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惟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Z2):225-227
社会历史同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波普尔提出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虽然有某些有意义之处,但他在理论上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了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完全否定了社会规律的存在和预测社会历史的可能性,从而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之中. 相似文献
2.
探析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波普尔批判历史决定论的主要论点 ,结合当前现实剖析其合理因素 ,并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历史规律和趋势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国家集权主义与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帅国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19-24
本文针对卡尔·波普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提出的整体主义、渐进方法和社会发展规律等观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批评,指出波普在这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与责难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易杰雄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1-26
作为批判理性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卡尔·波普尔,其一生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的历史决定论上。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驳斥,即他的“历史非决定论”思想从总体上讲是站不住脚的。但他的这些错误思想在世界上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人们中间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认同。究其原因,我认为这首先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本身存在严重问题有关;其次与他批判的特点有关——用貌似纯科学的方法作纯学术的批判;三是其批判锋芒所指虽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但主要是指17—18世纪历史决定论,特别是指被教条化、庸俗化和曲解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更深层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在实践中运用辩证逻辑概括出来的,而波普尔的批判主要运用的是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的方法,这样的逻辑和方法是人们通常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上的历史决定论。它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它既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也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本质内涵和主要特点,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地看待各种历史非决定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卢德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5
波普尔对各种历史决定论所做的批评,有着先在性的方法论因由。在波普尔看似严谨的论证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可被“证伪”之处。深入到波普尔论证的方法与过程之中,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及其导致的反历史决定论观点,进而重申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科学性,是每个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朱高建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3):48-50
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是西方当代著名哲学家———英国人卡尔·波普尔在本体论问题上的一个宣言。我们不仅要看到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在本体论方面的意义 ,而且应同时重视它在认识论方面的价值。我相信 ,从这个理论本身的矛盾和和局限性中 ,我们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石东坡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2):45-48
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是其社会哲学思想的基础.在科学观念上,他反对理性认识的物质基础和感性积累,主张不断的修正与假说的检验.在社会哲学观念上,他反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理想架构,主张自主的选择和渐进的改良.反映在政治法律观念上,卡尔·波普尔主张建设一个自由的、多元的、法治的开放社会,这个社会是以西方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典型的历史决定论,是经不起科学哲学的检验的,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否定社会个体的自主性的,因此必然导致集权专制的社会组织形式,因此,是和兖政法治不相容的.这里包含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和错误攻击,是必须回击和予以澄清的.在法学界,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可能性、必然性、方向性的确立是需要在深层次上予以考察的,其中就包含着对于波普尔这样的观念的反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明确和扎实建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前提与现实依托,说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温顺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152-157
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进行了误读并对其提出指责,否认社会历史有规律可循,否认历史必然性。本文从反驳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出发,梳理了历史上的历史决定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同时客观地承认了波普尔批判的积极启发意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进行新的阐释,展示其历史、能动、辩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论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丕贤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0-11
波普尔在其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 ,借助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指出了社会的未来无法预言 ,提出了“渐进的社会工程”理论。辩证地认识波普尔的这一理论 ,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4):37-41
卡尔·波普的《历史主义贫困论》阐发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 ,即对历史决定论展开了批驳 ,其观点对当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构成了最大的诘难。反思其思想 ,使我们认识到 :(一 )导致波普得出历史非决定论错误观点的制约因素 ;(二 )把握它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根本分歧之处。从而达到合理理解和认识社会历史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维之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3):24-33,38
古代已有因果决定论和神灵决定论,近代学者又以力学规律充实因果决定论而使之发展成严格定量的形式。从中可以看到决定论的基本含义:过去未来的一切皆有定数;其之形成根据则是因果关系和客观规律的普遍存在。但自由意志论却长期支持着非决定论的存在;现代科学又在微观过程和复杂系统中揭示出了许多新的不确定性现象,致使一些论者提出各种折衷性的弱决定论观点。然而我们通过对于各种新不确定性现象的实质分析表明,它们都不真是"本质上的偶然性",并不否定决定论的严格存在;而且人也并没有超越神经生理活动的自由意志。真正使决定论不能成立的乃是世界的无限性:无限世界是不能完成综合的,故而不是一个可总括的整体或系统,因果规律对其不能适用;同时,无限世界中的有限系统和事物也因会有无限的外来影响因素而不能有决定论的未来定数。 相似文献
13.
岳纯之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2):68-74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的律疏制定是形成《唐律疏议》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就不可能有《唐律疏议》。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律疏删缉则是形成《唐律疏议》的又一关键步骤,正是在这次删缉中,《唐律疏议》从形式到内容都基本定型,之后唐朝适用的律疏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唐朝灭亡之后,《唐律疏议》的适用并没有停止,因此,在传抄和适用中,也还发生过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都甚微末,总体而言,《唐律疏议》还是延续了开元以来的形态。有学者认为后世所传诸本《唐律疏议》有可能是从《宋刑统》演变而来,还认为《唐律疏议》各律的篇目疏议是元朝以后好事者所添加,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于理于据均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14.
李志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42-4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的哲学基础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现实中国社会的具体运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应珍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5,46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及选举实践,全国人大通过了新《<选举法>修改决定》。新《<选举法>修改决定》从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增设"选举机构"专章、改进代表候选人的介绍方式、明确代表的任职资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选举法》还在法律名称、基本原则、选举委员会制度、代表候选人的主体资格、选举程序违法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留下了继续探索和进一步修改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李正元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8,(4)
中国2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首先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的进程。以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五大为标志的三次思想解放高潮,不仅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20年历史性转变的基本线索,而且也为我们面向21世纪推进全面改革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冲破教条主义的禁锢,是解放思想的首要内容;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是解放思想的客观依据;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的根本途径;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是解放思想的关键环节;排除右和“左”的干扰,致力于防“左”,是解放思想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段培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6
社会科学概念是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问题。波普的社会科学概念有三个基本的规定性:有限理性、规范律与自然律的结合、科学理性与自由民主的某种统一。波普的社会科学概念一方面是规范主义的,与传统科学概念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开放性的能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本体和波普哲学思想的特点。波普的这一概念突出反映了整合西方理性传统与自由民主传统的尝试,也反映了社会科学领域科学与人文相互结合的某种趋势,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具有三大基本特征, 即: 实践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内在一致, 它为唯物史观奠定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历史发展过程的客体制约性与主体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它为唯物史观赋予了辩证的理论品格; 人的自由解放与历史进程的高度一致, 它使唯物史观获得了明确的价值指向。这三大基本特征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使唯物史观与其它一切历史观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9.
杨金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107-110
侵权行为法作为债法的一个发生原因而存在,渊源已久,在罗马法时期即是如此。即使在近代法典中,侵权法仍是作为债法的一部分而存在,而其发展也被制约了。一直以来,侵权法被如此安排,主要是观念认识的原因,而非必然的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20.
李志雄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6):76-77
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文艺作品中的人物的客观性、典型性、独立性和历史性的论断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以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对人物的产生、发展、突破和成熟这一有机统一过程的科学论断,在人物塑造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