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墨 《社会观察(上海)》2009,(4):59-59
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这个堆砌着金钱、梦想、野心和阴谋的世界,在外人眼里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现在,《最后的大佬》这本书,就试图揭开这张面纱,为我们展现一个关于欲望、暗授机宜、阴谋和惊人的财富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3.
女性犹如一座深藏的宝藏,其智慧和灵性一直未被完全的挖掘出来。女性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断地塑造自我。本文通过对《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女性独立意识、坚强不屈以及热爱生活等的人物个性特征分析,提出现代女性应该学习和借鉴斯佳丽的独立意识、坚强、自信、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以及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刘倩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5):17
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旷世名著《飘》在世界文学长廊中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性文学奇迹。尤其是小说中的女主斯嘉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飘在乱世中离经叛道的女人,也是一个具有超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她的人生轨迹和处事原则好像一盏启明灯为一代代女性在拥有自我、实现自我的长途跋涉中照亮方向。 相似文献
5.
《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描写美国上流社会的世态风俗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她对老纽约这个既养育过她也束缚过她的上流社会复杂的情感——“斩不断,理还乱”。既有亲切的眷恋,又有清醒的针砭,展现了时代变迁与社会新旧价值交替的大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6.
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7):118-119
作为工业革命之产物的斯宾塞和博比特的生活教育思想,在产生背景、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等方面都有其共同之处,其对现代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是:教育目的上回归人本,教育内容上回归生活,教育方法上主体联动,教育测评上注重发展。 相似文献
8.
辉煌的20世纪即将过去,激动人心的21世纪就要来到。21世纪军事科技将发展到何种程度?所使用的兵器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课下学习有困难;人体数据不熟悉,空间尺度感较差;设计注重美观性,忽视功能性,理论与实践之间难以转化等教学中的“痛点”问题,对《人体工程学》课程实施创新改革。教学团队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改革3个方面开展了创新,翻转了“教”与“学”的维度,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了全新的实践导向性、“人”与“物”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以上创新改革,《人体工程学》课程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基本解决“痛点”问题,让学生有更深入、更实用的学习经验,为他们将来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12.
2008年8月9日,整个世界依然沉浸在兴奋之中,前晚的奥运开幕式让全世界惊艳不已。上午10点,女子举重48公斤级比赛开锣,中国人都在关注着举坛名将陈燮霞能否一如预期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蟾宫折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MCBD)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服务功能的新载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动力和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不仅强调经济、产业、配套设施等"硬实力"的目标与定位,更要关注文化、品牌等"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以便将上海真正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为例,针对商务区文化品牌建设与发展的成效与不足,提出针对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文化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道德教育学者约翰·埃利亚斯(John·LElias)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把那个时代的歌亲切地称为老歌,有点自恋,些许骄傲。那些歌里,留下的青春记忆,叫做往事。记忆如同幽暗的流水,远远的河面上,那一点一点闪动的亮光,总是让人无比的忧伤。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观崇尚“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代休闲生活的发展,仿佛是对返璞归真的重现。而庄子的《逍遥游》中所提出的“逍遥”人生观和世界观,实则为现代社会的休闲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明了现代休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于13世纪甚至更早年代在西欧诞生以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建构现代性社会制度—直是人类现代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人类由素朴现代性向反思现代性的逐步转型,作为解决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矛盾与问题的社会工作逐步被英、美等国纳入制度范围,成为建构现代性社会制度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19.
2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8,(5)
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点,大学英语教育不可顾此失彼。具体教学中要结合文章主题,适时嵌入人文素养培养。围绕对《大学英语》The Present一文主题的解读,文章分析了工业化后的现代社会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呈现出的子女欲尽孝却分身无术与老人对物质资助外的精神赡养诉求这一同质化矛盾以及互联网技术下已扁平化的世界各国解决子女尽孝与老人诉求难题时呈现出的互相借鉴吸收的趋同化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