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聂微菁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4):420-422
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许多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解构,这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正在建设自己特色,并力图通过引进、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聂微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409-412
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许多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解构,这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正在建设自己特色,并力图通过引进、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对待后现代主义要把握后现代主义主流和本质,用积极的态度利用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3.
徐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7-12
"小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我们的祖先把追求"小康"、"大同"作为自己的理想.邓小平借用"小康"这个概念,在现代化大潮中,赋予了它新的内容,使它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概念.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小康、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党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冯文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82-85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进程中,紧紧抓住人口现代化这个根本环节,协调控制人口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从三个方面对此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即人口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口现代化是相伴互动的辩证统一过程、加强人口现代化的途径和方式,并最后得出结论,人口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的战略性问题,应引起社会和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刘朝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50-5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波及全世界的泛文化思潮,是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反映,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产物。后现代主义鲜明地表现出了典型的反基础、反本质、反理性的理论特征。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准确地把握它对当代中国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将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以研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负面效应而著称的,后现代主义对支撑西方工业文明的哲学文化精神基础——个体主体性和工具理性进行了反思,试图从根子上“解构”现代化。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于尚处于现代化起步阶段的中国来说有无价值?以启蒙理性的态度全盘否定其意义和以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简单附和其全部主张都显得太轻率,必须从中国目前的具体实际出发,对之进行辩证分析、恰当定位才有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世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6-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全面地建设人自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动力源泉和终极目的。人的现代化需要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伦理道德的现代化、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现代化等等。 相似文献
9.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内容更全面、水平更高的小康社会。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建设一个包含物质、制度、精神和环境等多个层面的现代化。全面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阶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发展与人民物质生活类、社会进步与社会结构类、人口素质类、可持续发展类、民主与法制类等5大类25个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0.
探讨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指标体系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利用构建完备了的指标体系,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从指标选取、指标参照值定位以及指标实现度等角度进行必要的分析.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借助相关图形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对两套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了客观的对比分析和较深层次的机理探究. 相似文献
11.
李新灵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119-12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综合性哲学与文化思潮,其基本主题是反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与文化精神。中国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破除对西方现代化的盲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并且处理好与之共处的关系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重新审视理性和科学技术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中国从根本上转换了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变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并引起了社会最深层的变化,即传统文化模式的失范。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进入中国文化视野后,引起了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精神冲突,当代中国文化选择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3.
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各个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和时序不一定完全相同。从2005年底起,以昆山为代表的苏南地区陆续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指标,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水平,正向基本现代化迈进。苏南的实践证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俭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44-45
中共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全面理解其丰富内涵,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5.
王俭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中共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全面理解其丰富内涵 ,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6.
冯帆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258-260,264
传统小康社会思想源远流长,现代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提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邓小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地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创新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理论,这种创新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小康社会思想合理因素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与思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后现代主义提倡多元论,批判现代的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在场的形而上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的思想解放.但是后现代主义由于错误解读解构与建构、理论与实践、真理与谬误、同一与差异、本质与现象、异议与共识的关系,又使人陷入迷茫.只有辩证地处理好这些关系,人才能真正赢得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8.
19.
高琳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Z1):29-31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文章从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研究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现条件.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有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全面小康社会又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价值追求。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