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东欧共产党国家的政策,呈现出三色"光谱"的样式.美国政府在1948年苏南冲突后就确立起对南斯拉夫的差别政策.随着演变战略的推行,美国政府全面调整了对苏联卫星国的政策,开始改善对卫星国政权的态度.但美国政府对东德政权坚决抵制,并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文件.波匈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加速推行演变战略,倡导反对"共产党帝国主义".美国先后重新修订了对南斯拉夫、波兰和对一般卫星国的政策,扩大同这些东欧共产党国家政权的交往.与此同时,美国对东德的政策仍延续不变.这些政策差别,一方面表明美国总体上改变了对东欧共产党政权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表明柏林墙时代之前东德处于美国的高压政策之中.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美国对波兰的政策是其对东欧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服务于遏制苏联的冷战大战略。1956年波匈事件后,美国对东欧政策从"解放"调整为"和平演变",波兰因其在华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十月事件后出现的民主化倾向而成为美国推行新政策的重点对象。美国对波兰政策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美国对波兰政策深受美苏关系的支配;从国内政治的角度看,美国对波兰政策受总统大选政治的影响;从美国对波兰政策的目标和手段看,美国对波兰政策体现了一致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39-46
波兰剧变与冷战期间波兰的国家身份危机密切相关。从波兰国内层面看,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波兰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此为基础,波兰与社会主义苏联建构了朋友关系,而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则为竞争对手关系。但是,波兰的这一国家身份是不稳固的。波兰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基础薄弱,而波兰的国家身份又无法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认同,因而西方国家对波兰实施和平演变战略。随着苏联对波兰的控制松绑,立即引发波兰的"身份危机",最终导致1989年的波兰剧变。  相似文献   

4.
胡莹 《学术论坛》2005,33(1):19-21
1980年代初的波兰危机是一场对苏联地缘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利益提出严峻挑战的危机,苏联对此采取的对策是通过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促使波兰政府实行军事管制。这种政策出台的原因有三:一是苏联国力的衰弱;二是波兰的特殊性;三是东西方开始新冷战。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最后三十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通过三次瓜分,灭亡了中古时期的东欧大国波兰,改变了东欧地区政治地理形势,对东欧地区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十八世纪欧洲史的重大事件之一。 波兰之所以被瓜分是因为它的选王制和国会中贵族代表的否决权制度。根据这种制度,波兰国王由贵族代衷选举产生,没有任何实权;国会立法必须全体贵族代表一致通过,只要有一票反对,任何法案都不能成立。这就使国会难以通过一项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政策,致使国家软弱无力,而终遭肢解。 俄普奥三国各自在瓜分波兰中起了怎样作用,仅见一些笼统的说法,说三国瓜分了波兰,而缺乏具体的论述和分析。本文拟就俄国在第一次瓜分波兰中所起的作用做一点具体考察,同时判明普奥在这次瓜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从1948年南斯拉夫被排除出苏联阵营后,美国就开始将南斯拉夫与其他东欧国家区别对待,并探索新的对南斯拉夫政策。经过近十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之后,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8年制定了全面的对南斯拉夫政策,NSC5805/1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南斯拉夫政策从行动到理论的全面完成,也标志着美国将南斯拉夫政策正式纳入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演变”政策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赵四亮 《北方论丛》2004,(3):98-101
波兰地处德意志和俄罗斯中间,特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其疆界变迁频繁.1918年波兰独立后,波兰的东西边界成为巴黎和会讨论问题的中心之一.此后确立的建立在苏德两国对波兰战败的基础上的波兰东西边界令两国耿耿于怀.1939处,苏德瓜分波兰,波兰从欧洲政治地图上消失.在雅尔塔会议上,在没有波兰代表参与的情况下,苏美英三大国初步商定了波兰东部的边界.波茨坦会议上,苏美英三大国商定了波兰的西部边界,并提出以民族自决的原则来解决波兰与苏德的边界问题.战后波兰东西边界的确定,改变了东欧几百年的历史.在随后的冷战氛围中,领土纠纷再次播下了民族不和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斯拉夫将阿尔巴尼亚作为自己的卫星国,并试图将其纳入南斯拉夫版图之中。南阿关系的发展必然会削弱苏联在东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苏南产生矛盾。双方从利用阿党内部的代理人进行斗争,发展到两党两国之间的直接交锋。这场斗争的实质是双方争夺巴尔干地区。南主张建立以贝尔格莱德为中心并独立于苏联之外的巴尔干联邦的战略,同苏联维护自己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并进而将巴尔干国家纳入其版图之中的战略之间的冲突,是其斗争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韩磊 《北方论丛》2021,(4):35-42
在北约向欧洲东部扩张的过程中,美国东欧裔族群以"中欧—东欧联盟"为主要活动载体,以推动中东欧国家成为北约成员国为主要目标,期望通过重构中东欧国家形象论证加入北约的合理性,对美国北约东扩政策施加影响."中欧—东欧联盟"游说活动的成功与自身资源、外交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与相容度以及国际政治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2008年以来,受到客观政治环境的干扰,美国东欧裔族群只能有条件地施加低烈度且不可或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中,中苏经贸合作占有重要地位。李鹏总理说过,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对苏联、东欧开放,特别是对苏联开放,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当增加与苏联、东欧尤其  相似文献   

11.
1979年底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标志着七十年代苏联全球攻势战略达到顶峰,宣告东西方缓和时期的终结。1981年1月里根入主白宫后,提出“重振国威”的口号,以遏制苏联为其对外政策的中心环节,宣扬“以实力求和平”作为其防务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国策,力图改变美国在七十年代同苏联在全球争夺中的不利局面,恢复美国在西方及整个世界的霸主地位。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土小说与俄罗斯、波兰文学石薪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先驱者鲁迅曾多次谈到,是俄罗斯、波兰及东欧诸小国文学触发了他致力于农村题材的创作。他说:“我常常想:俄国文学是伟大的‘乡村文学’。并且想:果戈理更其是首先的一个人。我的比一切的国度的文学,更爱俄...  相似文献   

13.
1989年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一百年前第二国际蜕变的历史在重演,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暂时受挫.东欧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演变,逆转了社会发展方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走向解体;连续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相继丢掉政权,丧失执政地位;各国反动势力上台后的所作所为就是图谋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如果说当年第二国际蜕变还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的话,那么如今苏联和东欧的演变则是赤裸裸的,连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也不要了.面对“和平演变”这一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的战略企图,已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得逞的现实,怎样看待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曲折,成为非常实际而又严峻的课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予回答.况且,认真总结苏联和东欧的失误和教训,分析和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也有利于我们挫败“和平演变”的阴谋,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一、苏联走向解体和东欧国家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具有道德的含义,他们对马克思理论进行重新阐释与解读,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人道主义原则;在道德实践层面,强调道德个性应同包容相结合;在政治上,对苏联和本国集权的官僚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批判与反思,彰显出二十世纪中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伦理诉求。因此,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单单表现为一场政治事件,在深层次上更是体现为一个伦理事件。因为它关乎现代政治能否同道德之间进行契合的问题,是国家与社会之间能否确立道德基础的问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道德批判理论对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反思和把握伦理学的当代走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三个现实问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思想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选择与社会主义改革。在基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反思和批判这三个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并直接影响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进程。全面揭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多重现实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准确理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史、深刻反思东欧剧变的理论根源、全面总结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联东欧干部任用制度的变革,是伴随政治体制改革的曲折过程逐步展开的。它开始于50年代中期,其后经历了二起二落,进入80年代后,特别是在苏联走上改革道路之后,各国改革有了较大起色。总结他们的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一、缩小委任的使用范围,加强委任制的民主程序 委任制,是苏联东欧配备党政各级干部的基本方式。苏联《苏维埃行政法》规定:“任命是配备国家机关人员的基本方法”,波兰《国家工作人员法》明确指出:“国家与担当领  相似文献   

17.
捷克和波兰的积极养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捷克和波兰为例讨论了"积极养老"这个政策概念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涵义。这两个前共产主义国家在1990年代经历了经济和政治转型,并于2004年加入欧盟。两国人口状况相似,人口结构老化,但当前它们对作为一个政策议题的积极养老却有很不一样的理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对专家访谈和咨询的结果进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结果表明,在波兰没有关于积极养老的综合性政策。而关于捷克的研究结果也没有显示存在一种基于积极养老原则的总体的、系统的视角。在讨论老年人从事的活动时,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问题,至于社会服务、护理或纯粹是休闲这样的许多话题则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制度性机制的缺位、财政上的限制、歧视性的社会文化观念以及不太理想的经济环境,都构成了在我们讨论的时段实施积极养老战略的障碍。不过,似乎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而且,未来的人口变化以及老年人的态度也会使人们去更广泛地讨论积极养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次协调逻辑"的主要意思是指,在新逻辑中当矛盾律被削弱之后,仍要保持一种次于经典逻辑的新的协调性.它与数理逻辑、辩证逻辑都有密切的联系.它兴起于本世纪50年代,在70-80年代吸引了大批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目前已成为一个兴盛的研究领域,对逻辑学,数学与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巴西、澳大利亚、美国、苏联和东欧等国家或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势力.在我国,对这种新逻辑的研究还只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9.
更正启事     
正本刊2013年第5期孔田平《激进与渐进——对波兰与匈牙利转型的重新审视》一文,所署作者单位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当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20.
纳粹德国为何对美国宣战蒋相泽1939年9月,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履行援助波兰的条约义务,随即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6月,德国打败法国,接着就发动“不列颠之战”,准备渡海入侵英国。1941年6月,德国又大举进攻苏联,但对美国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