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是纪元之交,还是中国十二属相中的龙年,时称“千禧龙年”。为了纪念人类这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千年庆典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千年之交,千载难逢,商人也都迫不及待地加入2000年商战行列。在围绕千年的活动中,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蕴藏了无限的商业机遇:  相似文献   

2.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不同性质、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战争不绝于书。这些繁多的战争,有的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与安定;有的阻碍了历史的进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任何一个关心祖国命运的人,都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战争。中国古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件。法西斯的泛滥和猖獗并由此带来的人类大劫难,以及在战后对这一历史的认识及态度,令我们对历史记忆的重要性及其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明天的意义,作一次深刻的反思,这对理解记忆即历史、记忆即生命的深刻内涵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历史研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是因为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尽管经历过各种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但都离不开人。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人的活动构成了千姿百态、错综复杂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论是革命的阶层,还是反对革命的阶层,或者是同...  相似文献   

5.
企业管理现代化,其根本问题是要建立与本民族文化心理机制相适应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因此,研究民族文化心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一、企业管理的新阶段———企业文化建设阶段管理具有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有了管理活动。虽然人类的管理活动从原始人群的首领对狩猎活动和刀耕火种的管理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国家和企业的管理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真正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则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纵观人类管理活动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对管理中的人的因素日益重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次宪法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在今天国际国内的环境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祖国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历史文化遗存和浩瀚的古典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统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缔造伟大祖国的过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寻求生命希望时,舞蹈是他们最直接、最鲜明的宣泄方式.我国大量出土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各种人类遗存向人们展示出原始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演变,这是人类文明史一个重要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8.
贵在拓荒─—简评《中国社团史》郑执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的民间社团许多是历代人民大众在封闭、专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以自发组织的形式,反映民情、民意,谱写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今天在深入探索研究历史上各类社团...  相似文献   

9.
《新学术》2007,(4)
利哈乔夫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俄罗斯古代文学、文化的研究中。他的文化生态观引起一些学者的极大兴趣。他从生态学的角度阐释了文化、生态、自然的统一关系。他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两种文化关系;大自然有自己的文化,因为大自然是"生命的大自然",它有自己的社会;而文化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是过去、现在、未来文化发展创造的准备,记忆是一种生存;一个国家是人民、大自然和文化的统一体。他的文化生态观对俄罗斯国威的重振、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思想的寻求等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人类的文化早期是在相对封闭、隔离环境中自我生存、发展的,那么,当人类社会进入一定的历史阶段,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这种文化交流的趋势一般来说就是由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展,其程度也往往由弱到强,由浅入深,而且往往要经过从接触、冲突到触合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文明史的国家。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与它有文化来往的民族和国家,在文明程度上都显得相对落后;所以这种交流往往呈现出单向辐射(即由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大国,在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指导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路线,抓住了百年不遇的历史良机,开拓了历史新路.终于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真正汇入了世界现代文明的潮流中.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象今天的中国这样使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格局、国际地位、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发生如此巨大而深刻变革的时代并不很多.我们不否认中华振兴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有某些相似之处,也不否认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都有其独有的特点,但是,在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事,没有任何一个大致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文化传到东南亚各国后,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使这些国家在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发展成为亚洲的“一大龙”和“四小龙”方面,起到了文化原因上的积极作用。儒家文化的优秀部分对我们今天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仍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起到使一个民族凝聚和团结起来的作用。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之所以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保持统一而不分裂,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起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当重视文化的这种凝聚和激励作用,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和团结起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所以,我们要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的中国服务。这就是研究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这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社会转型运动,意味着人类历史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启。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民族国家以及民族国家前提下的世界体系,而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将走进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将生活在“全球社会”中。全球社会的建构将对道德和文化提出全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我们在人类的历史遗产中不可能获得的,需要我们去自觉地加以建构。实际上,从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已经带来的社会变化看,正在为我们去建构起新型的道德和文化做出准备和提供条件。全球社会中的道德与文化将是建立在社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前提下的,需要满足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人的生活和活动的要求,从属于和服务于人的共生共在的目的,在行动上表现为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4.
辞旧迎新每年一次,但今年所包含的意义完全不同,今年元旦之夜我们辞去的不单是过去的一年,同时也是一个世纪,一个千年。站在新世纪源头,面对千禧之旅,我们心头涌动的不只是一年的感受,同时有世纪的回顾,千年的感慨。本期杂志刊登的文章,许多便是对一个世纪的思考。人类社会发展如果以一年为尺度,也许我们来不及或者不可能进行历史性反思,但如果以百年为尺度,要思考的历史问题却很多。回顾过去百年的人类发展史,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过去一百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科技文明,超过了以往所时代的总和。人类已经完…  相似文献   

15.
黄耀胜 《理论界》2002,(3):86-87
上下五千年,从禹王治水到今天的小浪底工程,中华民族围绕黄河始终演示着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长卷。历史发展到今天,在与自然抗争的同时,锻造了我们民族的魂魄。人类之所以能生存发展,就因为人类在不断同自然界作斗争,不断地把自然条件改造得适合人类的需要。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和客观条件打交道,他生活在许多客观条件的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6.
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被赋予了高贵与吉祥的美好含义。然而,西方国家对龙的主流翻译是dragon,西方文化中的中国龙形象也因此打下了邪恶的dragon的印记,中国龙被西方人错误地理解成了邪恶的妖物。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传承性,承认世界文化的交融性与多元性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因此,在西方的文化意涵中重新塑造中国龙形象、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作为“科学的科学”的哲学,是关于探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的学说。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记载表述为历史,也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为哲学思想,并成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把这种人类历史活动表述和总结的哲学思想,名之曰历史哲学。作为历史哲学的萌芽和雏型,应当起始于文明史的开端,而形成于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近代社会。然而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对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物质与精神生产的记载,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历史哲学为指导。历史活动本身也在不自觉地作历史哲学的表达,历史主体的人以思想学说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都作过同那个时代条件相适应的历史哲学的表述,目的是反馈社会,作为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媒介。历史活动、历史记载、历史研究和历史哲学是不可分的。历史研究若不以历史哲学为指导,不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中国学者来说,历史研究——历史哲学——中国历史哲学,应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方向和坐标。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在古代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炎黄子孙在数千年劳动、生息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山于儒学中具有合理因素与封建主义因素并存的两重性,所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研究和探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处,以及儒学在当代新文化中应占的位置,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使之为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生成了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代表着这个民族一切的利益,见证这个民族的兴旺与衰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文化意识共存的国家。中华民族文化光辉灿烂,延续了几千年。然而,在近一个世纪以前,由于我们的民族受到自身的和外界的种种原因的影响,富有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国,远远落后于一些西方的国家。在这种逆境中,中华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而今,在各种文化意识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现代社会,中华文化又再次经接受考验,并且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而在历史上作为统一时期的执政民族,当然可以是汉族,也可以是少数民族。中国历史上,在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前,还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或其建立的王朝能够统一全国。元朝的肇基,元朝的一整套统治方式制度,对后来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建立的清朝,在巩固和发展对全国的统一事业方面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阐明这一历史现象,除了从元朝本身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来理解外,还应该追溯到元朝建立以前的宋、辽、金时期。这里仅从宋、辽、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来研讨与元朝统一有关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