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实与共识     
这几年,台湾文学界出现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有的作家、评论家在谈论台湾文学时,总是不适当地强调所谓“独立性”、“自主性”,而否认“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88年,羊子乔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我们自己来》的文章,对我的《台湾现代文学简述》一书提出“质疑”。他认为:“台湾文学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性”,在台湾,“中国、日本文学是台湾文学的一部分”,而我却站在“有利于‘中国统一’的立场,来从事台湾文学的研究”,“视台湾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视台湾文学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因而是“大中国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台湾,并建立起总督专制独裁、警察恐怖统治和“保甲”“连坐”制度三位一体的殖民统治体系。作为日本统治台湾最高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的台湾总督,凭借着日本政府所赋予的立法权和军事统年权,滥施其专制独裁的淫威,对台湾人民实行残暴的屠杀政策。“警察万能”是日本政府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特点。台湾是当时日本统治的所有地区中,警察配置人数密度最大的地区。台湾的警察不仅管辖的领域极为广泛,而且掌握的权势也极大。此外,日本殖民统治者还把实行“保甲”“连坐”制度,作为其实施“以台治台”政策的重要手段,用以大力“强化”台湾的地方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举了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并对日本提出钓鱼列岛主权声称的几种依据进行辨析,说明日本是通过"马关务约"占有钓鱼列岛,而现在马关条约早已失效,日本也失去了占领钓鱼列岛的条约依据.由于钓鱼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在中日海域划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在划界中为公平起见,可以考虑把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分开进行谈判,不排除分别划出两条不同边界线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二战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其后,台湾与大陆虽然由于内战而处于隔离状态,但就战后台湾历史地位来说,台湾与大陆一直处在同一祖国的怀抱之中,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员。那种所谓战后“台湾地位未定”、“两个中国”或台湾“游离于祖国之外”的说法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任何分离台湾的阴谋活动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台湾。《马关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日本窃取台湾是非正义的。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收复失地。通过《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美国、英国承认台湾为中国失地并支持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1945年10月,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是在践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具有强烈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台湾省实行有效治理。因中国内战导致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美国为干涉中国内政,借《旧金山和约》,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旧金山和约》改变不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与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柴文华  周璇 《天府新论》2006,2(5):28-34
日本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及所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的主权让与日本,开始了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北人营,袭击沈阳。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  相似文献   

7.
2009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台湾电影《海角七号》正式在大陆各大影院公映。在过去的一年,《海角七号》——这部被引申为象征着台湾人拼搏与奋斗的电影,成为了台湾电影进入21世纪的标志性符号。或许是水土不服,电影中贯穿的日本元素.却在大陆遭遇了观感上的视觉冲突.大陆民众难以理解何以“日本”会让剧中的台湾人迷恋与陶醉?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80年代 ,我国学界曾有一段研究日本大陆政策的热潮 ,认为其源于《田中奏折》 ,内容是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中日学者间对《奏折》真伪的论争亦再度升温 ,部分日本右翼分子乘机大肆否认侵华的历史。事实上 ,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侵华的基本国策 ,体现了其将岛国发展为大陆帝国的强蛮意志。《田中奏折》言中了日本的侵华步骤 ,这不仅为识者所同见 ,更为史实所明证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真伪不应影响日本大陆政策研究的持续和深入。此为刊发本组文章的原因之一。之二 ,1937~ 194 5年是大陆政策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 ,此间日本多种政略齐施 ,如军事占领、对基层社会的政治控制、经济抢掠等等 ,妄图彻底灭亡中国。检讨学界研究日本侵华史的现状不难发现 ,一些具体领域的诸般研究并未归结到大陆政策的框架内及层面上。为此 ,本刊特刊发“日本侵华大陆政策研究”专题 ,着力于阐明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并从不同角度探讨大陆政策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台湾的实施及其危害 ,以期引起中日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从鸦片战争起,列强就不断企图侵占台湾。当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凶耗传到台湾,“绅民愤恨,哭声震天”。台湾人民义愤填膺,或“鸣锣罢市”,或拥入巡抚衙署,或上书清廷,或发布告,抗议割让台湾,决心武装保台。掀起了一场英勇悲壮的反割台武装斗争。台湾人民将抗战保台视作“为国家效命”之举。台湾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的使命感,在其抗战檄文和布告中揭示得很清楚。如1895年4-5月间张贴于彰化县署前的始湾人民抗战檄文》,怒斥李鸿章之辈为“贼臣”,“无廉…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20多年后,《台湾民报》作为反抗日本文化“同化”而在当时台湾仅存的中文报刊。它宣扬中国文化,支持祖国大陆民族革命,声援大陆的抗日战争,17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论台湾的地缘战略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是西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冲。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和日本都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关键,通向太平洋的门户,南北海运的枢纽;台湾是美国控制西太平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台湾海峡是日本西南航线的必经通道,恰似“东方的直布罗陀”,台湾是中、美、日三国战略利益的交汇之地,这是中国坚决维护祖领土、主权统一,美国(暗地里还是日本)顽固干涉中国内政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把“征服邻国”作为长期战略。19世纪70年代中日之间周边问题主要针对琉球,另外则通过征韩论觊觎朝鲜。当时清政府官员在琉球交涉问题上有三种意见,它反映出中国在外交方面的处境。日本吞并琉球、入侵台湾所带来的后患是朝鲜、台湾相继被日本占有,接着就是逐步去实现其大陆政策。需要我们反思的还有中国半殖民地化和日本殖民主义化。  相似文献   

13.
浅论大陆援助台湾抗法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法战争中,法国侵略者曾制定了“占据台湾作为质押品,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的阴谋,长期骚扰台湾海陆和侵占基隆和澎湖,给台湾人民带来极大的危害。台湾军民与法国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艰苦战争,在大陆军民的无私援助下,终于挫败了法军的侵略,共奏了一曲两岸合作、共抗外敌的凯歌。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位于东南海中,北临东海,东向太平洋,东北与日本的琉球群岛为邻,南与菲律宾群岛相望,西北与大陆相隔一条台湾海峡,战略地位重要,从来就被誉为“东南锁钥”、粤闽浙苏鲁直辽“七省门户”;台湾的气候适宜,盛…  相似文献   

14.
《反分裂国家法》是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法制化,其主要内容及特点充分体现了大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一贯立场,同时表明全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台独”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5.
读了台湾评论家叶石涛先生发表于《自立晚报》的《总是听到老调》,深感惊讶、失望和遗憾! 叶先生针对1992年《台湾文学选刊》第一期发表的一组笔谈,在尚未读到《台湾文学史》(上卷)的情况下。就把“使用汉文去创作的台湾文学铁定是中国文学的一环”的正确论断讥为“老调”,并以“双重性质民族结构”,否定台湾同胞具有“中国意识”。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过去,叶先生并非这样看问题。在《台湾文学的悲情·<台湾文学史>的展望》(1990年1月台湾派色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叶先生说:“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民族血统,一个传统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的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利益观点出发,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两岸三地”在经济层面上存在高度的互补互利性,把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力量联合起来,以大陆为中心,实现大陆、香港、台湾三个华人经济体的经济一体化,不仅可以赢得世界各方面的重视,提升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国际地位,而且能够与美国、日本和欧共体诸列强争个高低,增强对世界局势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七、八十年代,台湾文学界发生了一场所谓“台湾情结”和“中国情结”的争论。在这场时断续时的争论中,有人认为:中国情结只是中国大陆去台作家的创作意识,与台湾乡土作家无关。我以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符合台湾乡土文学实际的。所谓“中国情结”,是台湾作家和人民在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共识的基础上,对祖国的挚爱和眷恋,它是中华儿女爱国意识的表现。这样的爱国情结,不仅时刻萦绕于大陆去台作家的心头,而且鲜明地表现于台湾乡土作家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当中,陈映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这不仅表现在文人士大夫、书坊主、市井细民等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 ,还表现在小说作品数量大 ,流派众多。公案小说正是在这种文化语境中呈现出的新的繁荣景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短篇公案小说集的刊行。但因其在大陆存世极少 ,多藏于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公私图书馆 ,借阅研读颇为不易 ,长期以来 ,大陆学者对这类小说的了解主要依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和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简略的介绍 ① 。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海外学者凭借拥有丰富…  相似文献   

19.
《台湾历史与高山族文化》一书是张崇根同志三十年来勤奋攻读、苦心求索的成果。该书最为引人注意之处在于,它在关于台湾地方史实的考证与论述以及有关台湾的几种古籍的考订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驱散了长期笼罩在这些问题上的迷雾,很值得一评。 一、关于台湾的历史,作者着重研究了台湾历史上与大陆祖国的关系问题。在《怎样说明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三国孙吴经营台湾考》、《台湾古称“流求”探源》、《毗舍邪——宋代台湾之别称》、《南宋已在台湾地区建置说》及《也谈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的年份问题》等论文中,作者根据国  相似文献   

20.
每当人们提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自然想到“七·七”芦沟桥事变,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在目前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书籍或论著中,都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始。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可以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不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的,而是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是其实现占领中国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关键性的一步。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向了向邻国扩张的道路,在明治政权确立之初的《五条誓文》中就有“大振皇国之基础”,“开拓万里波涛,布国成于四方”。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先占领台湾、朝鲜半岛,之后占领中国东北,再占领中国本部,进而称霸全世界。根据这一方针,1894年和1905年先后发动了甲午、日俄两次战争。通过这两次战争,日本侵占了台湾、澎湖,并把南满和东蒙从俄国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