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本质一元论把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唯一本质特征,把应受刑罚惩罚性看做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当然结果,不仅使得犯罪三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矛盾,而且不能科学地解释犯罪与犯罪构成、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含义,把应受刑罚惩罚性作为犯罪的主观特征,把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客观特征,即犯罪本质二元论,不仅使犯罪三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严密,而且能科学地解释犯罪、犯罪构成、刑罚等诸范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泓峻美是什么,被美学家们称为一个无法猜破的谜。而人是什么同样是一个使人类思想家们伤透了脑筋的课题。在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于美的本质的思考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思考的基础上的。美学史...  相似文献   

3.
<正> 应该承认,新中国美学界自形成以来,所从事的花费最大精力探讨的课题,莫过于“美的本质”问题。应该承认,经过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讨论与争鸣,我们对于“美的本质”的研究,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应该承认,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研究也不应就此止步。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与“客观—自然”派和“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4.
何为人的本质?这是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颇能迷惑人的问题。在理论界,有人把“饮食男女”等生物属性归并到人本质的范畴,有人则笼统地认为人的木质就是区别于自然性、生物性的社会性,这些观点在各自的体系中都能自圆其说,以致于读了这些文章的一些同志往往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和争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它脱离了争论的参照系——对“本质”概念的共同、一致、确定的规定。它们各有一个区别于它方的本质规定,这种区别的形成则往往是主观、片面地迎合先入之见的结果。要在论辩中解决人的本质问题,首先要给  相似文献   

5.
人的类本质与社会关系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学术界通常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本意。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完整含义有两层:一是人的类本质,二是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就人的类本质而言,人类是一种具有“动物+文化”结构的物质存在,处在比动物或生物更为高级的物质进化位置上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及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社会的存在物以及认识、思维的主体与周围的世界发生联系,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思维属性又是内在统一的体现于人的活动中。因此,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本质便是以劳动为基础,在人的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人的各种属性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8.
9.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难题。虽然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已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也仍然存在着不少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辨析我国理论界关于人的本质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第一个70年(1848年~1917年)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期与制度化时期.在这70年里,有共产主义"幽灵"的首次检验,有巴黎公社的初步尝试,更有"阿芙乐尔"号的一声炮响.社会主义的第二个70年(1917年~1988年)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期,是社会主义运动高潮和制度建设期,进而也是社会主义的迷失期.在这70年里,有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有资本主义国家内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更有社会主义制度由"一花独放"到"百花艳",但当把"苏联模式"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时,却日益感到举步维艰而不得不加以"改革".正是在这种改革中,却面临着迷失社会主义方向的现实危险.当社会主义进入第三个时期,它所遇到的变化之突然、之猛烈,以至于不得不用"剧变"来加以形容.难道,经历了两个70年的社会主义会由此进入毁灭期?但历史的辩证法决非如此,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也决非如此!因为社会主义彰显人的本质,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这种曲折不过是螺旋发展过程中的一段弯路而已.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的第一个70年(1848年~1917年)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期与制度化时期。在这70年里,有共产主义“幽灵”的首次检验,有巴黎公社的初步尝试,更有“阿芙乐尔”号的一声炮响。社会主义的第二个70年(1917年~1988年)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期,是社会主义运动高潮和制度建设期,进而也是社会主义的迷失期。在这70年里,有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有资本主义国家内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更有社会主义制度由“一花独放”到“百花艳”,但当把“苏联模式”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时,…  相似文献   

12.
雅尼人父子连名制谱系“子”是研究雅尼人历史的脉络。作者通过对雅尼人父子连名制的研究,考证出雅尼人从“松咪”开始至今约经历70余代。这一新的发现改变了传统上认为雅尼人从“松咪窝”迄今有50多代的认识,把雅尼人的历史上推了300多年。  相似文献   

13.
人的本质及人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一种过程质;人的本质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种系统质;人的本质是相对的、多层次的质;人的本质是一种实践质。要正确认识人的价值的问题,必须区分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价值的评估这三个范畴。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是什么?人是否具有普遍的共同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固有的、不变的,还是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产物、会发生变化的?这些都是在研究人的本质这一课题中应当探讨和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切哲学家不可避免地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成了“热点”,从理论上说,仍然是对人的本质问题探讨的继续。在我们看来,无论对主体性问题的讨探,还是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都不能忽略实践观点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人的本质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人们往往引用《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说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8页)这段话来界定。这并没有错,然而承认它是一回事,真正理解和运用它又是一回事。因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规定,本身是一个具有较大难度的哲学问题。我认为,只有从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点出发,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汪小伍  刘文煜 《理论界》2005,42(12):78-79
马克思在探索人的奥秘时,紧紧围绕着自然、社会和精神属性三个方面来展开,这无疑为我们寻找个体的本质指明了道路。人的个体本质应该是这样一个严密完整的结构:即以个体的独特体貌和遗传能力为内容的生理特征;以个体特有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的社会特征;以个体的个性为内容的精神特征。正是这样一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个体本质结构,构成了个体特有的,使其与他人区别开来的个人风貌。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是人学中的基础问题,近几年来,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人们多注重整体性、一般性研究,而较少从特殊性、个别性来研究问题。关注人的一般本质是必要的,但我们是现代中国人,更应该关注当今中国的现实、研究人的本质在当代中国的实现。什么是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人的本质,指的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根据及其应有的基本规定,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正如“对事物、现实、感性”①的本质不能从它自身的直观中获得一样,人的本质也不能诉诸简单的直观。人的本质不是天命的,而是在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一、美学就其根本来说是人学。研究人的生理机制这一唯物的根本,不能说是唯心主义。 蔡仪同志在《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美既然有美的规律,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就在它的美的规律。必须了解规律是客观的,美的规律也是客观的。所谓客观的,即是不以人的意识或意志为转移的”。“它的美的规律并不是因人类社会而有的,也不会是因没有人类社会而没有的。”并说这是按列宁的客观真理导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周志山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现实运动,一门多学科视点聚集的“显学”,已越来越成为世人所关注的一个全球性热点。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正是从几十年不断发展着的发展观念中得到的一条基本结论,它通过人...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不是人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有一些人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这些同志虽然力图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探讨人的本质,但在结论上却和近现代西方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一致.当时虽然对资产阶级的自由观有过许多批判,但自由和人的本质的关系却未见有明确的分析论述.本文试图对此发表一些看法.自由,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人为了使自己生存以至发展,不断地和客观环境作斗争,使客观环境适合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客观环境是不依人的意志而任意改变的,它有着自己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人是不能违背这些规律的.因此人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