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宇焰  申思 《四川省情》2006,(12):34-35
我国国民储蓄率长期在4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攀升,据有关部门估计2005年达到47%。是什么原因导致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呢?政府、企业、居民在储蓄中的比例与关系是怎样演变的?我们针对近年四川省国民储蓄变化情况,从国民经济核算和资金流量表的角度做了以下分析。对国民储蓄概念的理解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储蓄为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之和,而总消费可分为住户(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若按部门划分,国民储蓄等于住户…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资本市场现状1.资本市场规模小。中国股市从1990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起步,至1996年前还被人称为“小市场”,此后便因政府的强烈介入而迅速涂上了政策的底色,主要功能被定位为“国企上市融资”。有资料显示,中国资本市场的筹资额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企业通过股票渠道筹资占总筹资额的7.5%,而同期银行贷款约占76.9%,到2005年上半年,股票筹资比例已下降到1.6%,而银行贷款比例已上升至89.5%。这意味着,股民们尽管付出了太多牺牲,但他们没有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也没有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太多的贡献。而融资功能的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企业产权视角研究了中国企业的高储蓄率问题。本文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储蓄率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迅速是公司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非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也使公司的储蓄率显著增加。此外,本文发现,受融资约束影响的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率也显著较高,这和公司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一致。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企业的高储蓄率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财富目标的居民储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斌 《统计研究》2008,25(2):65-70
内容提要:本文在借鉴缓冲储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关于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的假设:即中国城镇居民同样也有财富目标,当实际财富低于该目标时,预防性储蓄动机就会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将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与缓冲储备理论的最大不同是,本文假定财富目标与持久收入的比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当预期支出比预期收入增长的更快时,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流动性约束,消费者就不得不提高储蓄率。利用我国1999-2005年28个省的数据得到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的高储蓄现象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一是就业率下降加大了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二是教育、医疗价格上涨过快以至于许多家庭的预期支出增长率超过了预期收入的增长速度,三是收入差距扩大抑制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本文的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消费信贷对储蓄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文平 《统计与决策》2012,(19):108-110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短期内储蓄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但长期内的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即经济增长是储蓄的格兰杰原因,高储蓄并不能导致高增长。国际资本流入与储蓄在短期和长期内皆互为因果,但经济增长与国际资本流入之间只存在从前者到后者的单向因果关系。因此,在短期内我国应采取提高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政策以鼓励投资和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但在长期内应将政策重点置于消费引导的经济增长,以此促进国内储蓄与外国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6.
居民储蓄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渠道转化为投资 :实物形式的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 ;金融形式的储蓄通过银行贷款转化为投资 ;金融形式的储蓄通过企业直接融资转化为投资。市场化的利率作为资金商品的价格 ,在这三个渠道中发挥其配置资金的作用从而使居民储蓄向投资有效转化。本文考察了我国实际利率在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上述三个渠道中的作用 ,分析了利率在后两个渠道中失灵的原因及后果 ,并提出了积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地位在通辽市经济体系中日益强化,宽松的外部环境,为通辽市民间投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就民间投资而言,可分为民间企业投资和民间个人投资。据统计,通辽市2001年民间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1%,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企业投资约占19.6%,民间个人投资约占17.5%。但从民间投资的潜力看,民间企业绝大多数存款作为流动资金,而民间个人储蓄达63.98亿元,而且大多数是可以用作投资的资金,尽管近年来利率一降再降,可居民投资启动的效果仍不理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居民的渠道少。因此,如果政策措施得当,激活民间个人投资是潜力很大的,领域会更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领域激活民间的投资。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2001-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资料,通过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降低缴费率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实际上仍为现收现付模式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缴费率变化对个人储蓄率产生显著为负的影响,对居民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比重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而个人储蓄率和居民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当前养老保险制度通过降低缴费率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负,降低缴费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肖成刚 《四川省情》2006,(10):35-36
2005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速增长,1月份突破12万亿元,5月份突破13万亿元;2006年新年钟声刚一敲过,就突破14万亿元,人均达到1万元。从四川的情况看,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4年增长15.8%,2005年增长17.6%,分别比当年GDP增幅高3.1和5个百分点,总量近6000亿元。巨额的居民储蓄既不利于居民消费升级的实现,也不符合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向。如何分流庞大的储蓄,使其有效转变为消费和投资,支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四川居民储蓄存款变动的主要特点总量高速增长。数据表明,近几年四川居民储蓄快速增长。2000年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协整分析技术、GrangerN果关系检验,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储蓄率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少儿负担比和老年负担比与我国总储蓄率均存在负向协整关系。少儿负担比下降是储蓄率提高的原因,而老年负担比的提高将降低储蓄率;人均收入的增长与储蓄率互为因果,存在较强的正向协整关系。人口年龄结构指标的波动幅度较小,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的回调速度较小。说明我国人口转变对维持我国总储蓄水平乃至经济增长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  王玉华 《统计研究》2001,88(4):24-28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 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态势。消费占GDP的比重 ,由 80年代的5 2 %降低到现在的 46 %。近年来 ,政府采取了包括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鼓励个人信贷消费、提高中低层居民收入等一系列举措 ,然而居民消费并没有摆脱低迷状态 ,1 998年全国消费品零售增长 6 8% ,比 1 990— 1 997的年均增长低 1 4 5个百分点。与居民低消费率相对应 ,居民储蓄持续增长成为我国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之一。居民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和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包括实物性储蓄和金融性储蓄。在我国的居民储蓄中 ,金融性储蓄约占75 % ,…  相似文献   

12.
何强  董志勇 《统计研究》2016,(12):58-66
本文基于幸福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一种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考察了国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尤其是我国经济高增长背景下的国民储蓄率高企之谜.研究发现,经济长期高增长不足以解释其国民储蓄率偏高的特征事实,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在于居民在消费时受攀比效应、习惯形成等因素的影响较深,使得增大同期储蓄率更有利于提升整个生命周期的幸福水平.进一步对我国经济新常态期间的预测表明,国民储蓄率将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而走低,需谨防由此带来的投资动力不足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的金融资产不断增加,其投资渠道也呈多元化发展,由过去单一的银行储蓄发展为股票、保险、债券、基金等。为了正确引导百姓的个人投资,稳定金融秩序,从本期开始增加“投资理财”栏目。在此栏目内,我们还将介绍如...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储蓄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储蓄率变化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重点。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内蒙古常住人口在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7.56%,内蒙古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必然引起人口结构、劳动力、储蓄等经济因素的变化,所以定量地讨论内蒙古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无论是最终消费率还是居民消费率,都明显低于国际上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消费率水平。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将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的严重约束。朱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近5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从1997年的4.6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底的8.7万亿元。中国居民储蓄首次突破8万亿元。储蓄存款余额几乎要赶上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了。对普通百姓来讲,当然是”家里的存钱越多越好”。可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过高的储蓄并不完全是件好事。l、不能绝对地看待储蓄率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现状 1.中国食品出口世界市场份额.从1985年到2005年,中国食品出口的绝对贸易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世界市场份额的变化比较平稳,1985年中国出口食品的世界市场份额为2.13%,此后缓慢增长,但是2003年开始又有所下降,到2005年跌至2.08%.  相似文献   

17.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经验性研究:1978~2002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蓄 投资转化率一直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所忽略 ,如经典的Solow模型中资本运动方程 k =sy -δk实质假设储蓄 投资转化率恒等于 1(Solow ,1 95 6) ① 。尽管其后的Cass( 1 965 )、Koop mans( 1 965 )从代表性家庭的最优决策角度出发内生了Solow模型的储蓄行为 ,然而Solow模型储蓄 投资转化的假设一直被其后的经济增长模型所沿用。Kuznets首先指出 ,资本形成机制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因素 :其一为可供利用的储蓄资源 ;其二为投资需求 ;其三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形式和渠道。正是基于McKinnon( 1 973)、Shaw( 1 973)开创性的工作 ,金融发展在…  相似文献   

18.
基于SYS-GMM的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份20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将人口结构指标引入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并用固定效应模型和SYS-GMM计量方法分别测算其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效应。考虑到老年抚养比在经济增长方程的内生性,我们还将滞后30年的就业人数比率作为工具变量来识别老年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老年抚养率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口增长率对储蓄和投资有着负相关,但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工作年龄人口比率对储蓄率存在负相关,对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但估计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在加入其它制度和人口变量之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定。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中国储蓄率偏高的含义并对偏高的程度进行了测度,指出偏高程度不断上升是中国高储蓄率动态的主要特征事实。随后,建立一个扩展的缓冲存货模型,分析了存在信贷约束时,随机冲击对储蓄率的动态影响机制,指出该机制中存在着"金融加速器"效应,表现为居民在面临随机冲击时通过增加储蓄会获得流动性溢价,而且流动性溢价与随机冲击的程度成正比,因此该效应会放大储蓄率的波动。最后应用该模型对1978年至2013年中国储蓄率动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该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的长期趋势,也能够较好模拟其短期的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20.
张李义  涂奔 《统计与决策》2017,(11):143-147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