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我国并购发展的企业制度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并购的发展与企业制度密切相关:企业并购多产生于市场体制企业制度系列,在市场体制企业制度系列中企业并购易发生在股份公司,在股份公司中企业并购极易发生于治理结构补偿机制健全的企业。因此,只有继续加速市场化进程,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为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作为企业组织规模扩张的有效手段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起企业并购案例开始,企业并购在范围、形式和数量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同时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不少法律问题需进一步完善,以保证企业并购行为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并购的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并购发展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试阶段、起步阶段和大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为搞好现阶段企业的并购,政府要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也要明确自己的并购目的,制定缜密计划和重视并购后整合.  相似文献   

4.
横向并购的目的在于扩大企业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与学习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取得并购之后的协同效应.供应商整合模式有系统模式、平台模式、精简模式、维持模式等四种.横向并购后供应商整合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购双方的供应商管理能力;并购双方的业务定位差异;企业并购后的内部整合模式的选择;并购后企业的竞争战略倾向;并购双方的文化差异等.系统模式是企业横向并购中供应链整合模式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并购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并购实践的典型案例,从并购的特征、动因、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作了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企业并购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网络并购的热潮.由于网络有很强的外部性,使得网络并购在很多方面显示出与传统企业并购不同之处.不同类别的网络企业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并购动因也不尽相同.网络企业在并购后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取得创新与技术优势,更好地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能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傅璇 《兰州学刊》2005,(5):132-134
基于企业并购交易模式中实证理论,本文分别从主并公司与目标公司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不同并购交易支付工具的财富效应与适用情境,提出了主并公司与目标公司并购交易模式的选择标准与策略.针对国内企业并购交易模式发展现状,笔者也提出了推动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工具多元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资并购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利用外资并购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在利用外资并购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引资实力,积极吸收引进并购企业的先进技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此外,还须加强政府对外资并购活动的监管职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外资并购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企业并购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而进行的的并购行为在我国日渐活跃。但目前我国企业并购在成本方面还存在并购动机非理性、并购完成成本受多种因素影响、并购时对整合与营运成本重视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有效控制成本,企业在并购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详细调查目标企业在被并购前的生产经营情况;聘请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进行并购;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理的并购方式;合理编制预算等。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发展 ,其根本是核心能力的发展 ,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和发展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法宝。本文根据我国企业现状 ,论述了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企业并购和并购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入世,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商业银行面临日趋严峻的国际冲击。中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竞争力、利用金融创新加快混业经营步伐、拓展网上银行业务等对策,以应对外资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混业经营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以及网络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科技银行是纾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金融机构。在对美国硅谷科技银行的成功经验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科技银行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科技银行中国化的定位和发展对策。文章认为应将科技银行定位为商业银行而非政策性银行,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融资困境。政府可通过打造良性科技金融生态环境、信贷政策倾斜、法律法规保障等手段来促进科技银行中国化;科技银行应该通过加强商业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等手段降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主办银行制度是以主银行为中心、维系银企之间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的行为方式和规则。这种长期关系的维系依赖于隐性市场契约 ,属于半企业半市场性质 ,具有不稳定性。主办银行制度的有效性依赖于相对封闭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 ,它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日本企业融资空间拓展 ,使主办银行制走向瓦解 ,由此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发育和崩溃。主办银行制成为开放条件下日本经济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李鹏 《理论界》2014,(10):21-25
综观金融发展史,金融创新与监管在相互"博弈"中共同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从业者和监管层的"斗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特点。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上也引发了普遍的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其规模的增大和影子银行产品和服务乱象百出,理财产品和民间借贷资金去向不明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曾在2011年年度会议指出影子银行是近年银行业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所以深入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界定、产生原因及其监管等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应以金融结构演进和创新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影子银行的问题,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其规范化、安全化和效率化发展,进而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概念、业务种类和发展进程谈起,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目前所处的阶段及加速零售银行业务转型的现实意义,进而对国内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转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银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银行业在很长的时期内以结构松散而著称。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银行业的分行制和持股公司发展迅速,正在极大地改变着美国银行业的结构特征,单一银行的数目在极大地减少,而大银行的数目在增加。但由于传统的和政治体制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银行业仍将保持其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不仅为广大银行客户的消费、理财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改善了银行经营绩效及服务功能。我国银行卡数量、品种发展快速,卡类产品交易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技术创新和应用进展迅速,但银行卡市场基本仍属于高度寡头垄断格局。我国银行卡业金融创新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外部性,但是仍存在资源配置缺陷和很高的进入壁垒。在今后的改革中,应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发展到600余家,这些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短板”,有效地提升了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别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村镇银行进行全面剖析,最后提出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SWOT战略矩阵对策。  相似文献   

19.
The determinants of intrafirm mobility within the internal labor markets (ILMs) of one large, regional bank and one small town bank are examined. The literature on the banking industry suggests that internal labor markets exist there, and that job changes within these markets ar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 rather than on senior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skill ILMs, promotions will be a positive function of the employees' duration in the present job; while in a seniority-based ILM, promotions will be a positive function of tenure with the firm prior to the present job. These findings, for men but not women,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skill rather than seniority-based ILMs are present in each bank. The findings for women suggest that they work in “firm” or secondary labor markets. While the two banks are similar in the way other factors determine mobility, differences are also found which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size and sectoral location of each bank.  相似文献   

20.
徐锋华 《社会科学》2012,(8):158-168
民国时期交通银行被国民政府两次改组后,定位为发展全国实业的银行,其职能和业务愈趋专业化,积极开展铁路交通建设和纺织业放款,对近代中国实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近代化作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但同时,由于被国家资本控制和受国民政府不良行为影响,其业务重心发生偏离,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下,交通银行难以对实业发展有更大的作为,这不是其自身所能决定和改变的。民国时期交通银行对实业贷款扶助的实绩,揭示了交行与实业间的互动及其与政府方面的利益纠缠,进而反映了这一时段银企关系的复杂与微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