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龟兹学学术研讨会在库车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睡千年的龟兹文化正逐步向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2005年8月25日,来自国内外的50余位对龟兹文化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来到库车参加“龟兹学学术研讨会”。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新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周吉认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居民成分的复杂和佛教的兴盛,龟兹地区必然受到了东方中原文化、南方印度文化、西方波斯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多重影响,最终形成了龟兹文化,同时也浇灌出了龟兹乐舞这朵奇葩。阿克苏地委委员、库车县委书记李刚说:“召开龟兹学学术研讨会是库车县致力于打造‘龟兹文化’品牌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龟兹学者展示研究成…  相似文献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博物馆所藏的一件佉卢文/犍陀罗语的木牍来自龟兹古国。木牍由三块木板组成。核心木牍部分未开封,文中所提供的转写、译文、注释以及词汇表,仅仅涉及外部可视文字。此木牍产生于公元3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木牍的持有者是尼雅出土佉卢文书中多次见到的人物,即萨迦牟云(Sagamoi),他曾经从鄯善逃往龟兹国,几年后又回到鄯善。尽管本件木牍的内容未能彻底破解,但它的重要性依然无可争议,这是迄今为止来自龟兹地区最早的世俗文献,涉及到龟兹古国的国王Pitrr·bhakta,特别是为鄯善国的佉卢文称谓Nuava提供了原始证据。  相似文献   

3.
由新疆龟兹学会、新疆经济报系、阿克苏地委宣传部、库车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世界的龟兹、文明荟萃”2006年龟兹学学术研讨会在库车开幕。  相似文献   

4.
裤子是人们必需的衣式之一。考古资料表明,新疆是我国最早穿裤装的地区之一。由于新疆早期居民的经济生活方式以游牧、狩猎为主,为了骑乘方便。服饰中的裤和靴相应地出现了。在没有纺织的时代,新疆最早的裤子是用动物的毛皮缝制的。考古工作者在哈密五堡古墓中发现了距今3000年左右的毛皮裤。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新疆裤子的质地也日趋多样,有毛布、丝绸、棉布、麻布等缝制的裤子。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15日汉唐文明下的龟兹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隆重开幕.8月16日~17日上午,学者们分历史考古、佛教艺术和宗教文化三组进行了学术交流. 对汉唐时期龟兹地区的历史考古进行研究,是本次会议所强调的重点,收到论文31篇.其中,又以两汉时期西域政治、出土文书研究、龟兹地区考古文物的研究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6.
1998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这是国内维吾尔历史、文化领域研究方面的一次盛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新疆、江苏地区从事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共76人,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专家学者,也有年富力强的后起之秀。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研讨会的开幕式由研究会副会长塔瓦库勒(国家民委国际司司长)同志主持,研究会会长王素甫·穆罕默德(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志致开幕词,他对学会几年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发展目标和要求。研究会…  相似文献   

7.
刻意创新 锲而不舍──《龟兹石窟研究》评介王和平研究龟兹文化的又一部力作,朱英荣先生的专著《龟兹石窟研究》已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组织编辑的。该书资料翔实可靠,史论结合得当,探索之法新颖,观点独到创新,对进一步促进龟兹...  相似文献   

8.
古西域重镇龟兹是传承东方佛教文化的关键节点,龟兹石窟是新疆西域文明的见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新疆地方民族特色。龟兹艺术反映了新疆西域文化和社会的变迁,极具地方特色,其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人文气质和宗教信仰具有强烈的西域民族特色,是当代中国原创动画重要的灵感来源,可以为动画从业者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月,王炳华先生编著的《古墓沟》一书,作为《新疆通史》研究丛书之一种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古墓沟墓地位于新疆孔雀河下游北岸台地上,是罗布淖尔荒原上一处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存,墓葬的年代距今约3800年,是新疆青铜时代考古文化的典型代表。《古墓沟》是这一墓地的考古发掘报告。书中首先记述了墓地位置和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当年墓地调查情况,然后逐一介绍了全墓地42座墓葬的发掘情况及出土文物,在此  相似文献   

10.
朱英荣 《学术探索》2013,(5):125-133
龟兹石窟文化不仅是龟兹民族的文化成就,更是古代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对龟兹石窟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历史文献记载还是出土文物实证来看,以西汉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为标志,新疆从行政区划上便已列入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区域,成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同时,研究还表明,古代新疆文明是在以佛教为主导并融合其他多种宗教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来的,与佛教文化相比,伊斯兰教文化在古代西域地区是一种晚来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1.
盛夏8月,在世界著名文化遗址、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来自美国、法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的专家学者48人聚集一堂,举行了“唐代西域文明──安西大都护府”国际学术讨论会(佛教美术考察会)。这次会议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等单位发起的。8月17日晚在龟兹石窟研究所学术厅举行了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新疆龟兹石窟研务所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陈世良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王中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  相似文献   

12.
欧亚草原丝路与中国北方游牧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许秀芳"九六欧亚草原丝路与中国北方游牧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7月22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这是国内阿尔泰学研究方面的一次盛会。阿尔泰学是人文科学领域中的一个跨国学科,它以操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族、蒙古...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6月25~26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协办的"新疆屯垦史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五家渠市兵团党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大会收到论文近80篇,内容涉及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等相关问题。兹将研讨情况简述如下:一、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屯垦戍边是我国历代王朝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国策,新疆有着悠久的屯垦戍边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8月12~13日,由新疆社会科学院杂志社《西域研究》编辑部主办的"历史上新疆与西藏关系"学术讨论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提交论文近40篇,内容多集中在唐代西域与吐蕃、清朝新疆与西藏在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宗教等方面。现从以下六个方面概述此次研讨会主要内容。一、以宏观的视角考察历史上的新疆与西藏关系。张云《历史上新疆与西藏关系中几个问  相似文献   

15.
从出土文物看唐代以前新疆纺织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土文物看唐代以前新疆纺织业的发展武敏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织物几乎都是毛织品。在乌鲁木齐的南山阿拉沟古墓、巴里坤的南湾古墓虽曾先后出土过少量丝织品及其残片①,但这明显是来自我国内地,因为当时新疆尚无蚕丝生产。由于纺织原料都来自毛绒(主要...  相似文献   

16.
<正> 由山东省历史学会、山东省博物馆、山东大学历史系、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及孔子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和举办的山东古国历史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26日至31日在枣庄市滕县举行。来自北京、河南、陕西、湖南、湖北和山东各地市的代表七十多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四十五篇,对山东古国和东夷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主要问题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详细论述了古代西域龟兹国人自汉朝至唐朝内迁及扩散至现甘肃、四川、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历史过程,同时赞美了内迁龟兹名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这是1983年山东东部古国史学术讨论会上的部分论文摘要.山东东部,古代有优秀的部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受"万世一系皆源于黄帝",只有中原才是中华民族摇篮,夷人落后,无文化可谈的传统观念,即所谓"夷夏之防"的偏见的影响,文献对夷人历史文化记载甚少,杰出的东部文化被贬抑被埋没了,特别是山东东部莱夷文化和莱、纪、(已其)等等古国历史,人们知之甚少,有的至今还象谜一样不得确解.但是近些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埋在地下的资料逐步被发掘出来,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有的已开始研究出了一些成果.为了更好地组织力量,把考古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尽快地揭开东部古族古国历史之谜,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1983年夏山东省历史学会举行了山东东部古国史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十数篇,从考古和历史研究等方面对山东东部部分古国史和莱夷文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开拓性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披露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新资料.为了交流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山东东部古国史研究,我刊与《齐鲁学刊》决定同期分别刊登会议的部分论文,以期引起学术界更大关注,引出更多的新成果来.  相似文献   

19.
刘文锁 《西域研究》2007,(2):128-132
由上海博物馆组织的这次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初在上博召开,与会者除钱币学者外,还专门邀请了一些中亚考古、历史、语言等学科的学者。谈论的主题是“丝绸之路”古国(以中亚为中心)的钱币,以及与此有关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问题。主要介绍了一些考古学、中亚历史语言学、钱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区古代居民的种族构成是多元化的,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以及两大人种混合类型的古代居民都曾经活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伴随着时代的迁移和文化的交流,各个不同种族的居民在新疆地区的地理分布不断发生变化,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人种地理画卷,为研究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中亚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流史乃至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等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