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赣傩文化内涵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傩文化内涵包括三个层面内容,即以原始驱疫为本质,以明清社戏娱神乐人为形式,以科举进仕为特色。它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中华傩文化从原始巫舞至明清社戏的演变痕迹并渗入地方文化精神等特点,在全国现存傩文化中亦属少见。  相似文献   

2.
为改变当前语文教学及研究与“应试教育”结伴而行“共生”的过于理性化、精确化、繁琐化等不良倾向,应该发掘语文学习与禅宗感悟的相通之处,强调情感体验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要关注语文学习的因人而异、“悟”有深浅;要领会语文学习的渐修渐“悟”、循序渐进;要感受语文学习的静中求“悟”、蓄势顿“悟”;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质量与审美鉴赏力。  相似文献   

3.
考察正义问题的三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纷争不断的话题。我们认为在既往有关正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片面化的倾向:一是抽象化;二是个别化。其实,正义既是一种观念,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现实,对正义问题的研究应从理念、制度以及日常生活等三个层面进行考察,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此,停留在任何一个层面上的考察都不可能走出目前正义问题研究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发展30年来,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变革从空间路径来讲,主要是从宏观层面的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观层面的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微观层面的创建现代企业制度三条路径来进行。这三个层面肾密相联,互相促进,铸就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战场。当前这三个空间层面的变革仍在深化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媒体融合成为中国传媒业界的努力方向,成为传播学界的研究热点。作为学术成果、学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媒体融合乃大势所趋。学术期刊可以基于技术、组织、主体三个层面开展媒体融合:基于技术层面推进媒体融合,建设学术期刊网站,借力学术期刊数据库,打造新媒体出版平台;基于组织层面推进媒体融合,促进同一主办单位的学术期刊之间的融合,不同主办单位的学术期刊之间的融合,学术期刊与其他传播媒体的融合;基于主体层面推进媒体融合,实现编辑内部的融合,编辑与作者的融合,编辑与读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沿海城市工业经济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沿海城市工业经济必须探求一条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资源节约型集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在传统经济的资本资源循环、人力资源循环的基础上强调人类干预下的自然资源的循环。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思维要求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沿海城市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和总体布局,从观念、法规和技术三个层面认识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问题"有不同的逻辑层面.在个别层面上,斯密问题是他的经济与伦理学的关系;在特殊层面上,它是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伦理的关系;在普遍层面上,它是人类社会的经济与伦理的一般关系.在这些逻辑层面上,斯密问题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艺术教育可分为审美层面和非审美层面。其中非审美层面包括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教育:认识层面决定着艺术教育的功利性目的,使它能够执行对生活的批评职能;操作层面意味着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操作感觉的获得。审美层面包括形式、形象和形上三个层面的教育:形式层面的教育包括对自然物质形式的审美意味的教育,形象层面渗进了伦理的、观念的内容,形上层面的教育表明了心理建构和人性完善的意义。艺术教育各层面缺一不可,以互动的形式内在地统一于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使艺术教育具有了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用词造句成章的特点.本文通过列举一些实例,从悟性和理性的整体性与分析性思维特征、主体性与客体性思维特征和直觉性与逻辑性思维特征三方面分析了思维方式对其句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关于个人存在和本质的论述,本文认为:个人的完整存在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物性存在、感性存在和理性存在,现实的个人是这三重存在的有机统一体;个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共同体中由个人的实践所形成的和正在形成的物性、感性和理性这三重存在之间内在的、稳定的和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时代的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性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是随着人类实践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网络时代 ,在传统的人与自然的感觉关系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感性平台———人—机新感性 ,它扩大了人类的感觉范围 ,形成了一个新的感性世界。马克思的“人对感性对象的依赖”的哲学命题对于认识网络时代的感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语文观念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关语文概念内涵的理解出现过三层次的区别:语文学研究的语文,主要指的是语文工具性构成的三要素——言语、文学和文章;语文学科着眼于语文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工具性知识个性;语文教育层次重视语文施于教育的课堂操作性.努力地协调语文文化(文学)教育的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3.
杜夫海纳审美知觉特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知觉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觉方式存在的。这主要是通过与普通知觉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延续了现象学前辈克服主客二元对立的目标。审美知觉与审美对象二者不可分离。审美知觉作为一种纯粹的知觉,具有鲜明的主客体统一性,从而有别于普通知觉。  相似文献   

14.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人本主义 ,首先 ,根据“本”的不同含义可以划分为动力论或因果论的人本主义与目的论或价值论的人本主义两种类型 ;其次 ,根据人本主义的对立面可以将它划分为与神本主义相对的人本主义和与自然主义相对的人本主义两种类型 ;最后 ,根据古典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可以将人本主义划分为感性的人本主义和理性的人本主义两种类型。对人本主义作上述划分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艺术品是在意象构成中包含着情、意内容。艺术教育以艺术品为媒介来进行 ,就要使受教者通过形式的观照来把握情意。从情的方面来说 ,使受教者学会通过情感的宣泄达到净化 ;从意的方面看 ,要感悟意味和进行理解。它在情感的兴发状态中使受教者获得教益 ,这是其功利性 ;它培养受教者一种审美境界和道德境界 ,这是它的超越性。作为一种教育形式 ,它离不开施教者的引导 ;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来看 ,它又具有自由性  相似文献   

16.
知觉问题在海德格尔学说研究领域中当属于十分冷僻的话题。究其缘由,一方面在于多数情况下海德格尔本人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觉理解持否定的态度并且很少对其做专门的阐述;另一方面则在于在研究者当中普遍接受了由此前这种表面现象所导致的一种刻板印象,即以为知觉问题在海德格尔这里不过是个已经被解构掉的“区域性”问题。事实上问题并非如此。无论对于承认或是不承认知觉问题对于海德格尔存在学说具有贯穿始终的特殊意义的研究者而言,他们无一例外都错过了对于vernehmen这个海德格尔称之为“知觉”的概念本身的把握和理解。而这正是本文找到的开启海德格尔学说中知觉问题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本身具有美的属性,是美的对象,它与人处在一个使用鉴赏与被使用鉴赏的关系中,它的美的属性对人的精神情感又具有肯定价值,因此,它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中具有美的属性,具有美感效果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教学的意向性和有效性,教学至少可以划分为三重境界:无我教学、有我教学与个性教学。其逻辑进路是,在教学意向上,由无我到有我再到个性;在教学视点上,由聚焦知识到关注学生再到洞察情境;在教学方法上,由有法到新法再到无法。而教学境界的提升则需要明确教育信念,做个仁者;培育教学智慧,做个智者;彰显教学个性,做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