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白,是文章作品所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也指写作中的一种技法。即作者在文章作品中通过虚笔,如虚写,烘托,渲染,含蓄等,不将事物的义理、情景、意蕴、韵味直接完全说出,而由读者在鉴赏过程中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去进行填补,这种手法,就可称之为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画论、构图、色彩、技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红楼梦》与绘画艺术的关系,指出《红楼梦》中表现出的绘画美学思想亦为作者创作整部书的艺术理论基础。文章充分肯定了这种融诗情画意于创作之中的“小说叙述方式”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论它写什么、怎样写,也不论它是什么样式、形式,其内在意蕴都必然包含着作者的某种认识和评价,某种价值取向,这就是作品的主题。韦勒克说:“一部文学作品的‘材料’,在一个层次上是语言,在另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行为经验,在又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思想和态度。所有这些包括语言在内,都以另外的方式存在于艺术作品之外;但是,在一部成功的诗或小说中它们是被审美的这一原动力吸引在一起从而组成为复调式的联系的。”①可见,作品的主题,或称审美目的,就是融贯作品中的思想和态度。文学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不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生命,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整体美.艺术的这种和谐的整体美,是一切成功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艺术的整体观,就是建立在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这一整体美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艺术的整体美的思想,作为文学艺术的客观规律,很早就为众多的哲学家、美学家所注目.在我国,汉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纂  相似文献   

5.
皴染法,又叫皴擦法、三染法.它原是我国古代国画绘画艺术中的传统表现方法,后来应用于文学创作,并成为文学描写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脂评本《红楼梦》第二回写道:“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得明,则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兴一人略出其大半,使阅者心中已有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这段文字不但说明了皴染法源于国画艺术,而且还表现了作者对民族化的传统艺术技法的认识和见解,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自有了文字以来 ,创造了丰富得难以穷尽的文学艺术作品 ,从这些作品又提升出创作与鉴赏的经验而形成深透精辟的理论著述 ,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美学 ,其主干就是文学艺术诸种理论思想与观念的精萃汇合。书法艺术自两汉以来开始发达 ,较之诗、乐、舞、绘画 ,本来算是晚出者 ,但也奇怪 ,它一出现 ,对于原来工具性质的文字及其书写 ,就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并且随之有理论的表述 ;而种种理论表述较之已有千年积淀的语言文学与造型艺术理论 ,显示出明显的超越姿态。系统地阅读和比较自东汉历六朝至盛唐的书法、诗文、绘画理论资料 ,清理一下诸种文学艺术观念发展、演变的脉络 ,你会惊奇地发现 :书法艺术在这一段“文学的自觉”、“为艺术而艺术”(鲁迅语 )的“衢路”(刘勰语 )上 ,竟然起着“导夫先路”(屈原语 )的作用 ,对于诗歌、绘画艺术走向成熟、攀登高峰 ,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艺创作与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要搞好文艺创作,一定要遵循这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家的创造精神,让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变成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作出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艺术珍品。 一 文学艺术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最为显著之处就在于,它是用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凝聚其间,以激起读者(观赏者)的共鸣,使读者(观赏者)从中得到审美的教育。没有感情,就丧失艺术的魅力,就无法感动读者(观赏者)。文学艺术的这种情感特征,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理论家,作家和诗人都有过论述。比如,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文艺理论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提出了两种相对立的情况:“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他提倡前者  相似文献   

8.
一艺术方法或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创作上的“思想与方法。”这一概念不但包括具体的“创作法则”,也包括法则所依据的“思想原则。”文学艺术事物上所谓“方法”不同于一般物质科学上的技术与方法,不能没有思想原则。文学艺术,其具体的创作法则不提到“思想原则”上,是看不出什么意义来的。而艺术方法,不能没有意义。现实主义,尤其如此。现实主义其意义与原则性之强,已到了这样的程度:它一方面是艺术方法,一方面已逼近了一种艺术思想或美学观点的高度。因此,可以说,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是带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言的情意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的情意性特征,是指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状物、绘景时浸透其中的感染人、影响人的情意特征。若对情意进一步探究,情可以诠译为感情,意可以诠释为意蕴。这里所说的感情是指情状、情味、情致。这里所说的意蕴是指蕴含的意义、意味或者说是指蕴含的理趣。美国阐释学家赫希指出,意味与意义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意义”是指作者写作时意指的东西,“意味”是指一部作品对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含义1。根据这种阐释,我们也有理由从“意”中分析出“意义”和“意味”两个相对的概念,以“意义”指称文学语言的表层的意思或浅层的意思,以…  相似文献   

10.
以书法和绘画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具有自己独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集中体现在“传神论”及“气韵学说”尤其是“气韵学说”这一理论中.其理论内涵表明艺术之美的极致是要在作品中传达出生命之气生生不息,如音乐、如诗意般流动的美.这一崇高目标的取得,不仅仅在于单纯的技法修养,更在于养气,在于人格的培养,在于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切体认.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派文学曾被认为是一种与传统文学通然不同的文学流派,“所谓现代主义是指现代西方文学中反传统的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动动,是对在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学遇然不同的许多思想流派的总称”。①其实我们仔细分析研究现代派文学就会发现,“反传统”不过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因外在形式的变化而造成的一种视觉假象。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虽有其标新立异之处,但其内在精神,或者说潜藏在现代派文学外在形态之下的题旨意蕴,却是对传统的深化和升华。所以有人称现代派文学是“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现代形式”,或“基于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或观看优秀影片和戏剧的时候,总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们的心灵被带进了艺术的境界,同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同呼吸,时而精神振奋,时而潸然泪下,时而愁肠万结,时而心旷神怡……这就是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哪里?不消说,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艺术中饱满的感情。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把许多富有感情力量的文艺作品,都加上宣扬“人性论”的罪名,狠加批判,弄得人们对于人情、感情讳莫如深,造成了一种“无情文学”。粉碎“四人帮”之  相似文献   

13.
張启城認为:“在艺术的各个领域,无論是音乐、美术、文学……都毫无例外的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具有强烈阶級性的作品,阶級性比較薄弱的作品以及沒有阶級性的作品。”我們認为:作品中阶級性表現的形式或程度的不同,这种情况是存在的——特別是在古典作品中。但对这种情况的看法,我們和張启城是有根本分歧的。張启城認为这是由于“作者表現的对象有所不同”的緣故:“有的对象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阶級內容”,因而“其表現的作品也一定具有强烈的阶級性”;“另一类表現的对象如一般的离情別緒等及不包含任何阶級性的自然美”,描写这类“对象”的作品就“没有阶級性”或“阶級性此较薄弱”。对这一謬誤的說法,我們从下面四点来談: 一、作品的阶級性决不是由“作者表現的对  相似文献   

14.
在《三国演义》的研究中,人们似乎对小说存在着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从未有过多少异疑。有这种思想倾向是不是说作者创作前先有一种抽象的观念,而后用形象去衍化出来,还是客观地、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作品的形象中?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形象出发,还是从观念出发去进行艺术构思?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在某些同志文章中谈作者思想和作品倾向时,隐隐绰绰地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可读性;二、感染性。张小兰的随笔集《把月亮放进来》完全具备了这个前提。首先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独特的艺术感觉,让作品具有感染性。其次,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具有一种感情的力量,让作品具有可读性,使作品成为了读者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6.
禅宗的思想理论,对唐宋以来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文艺理论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历代文艺评论家们认为,“不懂得禅宗,就不懂得中国的绘画艺术”,“不懂得禅宗,就无法理解中国的诗歌。”禅宗之所以对文学艺术创诈有如此大的诈用,主要因为它的许多理论与实践,与文学艺术创作规律之间,存在着不少相通或相似之处,特别是它的目性理论,同艺术表现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特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性”在传统佛学典籍里,原指事物独立的本质属性。但因大乘佛教主张“一切皆空”理论,否定世间任何事物具有独立的本质属性存在,所以,…  相似文献   

17.
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整体。整体布局,在书法上叫章法或布白;在绘画上叫构图或经营位置、置阵布势。主要是指整幅作品的黑白、疏密、呼应等对立统一关系。对立而不统一,就不和谐、不美。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份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但这种整体的均衡、和谐,绝不是四平八稳。凡是艺术,都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活动。”具体的说:在书法上,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正文与落款之间以及笔墨情调与思想内容之间的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这是书法艺术欣赏的总体观。  相似文献   

18.
对一部文学作品,不同时代或同时代不同研究者会推出不同的结果。作者因而提出了文学研究的真实性问题。本文认为古代文学研究中存在两种真实,即:客体真实(作者真实)和主体真实(读者真实)。 作者从语言符号着手,分析了文学语言符号所指的“惯例化”及其可伸缩的弹性,使得审美客体具有模糊性和多元性,因而致使读者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理解。 作者还认为:用不同的价值尺度和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作品的真实意蕴,使作品的内容有新的生成和变化。具体的作品不只落实在“过去”而且联系着“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19.
王维诗画禅意相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中有画”作为王维山水诗之重要特点,其内涵值得重新探讨。王维的山水诗创作与其绘画创作,具有相同的生活基础与思想背景,都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王维的诗画相通,不是由诗画艺术技法的相互借鉴和景物描绘的一致性所造成的,而是由作者的禅宗信抑所决定的。“禅意”是王维诗画相通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苏轼所说王维“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之本意。  相似文献   

20.
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入宫以前,曾在洛阳生活过一段时期。有关这一期间他的艺术生涯,为常人所忽视。事实上,在这期间,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且也对前代的绘画技法作了新的探索,从而形成了“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