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战略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包括了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创立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统一战线理论,并娴熟地运用这一理论指导、驾驭和推进中国革命以及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是毛泽东为中国人民建树的巨大功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这一理论,增强贯彻党的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提出和进一步系统化、完善化,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加成熟的标志。从本质上盾,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就是说,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长期历史探索的结果。其中也包括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内。弄清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这一理论确立和提出的关系,无论对于肯定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贡献,还是对于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的价值,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下面,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妥之处切盼有识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他的光辉实践和理论创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在国际共运史以及世界历史上都将永放异彩。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这一“结合”理论,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光大。因此,坚持和学习毛泽东的这一“结合”思  相似文献   

4.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征,也是毛泽东的独特风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民主革命道路,消灭了“三大敌人”,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仍是在“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合作化和国家资本主义的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继续在“相结合”的过程中,艰苦地探索在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他为寻求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回顾毛泽东这一艰苦探索的历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历史为镜鉴,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不无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政治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政治发展观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条件下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指引中国人民探索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认识观和实践观。毛泽东对政治发展目标、动力以及战略的深入思考,科学地揭示和把握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于毛”.毛泽东从实践哲学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先导;同时,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中国文化发展“走自己的路”的探索中成为先行者.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在当代依然启示着我们要认识到这是“马克思主义道路”,要坚持文化发展的这条“社会主义道路”,要实事求是地完善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7.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日。 毛泽东同志把自己光荣而伟大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特别是在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毛泽东同志的杰出贡献是无与伦比的。而其中起主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并论证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无产阶级文化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说。本文拟从精神文化的角度,着重探讨毛泽东关于“观念形态的文化”理论,及其在建构和发展当代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关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毛泽东在建构中国新文化理论时,首先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中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从一个农家孩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由于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毛泽东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解决中国农民的问题。总结和概括毛泽东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不仅是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继承毛泽东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指导今后的农村工作,而且是我们纪念毛泽东、缅怀毛泽东、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当代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肖浩辉等五位同志,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历史职责,写成《毛泽东与中国农民》一书(以下简称该书),对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可喜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毛泽东同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振兴中华,把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强大的现代化国家,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和一切爰国的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立志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而奋斗,到他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毛泽东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艰辛探索,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和方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公文语言的特殊风格是与其他体裁文章语言相比较而言的。探讨公文语言的特殊风格,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文的语言美,这是十分重要的。不论哪一种体裁文章的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只是特色有所不同。公文的语言美不同于文艺作品的语言美,有时不为人所注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公文的语言美。如果把文艺作品的语言比喻为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花蝴蝶,那么,公文的语言则晶莹似雪,呈现出清新淡雅的美。风格不一,却同样都是美的。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文章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文语言美的基础。在此…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人民观有着深刻的涵义和丰富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丰富思想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坚信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拓宽了人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了完整的群众路线思想;提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调要加强人民民主建设。毛泽东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瑰宝,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必须深入挖掘毛泽东的人民观的当代价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论断,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不仅科学地界定了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源流关系,而且也为我们今后科学地研究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法论指引: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现实,考察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运用。有的同志或许有疑问:以往我们不正是照此进行研究的吗?我们认为,既有之研究的确都宣称自己把邓小平理论当作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强调的中心大多是“当代中国”,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因此,它们多是看到了毛泽东之后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确定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针,这是在认识我国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继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无疑,这个理论主要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所作出的伟大创造,但它又是站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肩上的创造,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对这个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探索毛泽东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毛泽东的理论活动,以中国社会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科学的精苹。毛泽东在长期的理论活动中,还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思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认真学习毛泽东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思想,对深刻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很有意义的。关于社会科学的本质。毛泽东认为,自然科学是自然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装。社会科学则是社会规律的反映,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武装。社会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理论概括。 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并把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加以批判地改造和吸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辩证法思想。为克服曾在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哲学专著——《矛盾论》,是毛泽东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代表作。它集中了毛泽东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文化观是江泽民关于文化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江泽民同志结合当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对毛泽东文化观和邓小平文化观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江泽民文化观既科学地把握了文化在当今的重要地位,也深刻地阐明了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并体现了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继承性与时代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既是二十世纪伟大的政治家,也是文化伟人。他在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呕心沥血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中国人民的文化事业,毕生致力于淬砺全国人民的思想品德、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他面向世界,紧扣时代的脉搏,把握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力争使中国以一个高度文明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文化思想。毛泽东的新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大众性、民族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本文拟对这些特点作粗浅探讨。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石油文艺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具有独到的风格 ,它是石油人文化创造的一部分 ,是审美这种掌握世界的方式所创造的结晶。这也决定了它与石油文化的关系是多层面的 ,既与实践掌握方式、精神掌握方式及其结果有关 ,又与实践精神掌握方式下的多种掌握方式及其结果有关。对其创作规律、思想艺术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对于促进当代石油文化建设、繁荣文艺创作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后者深刻地影响了毛泽东的外交风格。这突出表现在他外交大战略家的风格、理想主义的外交风格、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风格、不畏强暴的外交风格、以诚信为本的外交风格。毛泽东为中国外交开创了一代新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