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散户、大户(控股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也构成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由于不同类型投资者的特征不同,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方式。散户投资者通常资金规模较小,一般进行被动投资,不直接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上市公司治理主要依靠法律法规体系,股票市场交易机制。以散户股东为主构成的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形成了“保持距离型”公司治理模式,其特点是没有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但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大户投资者所拥有的资金规模较大,且是自有资金,所以没有资金的代理成本,他们在上市公司中通常拥有一定的控股地位。存在大户投资者股东的上市公司,由于大户投资者会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的监管,不容易有“内部人控制”现象,但大股东为追求“私有利益”,往往有着对小股东的侵权行为。机构投资者虽然也拥有资金规模大的特点,但其资金是有代理成本的,另外受政策法规的限制,传统上机构投资者也不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只进行被动投资。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不断上升及维持投资者风格等原因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开始逐渐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其方法主要是积极主义投资,如投票动议和与上市公司经理人谈判等。  相似文献   

2.
公司融资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逻辑联系。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与法律制度的不同 ,各国的公司治理系统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并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治理模式 ,因此 ,从融资的角度对治理模式进行分类也最能反映其差异本质。市场基础型治理模式和银行主导型治理模式在解决公司控制权、代理人约束和激励方面尽管各有差异 ,但不能笼统地判定其中一种模式优于另一种。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必须从自身初始状态与约束条件出发 ,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模式 ,并对其予以相应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考察后认为,机构投资者是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一方面决定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机构投资者赖以存在的金融制度环境.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上看,只有养老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的激励.从根本因素上看,美国金融制度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及投票权的限制对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消极作用起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秀华 《兰州学刊》2006,(12):61-63
美国是当今世界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最为积极的国家,其许多成功经验可资借鉴。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及效果,总结了美国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推动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走向“股东积极主义”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银行的融资结构反映了银行股东和债权人对银行收益流的索取权结构,通过不同索取权的先后次序安排和风险配置形成的某种激励机制,会影响银行股东、债权人以及经理的行为选择。银行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就是在什么样的收益和风险状态下,银行控制权在银行股东、债权人和银行经理之间的相机转移对于最大化银行价值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6.
融资模式、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之间存在一种市场化的逻辑关系,融资模式决定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决定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公司治理效率。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与日本公司的不同的融资模式、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论证了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银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市场监控型和股东监控型两种,二者在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上各有利弊,目前这两种治理模式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受股份制改革方式、转轨方式、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中东欧转轨国家的银行部门形成了以股东监控型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相比之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空间较大,应当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孔建 《东岳论丛》2008,29(3):83-88
众多的研究成果对商业银行应采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模式达成了共识认为,由于银行公司的独特特征及其在经济系统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银行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均应参加公司的治理过程以避免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剥夺。但本文通过一个完全信息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绩效问题。分析的结果显示,如果银行小储蓄者在银行公司治理安排中获取更大权力的话,那么将导致商业银行公司的治理绩效以及银行公司竞争力的下降,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小储蓄者所承担的风险与获得的收益之间的不匹配,这一点在以往的分析中并没有为其他研究者所关注。作为分析的一个结果,本文认为由代表小储蓄者利益的公共机构参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过程才是一个可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下 ,融资结构决定和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由于各国融资制度、股权结构与要素市场的差异 ,形成了 3种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这 3种治理模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我国公司治理主导目标模式的选择 ,应切合我国的国情与吻合公司治理模式国际趋同的演变趋势 ,定位于“基于多方监控主体并存的、以内部监控为主”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试论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搞活公司的关键.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和发展,给全球范围的人们带来了一种化解公司治理结构危机的新思路.从机构投资者优于个人投资者的特点,以及其介入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积极影响,可见只要不断克服和限制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通过立法,不断完善、创造条件使之积极介入公司的治理结构,在现阶段,不失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危机的一种有效的、可行的办法,并对进入攻坚阶段的我国国企改革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雪华 《理论界》2008,69(4):63-65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时可能会遭受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机构投资者不是“天然的”公司治理积极参与者的结论。因此,应该重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但也不能过分夸大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成本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根据其来判断一项公司治理政策或机制的引入是否能在提高投资者保护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绩效。美国2002年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公司治理政策和机制效率的很好例子。该法案虽然给予投资者更严格的保护,但是也增加了美国公司的治理成本。本文归纳了两种研究公司治理成本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公司治理成本研究对中国公司治理变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引入机构投资者以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德日模式巳成为国际公司治理模式变迁的统一基础.本文首先对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经验和捷克共和国利用机构投资者完善国有企业治理反而恶化公司效率的教训进行了实证,然后结合转轨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机构投资者、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一种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对于实现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目前所采用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一种"市场导向型"与"银行导向型"相结合,且以"市场导向型"为主导的混合模式。实践表明,这种奉行股东至上理念、简单模仿英美模式的治理安排,导致了公司治理行为的严重扭曲和低效。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应从中国国情出发,倡导利益相关者治理理念,借鉴德日模式,重构和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金融外部市场化推动国有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路对转轨实践的解释有限度,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需要探索新的解释理论。考察中央政府控制金融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应成为解释中国国有金融制度演进规律的一条关键线索,国有金融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目前在国有控股以及对银行核心领导人事任免的绝对行政控制约束下,国有银行能否形成高效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仍需要在本文的理论解释框架下探索中央政府可能最佳理性介入的新形式,这就是“内部市场化”创新,即仿效一些国有企业对治理结构的探索经验,在银行内部培育市场,加强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绩效竞争、协调与相互监督。  相似文献   

16.
论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债转股作为银企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问题,而应着眼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创新。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应以债转股为契机,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治理的参与以及国有股权的最终退出,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构造以机构股东和法人持股为特征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孙龙建 《天府新论》2008,13(2):60-63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在促进融资效率和加强公司治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谁来监督主银行".研究表明,交叉持股和持债削弱了利益相关者控制风险的动机,存款人作为仅存的约束主体,很难有效约束银行.中国银行体系和监管体系与日本案例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国有银行公司治理和银行监管都是当前改革的侧重点,提高市场约束仍然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孙光焰 《江汉论坛》2004,(1):141-143
安然公司财务丑闻引发了一场针对会计、审计、公司治理、证券交易及其监管等问题的广泛讨论。整个美国资本市场深深陷入投资者信心危机之中。美国国会迅速作出反应,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法案在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促进财务信息的真实披露、加大公司及高管人员的责任、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又带来了代理问题。所谓的公司治理在根本上就是对代理问题的治理 ,是对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而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就是外部投资者保护其利益免于被以经营者为首的公司内部人攫取的一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窦予华 《兰州学刊》2005,(5):146-148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具有决定性作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均对企业形成控制权,两者有着不同的控制形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我国股权融资所占比重比债权融资要高得多,股权融资偏好愈演愈烈,主要由于股市中一些企业质量不高、企业治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股权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并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转变监管思路,培育和完善企业家市场是纠正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