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元 1 64 4年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 ,以北京为首都建立了清朝中央政府 ,乾隆二十四年( 1 75 9) ,清朝在征服准噶尔之后 ,进而清除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封建割据势力 ,统一了新疆。清朝对全国的直接管辖 ,表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完成。清政府为维护政治局面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民族、宗教问题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政策 ,允许新疆各民族穆斯林保持其伊斯兰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正常的宗教生活。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即叙述维吾尔族中的伊斯兰教情况。一、宗教信仰与宗…  相似文献   

2.
乾隆二十四年 (175 9) ,清朝统一新疆 ,结束了准噶尔贵族的暴虐统治及其发动的掠夺战争 ,结束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的和卓政权 ,废除了阿奇木伯克的封建世袭制度 ,保持了新疆境内政治局面、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特别是在民族、宗教问题上 ,清政府从“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政策出发 ,根据新疆的历史与统一后的现状对伊斯兰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 ,这些政策规定是清政府理藩政策的具体组成部分之一 ,其总的目的在于“旷旷然更始而不惊 ,靡然向风而自化”。① 以图维护和巩固清帝国“大一统之规”。概括起来 ,清政府…  相似文献   

3.
五、清政府对伊斯兰教的政策和伊斯兰教在反清起义中的作用关于清政府对伊斯兰教的政策,在历次讨论会上分别有两种不同的评价。第一种意见认为,清政府对伊斯兰教的政策,或者说对回民的政策中始终带有偏见。以元、明、清三个朝代相比较,很明显,回族在清朝的地位是最为低下的,尤其在发生历次反清起义之后,统治者对回族群众极为仇视,因此总是残酷镇压和严加管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伊斯兰文化对维吾尔族社会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同时,作者就如何充分发挥伊斯兰教的积极因素,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展新疆经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新疆长治久安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清代回疆治理为视角,就清代回疆于国家体系中的地位、清代回疆基本治策因俗而治之赓续与变异、因俗而治之下清代回疆的地域文化、回疆伊斯兰文化的政治法律功能等多方面展开多元族群背景下的国家建构问题的研究,指出清代回疆治理不乏成效,亦值得多族群关系与国家建设深鉴。清代对边疆尤其是新疆的治理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注入许多新的因素,也为我们当下的边疆治理提供了诸多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志强  姚勇 《西域研究》2007,3(4):29-35
清代新疆台站体系在清政府用兵新疆的过程中应用而生。由于有完善的台站的配合,清朝顺利完成了对新疆的统一。随着战争的结束,台站体系由单一的军事功能日渐转向多元化,对新疆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清代新疆台站设置的历史考察,试图弄清清代新疆台站系统设置路径的选择、管理及发展变革的历程,并揭示出其在开发新疆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重新审视《古兰经》传统的伊斯兰教研究,人们对《古兰经》倾注了很大精力。但视野所及均局限于《古兰经》所蕴含的社会学意义上,而对其艺术性一直没有涉及.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认为《古兰经》作为科学文献,其指向是神学,而不是艺术,尤其是敌视艺术的伊斯兰教.认为因此《古兰经》也就无所谓艺术,不必去分析其艺术性.其二源于我们一些人对《古兰经》文化的茫然无知,把它理解为单纯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引导新疆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与所处的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存在变化的普遍规律。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变化的客观规律。研究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 ,与新疆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相适应 ,这既是新疆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伊斯兰教自身存在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 2l世纪新疆地区的大开发和团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正确全面地认识新疆伊斯兰教的状况和特点正确全面认识新疆伊斯兰教的状况和特点是引导其与新疆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新疆伊斯兰教除了具有同全国其他地区宗教同样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清代新疆道制建置沿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轶群 《兰州学刊》2007,(3):154-156
清统一新疆后,实施军府制统辖下多种行政机制并行的边疆管理体制,仅在东部地区实行与内省相同的道、府、州县制度,即镇迪道的建置及其管辖下的各府厅州县,对于清代新疆东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末新疆建省,设置四道,以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州县制度取代了"因俗施治"的军府制下多种行政制度并行的间接统治体制,使得新疆内部地方行政制度划一,并与内地省份划一.这同时也是与清政府加强边疆地方民政管理的需要是相适应的,对新疆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以及政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其他边疆地区的地方行政建置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自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历经唐宋元之后,到明初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一,经元代大批穆斯林入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迅速增长,做为伊斯兰文化主要载体的回族已基本形成,并遍布全国各地。其二,伊斯兰教在我国诸多宗教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分析研究明前期统治者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明朝的民族同化政策与对伊斯兰教的宽松政策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从维护朱家王朝对中国的长久统治出发,对一些少数民族采取强迫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央政府统一了新疆 ,自此结束了新疆 40 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清政府统一新疆后 ,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 ,大规模的屯垦实边 ,出现了新疆历史上的第三次开发高潮。这不仅巩固了新疆安定的局面 ,促进了新疆的开发 ,而且使新疆从此日渐开化 ,出现了文化的又一个繁荣期。公元十五至十六世纪中期 ,维吾尔经济、文化、宗教和语言基本统一了起来 ,于是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近代维吾尔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终于形成。勤劳、善良的维吾尔族人民 ,不仅能歌善舞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步入清代 ,由于…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教职人员不仅对信教群众的宗教修养、思想观念、言行品德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在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维系了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伊斯兰教未来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3.
由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众多专家学者经10余年精心编写的我国首部关于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历史的专著《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终于公开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实现了新疆许多从事、关心伊斯兰教工作者的多年愿望。这不仅是新疆宗教研究中的一项丰硕成果,也是新疆史学界的一件喜事。众所周知,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宗教长期并存发展的地区。特别是伊斯兰教,不仅在新疆历史的发展中发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今天新疆信仰民族最多、信仰人口最多的一种宗教,对今天新疆政治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对伊斯兰…  相似文献   

14.
清代对回族的政策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总的趋向是从宽容、利用到约束、镇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回族信仰的伊斯兰教即回教,从允许存在到公开取缔(主要是新教教派);二是对回族人民进行歧视、约束、屠杀和强制迁徙;三是分化瓦解回族内部人民之间的内聚力和挑拨回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分别论述如次:一清朝一代对回族人民信仰的伊斯兰敏的基本政策,是从允许存在演变为公开进行约束(对旧教)和取缔(对新教).从清朝初期的顺治年间到乾隆年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清政府对回教虽不表赞赏,但也并不十分排斥,而是允许存在又时而加以贬责.清初在全国各地修建了一批清真寺,也允许回教徒朝  相似文献   

15.
刘玉皑 《西域研究》2013,(1):122-128,142
自汉代开始,屯垦成为历代王朝治理新疆的重要策略,对维护边疆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更是在继承中积极推行新疆屯垦,将其推向新的高峰.清代新疆屯垦不仅影响余波民国,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西北边疆开发建设也具有历史借鉴作用.近三十年来,在国内的西北历史研究中,对清代新疆屯垦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焦点之一,成果颇丰.本文就近三十年来清代新疆屯垦研究成果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综述. 一、屯垦政策与管理体制 (一)屯垦政策 新疆屯垦在我国边疆屯垦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代继承各代屯垦遗制并开拓创新,在屯垦时间、类型、规模和成效等方面,均超越了前代.作为清朝中央政权的边疆治理策略之一,新疆屯垦政策并非一蹴而就,其确立与完善是经过统治者深入考量与不断践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喇嘛教统治蒙藏民族,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它不仅对清代蒙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着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所以一直是清史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本文仅就鸦片战争前这段历史时期内,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主要作法及其影响,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巴里坤地处新疆东部,清政府选择在此处屯田,不仅可解决新疆驻防军队的军粮问题,而且可减少从内地长途运粮的费用,故此,巴里坤成为清朝初期在西路屯田的核心区。清政府在巴里坤推行了兵屯、民屯、犯屯三种屯田形式。清代巴里坤屯田对清朝统一新疆、加强西北边防、巴里坤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避暑山庄建造的历史 ,与清政府统一内外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进程 ,即清代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相始终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建成后 ,除供清帝和家人避暑、休息和玩赏外 ,主要用于联络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 ,处理边疆大事 ,为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朝统一新疆之后,积极鼓励内地人移民新疆。为适应内地人增多而给新疆带来的变化,清政府逐渐在新疆部分地区实行了科举制度,以进一步吸引内地人前来新疆,并增强他们对新疆的认同和凝聚力。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科举制在新疆部分地区的实施和发展,以及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清政府对此之认知与解决。  相似文献   

20.
清代前期,新疆地区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空前提高。适应这种形势,清政府统一新疆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西北边防。这些,都曾在历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新疆史和清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