世界来看,作家的个人风格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由不同的风格侧面所构成,形成多侧面的结构形态.从宏观世界来看,文学艺术的整个风格领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是由不同的风格层次有机结合而成,形成文学风格的多层次结构形态.研究文学风格的多层次结构形态,会引导我们深入认识文学风格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3.
风格的独创,植根于创作主体的人格和个性,这就是风格的个体生成而言;风格的鉴赏,起源于人物的品藻,这是就风格的历史发生而言。由于这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风格对个体人格的依赖,决定了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当读者进入鉴赏过程,要对作品作总体把握时,就不能不面对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作家的人格的关系问题。 历来的理论家和鉴赏家一般都把作品的风格看作作家人格的表现,并且主要用作家的才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的名气几乎是尽人皆知 ,也许没有任何一位作家比得上他对现代小说表现手法的影响。同大多数作家一样 ,海明威从别的作家那里得到许多东西 ,但他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口味 ,从前人处选出他认为最有意义和吸引力的东西 ,创立了自己的风格。本文拟从有关细节入手 ,讨论他的现代化的叙述艺术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现代化的叙述艺术涉及到现代小说的文体风格 ,海明威的现代文体风格就是简单、新鲜、干净。这独具一格的文风是他名垂不朽的真正原因。海明威善于运用简单的词语、简单的句法结构准确地写情绘景 ,语言极其简约 ,寓意极其含蓄而深远…  相似文献   

15.
风格探源     
“风格”本是晋宋以来士大夫阶级品评人物时常用的一个词汇。最早见于宋葛洪的《抱朴子,疾谬》篇。文中说:“以倾倚屈申者为妖妍标秀,以风格端庄者为田舍朴呆。”风格在此处是指人的风度品格。《晋书·庾亮传》写庾亮“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老庄,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这都是形容人的风范品格。当时对风格的看法,是和晋宋以来九品论人的门阀制度有关系的。因为当时通常对人的才性,多从他的风度和品格去  相似文献   

16.
松鞭     
胡海亭 《快乐青春》2014,(12):75-76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之前,就武有武功,文有文才。他武能挥舞松鞭,东征西杀;文能手握狼毫,应用自如。什么叫松鞭?松鞭就是一种马鞭。古时赶马有用竹鞭、兽皮鞭的,但还没有用松鞭的。据说用松鞭是从唐太宗开始的。有一年,李世民在河北、山东一带转战,最后到了泰山脚下,他手上用的一根兽皮鞭已经磨得不像样子了。那时,泰山的松树多得出奇,黑压压、密麻麻的一大片,李世民牵着马,走进了松树林。这林子又深又黑,松树茂密的地方,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伸手不见五指;稀的地方,也只能透进一丝阳光,照亮一点影子。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语言风格是指文艺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艺术特色。文艺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是语言的艺术。研究作家的语言风格,尤其研究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不仅对指导文艺创作,培养好的语言风格,而且对提高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因为只有把握了这一作家的语言风格,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作品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广阔的生活图景和思想风貌,以至于得到美的享受。 我们听说的作家语言风格,不同于语体风格,也不同于文风。作家的语言风格乃是作家的创作特色,是作家特有的和惯用的语言表现手法。任何一个伟大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作家的语言风格就是由作家运用语言材料时所体  相似文献   

18.
王雅平 《云梦学刊》2014,(2):117-120,154
单一语言的思想内容与风格形式关系十分复杂,双语转换的翻译的内容和形式再现就尤为复杂。译界普遍提倡、争取却又难以实现的上乘之译,当然是从思想内容到风格形式的全面严格对等。而在翻译实践中最为多见的实际翻译效果.则是思想内容忠实而风格形式有异,它们仍算是不错的译作。还有第三种情况有时难以避免,但还是应当尽量克服,那就是形式风格相近而内容意义相差。  相似文献   

19.
每逢节假日,穿着自己最心爱的衣服,似乎成了人们不约而同的惯例。所谓心爱的衣服,就是色彩、款式适合自己体型条件,突出自己优点、个性和风格的服装。其实,心爱的衣服,大可不必只在节假日时穿。 因为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穿着一件心爱的衣服时,周围的人都会由衷地赞叹:“哟,真漂亮!”由此可见,心爱的衣服,会使人变得漂亮、英俊、年轻、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陈彩燕 《学术界》2003,(4):135-141
体验式教育学术论文风格是指教育学术论文不仅仅要表达出教育的“事与理” ,也要表达出教育的“人与情”。本文从作为读者、作者与编辑的体验出发 ,倡导体验式的教育学术论文风格 ,并从传统学术论文风格的不适宜性、时代背景和教育科研的特征等维度探讨体验式教育学术论文风格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