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民间法研究的话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民间法研究话语做一个解读.民间法研究反映出当代中国法学正在走出简单的唯国家中心主义立场,而转向社会本位的立场;在法学/法律制度的发展动力开始从唯政府推动的一元而转向多元;在法治建构上逐渐从一元图景取向向多元图景取向共存的立场过渡.当代中国民间法研究,是中国法学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化"一词可谓当下法学界的"宠儿",特别是法社会学、法文化学和比较法学研究中更是频频使用这个术语.然而,如果从实证科学的角度看,"法律文化"却可能是一个并不严谨的概念它也许可以用于描述一组有关法律的现象,但它本身可能并不适合用作法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术语.  相似文献   

3.
法美学是法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法律科学与法律伦理学并存,与人的全面解放--"自由自觉的存在"同步,是对人的审美性存在的一种肯定.作为法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它是用生命美学的观点研究"法之美"的一种边缘学科,是一门能够独立出来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法的关系水乳交融。现代法学和现代法学语言研究同步发展。法学研究的语言转向,促使"法律语言"向定义范畴更加广泛的"法学语言"发展。法学话语分析是研究大于句子的法律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组织。司法语境中模糊话语分析就是对涉案当事人的谈话风格、话语标记、会话序列以及会话含义等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为警察、检察官、法官和律师处理刑事或民事案件提供有力的语言证据支持,是实现程序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必要手段。借鉴国外司法语言分析手段处理法律案件,是推进法制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丰富我国法学和法学语言研究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5.
目前不论学术研究中还是一般情况下,对"宗教法"一词大多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运用.在法学研究的领域也缺乏专门、系统的解释和阐述;而在当前提议加快宗教立法、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声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先搞清楚"宗教法"这样一个词语是不是适合用于一部法律的名称.因此,作者就"宗教法"的概念进行了一些分析和阐释."宗教法"一词来源于对西方"Religious Law"一词的翻译,本文介绍了历史上东西方对"宗教法"的理解,提出了新的定义.即宗教法可以定义为以宗教经典著作、宗教教义的精神为指导形成的调整特定社会关系或个人的行为或思想规范的总称.在理论上,任何宗教都可能有其宗教法,佛教法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话语,它是对现代理性的一种反思,无具体、本质的定义.而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发展的后现代科学同样也无标准的定义.它对现代科学进行了批判,但却不是肆意攻击.在价值观方面,现代科学的主流们主张价值中立,而后现代科学则继承了库恩以来的科学是有价值负载的观念,强调科学、科学家们应后现代  相似文献   

7.
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康德主义法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以康德的哲学为基础,探讨法的文化价值,批判以往法哲学上的绝对观念,重视和强调法的理念.其中,施塔姆勒提出了诸如"正当法的原则"和"内容可变的自然法"等概念.拉德布鲁赫则系统地构建了"价值相对主义"和"自由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新康德主义法学至今仍然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的主要法学流派,它对美国的法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在对我国法学产生新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建立县域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探讨张刚,刘亚良一、建立县域全业产权交易市场很有必要产权既是一个法学术语又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对产权下的定义为:“亦称财产所有权,是指存在于任何客体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用尽权、消费权等”;...  相似文献   

9.
论结构方法     
结构方法是任何科学研究都运用的方法。随着人类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一方法无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思维科学中,都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通行的关于科学方法论的著作中,却都没有对这一方法进行那怕是简略的必要的论述。在这篇短文中,我们只是对这一方法作一个试探性的说明,以期引起方法论研究者们的重视,得到对这一方法的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初,理性主义在西方盛极而衰,与之相适应,古典自然法学派结束了它在法学界近三百年的独占统治,各种实证主义法律思想相继兴起,历史法学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历史法学派最早形成于统一前的德意志,其代表人物,一般公认为萨维尼。遗憾的是,这位普鲁士著名法学家和法律修订大臣的名气并未给历史法学带来好运,由于萨维尼轻佻虚浮的治学方法和复古倒退的法律观,使得德国人开创的历史法学破绽百出,成为世人批判和嘲弄的对象,不到半个世纪,它便轰轰烈烈而来,声名狼籍而去。然而,人们在鞭笞历史法学的同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正当历史法学在欧洲大陆走入穷途末路之际,它却以崭新的风貌在英伦三岛得到复兴。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爵士以其《古代法》(1861年)这一传世之作,恢复了历史法学的本来面目。然而,时至今日,提起历史法学派,许多人只  相似文献   

11.
评经济法学研究中的"法外论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经济法的内在特性和特定背景,经济法学研究格外重视"法外论法".经济法学研究30年的实践中,"法外论法"既已展示出在注重法律规范的基础上保持认知开放性,遵循"问题取向"以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势,也已显露了知识筹备和学术训练不足的劣势.在今后的经济法学研究中,有必要处理好"法外论法"与"就法论法"和法学品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一般理论,既是作为基础理论也是作为实用的理论来进行研究的。至于要提高这个科学领域的研究效率和质量,则要取决于它们的方法论水平。这门学科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也会在这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因此,近年来苏联法学家们愈来愈多地转向一般法学的方法论和结构问题,特别是国家与法的一般理论问题,这不是偶然的,而且十分自然的是,对这个问题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3.
法学的玄谈与务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某些矛盾,法学研究者总是批评司法实践者不注意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而司法实践者也总抱怨法学研究者的研究脱离社会实践,只会纸上谈兵。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值得我们研究,是努力培养司法实践者的理论素养,还是要求法学理论研究者多注意研究实践中的问题,或者是两方面同时进行,确有必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回眸  是在前年 (1 999年 )的校庆 ,紫荆花盛开的季节 ,清华大学法学院宣告复建。这看似普通的事情 ,意义绝不一般。它标志着在国家迈步走向法治之时 ,法学教育的行列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身影 ,一个充满着个性的身影 ;也标志着清华大学在“综合性”的整体布局中又掷下了一粒关键的棋子 ;对广大清华人来说 ,更耐人寻味的是 ,这标志着一段历史的接续。可这段历史并不为很多清华人所知 ,尤其是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年轻学子们。有必要重温这段历史 ,因为这是我们的根 ,是我们成长的动力之源。可以说 ,清华的法学教育基本是与清华同步成长…  相似文献   

15.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已提出3年多了,日前更是进入实质性的论证实施阶段.其核心的内容即案例在我国如何应用是一个老问题,我国的学术及实务界对此经历了长迭十几年的讨论,产生诸多不同意见.其中关于西方判例法制度的引进拥有众多支持者,并在一定程度上在我国进行了尝试.判例法制度的引进在法学理论上属于法律移植的范畴,故对它的引进不得不考虑法律移植理论的种种要素.尝试运用这些要素纠正判例法在我国一些思想上的误区,解析判例法制度在我国并不具有成长的条件,并针对判例法误区,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建立提出一些建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简单性、一般性和本质性等是逻辑起点的根本特性和基本要求,以此观之,我国目前有关法学方法论逻辑起点的观点均不可取。法学方法论应以规则为逻辑起点,它比其他逻辑起点更能体现法学之本性。  相似文献   

17.
在法的领域,法律人阶层对法律方法的运用,其结果直接体现为对人的行为的调整和评价,因此,对方法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时至今日,法学作为一门显学,其学科的独立性已不容置疑,而其所特有的实践理性的属性,也决定了它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一、环境法的定义环境法学是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一门新的法律学科。它是以环境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个部门法。它要研究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目的、任务,环境法的产生、发展,环境法的立法基础,环境法与环境科学的关系,环境法与法学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在所有这些问题中,环境法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必然是:什么是环境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决定了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而且关系到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法和法律这两个词一般是通用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长期以来,法学界认为法的本质是阶级性,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法的本质问题,是法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近年来,许多法学报刊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正确地认识法的本质,对于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从而把法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  相似文献   

20.
也谈民间法     
近些年来,民间法的研究已经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对"民间法"概念的界定,一直以来是民间法研究中一个十分混乱的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民间法的定义作进一步的界定。要达到这一目标,则要从"民间"与"法"两个层次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