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5.
6.
7.
当我们深入生活、深入基层的时候,总会向自己提出一个这样的要求:好好地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是每个人应该有的一点真诚的心愿。少奇同志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里,对如何“打成一片”作了精辟的解释,他说:“任何工作人员(首先是其中的党员)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都必须去掉官气,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用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下级和群众,使群众感觉到你是他们自己的人,使他们感觉到你是把心交给了他们,就是说,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尽管少奇同志说的是工作人员,可是对知识分子——特别是决心改造自己,参加劳动锻炼的党内外知识分子来说,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示。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用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呢,可就不是那么 相似文献
8.
地处白沙、琼中两县交界处,雄居海南岛中西部,与五指山相呼应的海南第二高峰——鹦歌岭,是一处尚未被人们认识和引起足够重视的颇有引客力及开发前景的旅游处女地。随着海南中西部经济的大开发和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鹦歌岭的开发条件也日趋成熟,开发鹦歌岭旅游区事宜应尽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我们就鹦歌岭的开发价值、开发前景、开发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做了初步的调查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10.
12.
13.
14.
15.
藏族英雄史诗《岭·格萨尔王传》的主人公岭·格萨尔的生活原型是不是历史人物岭·格萨尔?格学界颇有争论。藏文“格萨尔”一词最早来自梵文,其原意为格萨尔是“莲花的花芯”。少年格萨尔的本名叫觉如,是位被叔父晁同流放的可怜乞丐儿。12岁赛马登基后成为岭国的国王,从此尊号为“格萨尔”。在格萨尔夺取古印度却宗城之后,印度王玛哈拉扎在为党如写的颂词中称其为“格萨若”,译成藏文为“格萨尔”;赞颂整个藏族地区美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君王格萨尔就是莲花的花芯,全体黑头藏民的心脏。藏文典籍中曾经提到格萨尔武王、岭·格萨尔… 相似文献
16.
苏轼从公元1094年贬谪惠州至公元1100年离开儋州,在岭海共度过了七个年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里苏轼提到的三州,岭海就有两州。由此可见,岭海的生活和创作在苏轼一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思想极为复杂。“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同样的吸引力”。我们从他在岭海的咏物诗可考查出他晚年的思想轨迹。 一 苏轼岭海的咏物诗的主要内容是赞美岭海的琪花佳果,抒发诗人旷达乐观的情怀。 苏轼在岭海的咏物诗的题材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岭海琪花佳果都成了他歌咏的对象。岭海荔枝是载誉天下的佳果。据文献记载,最早把荔枝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是汉朝的司马相如。到唐代荔枝成为文学的“宠儿”。白居易和杜牧都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苏轼专咏荔枝的诗有四首。他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写道: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