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皇亲与政治》评介胡小鹏随着宋史研究的日趋繁荣,我们对宋朝政府和社会的理解日益广泛深入,相对来说受到忽视的是宋朝宗室。比如就宋代的政治制度而言,外朝即官僚制度,是研究者们楔而不舍的永久性话题,至今已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至于内朝即皇亲系统,则“...  相似文献   

2.
任锋 《天府新论》2018,(6):27-44
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围绕宋代政治予以叙记论断,政治观念体现出宋代浙东学派与理学的综合影响。尤其是经制事功学的治体论,在寄托于政论的思想阐发中有系统概括和理论深化。吕中将政治精神与制度礼法紧密结合起来衡量,对于纪纲法度的中心性予以高度重视。他批评王安石变法没有把握到仁意与纪纲的相辅相成,采取了更变纪纲法度而非振起的政略,破坏国初以来形成的祖宗法,动摇了宋代立国根本。宋初太祖立国,善于因承前代旧制,灌注入不同政治精神而达到良好治效,避免动辄复古、大变法引发的大动荡。“谋国者当因法以革弊,不当因弊以立法”,是立国思维的基本政治取向。吕中概括了宰相制度“分权而共政”的精义,高度评价了李沆坚凝国本的宰相功绩,指出重议论的政治文化是为了弥补以仁立国的国势之弱,对经筵制度的分析清晰显示出制度生发、形成、完善之演变机理。“以家学为家法”的政治传统有利于养成君臣共治的治人群体。他将宋代政治变迁提炼为由创业到守成、变革的一般性政治原理,运用忠质文语言给以治体论阐释。理学观念中“法三代”与“法祖”的取向张力在《宋大事记讲义》中得到很大缓解。  相似文献   

3.
阳达 《北方论丛》2011,(4):58-61
士人以门客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是宋代科举文化的突出特色。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宋代特殊的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恩荫、牒试等制度。这些优惠政策赋予了皇亲贵族特有的荫补权利,由此也惠及了他们的门客,许多士子借此通过科举考试并踏上了仕途。但为了获得门客资格参加科举考试,有些士子便四处冒名、请托,又衍生了许多流弊。  相似文献   

4.
宋代儒学的全面复兴,使屈骚精神中不合儒学《中庸》的言行受到贬议,从而表现出屈骚精神在宋代的缺失;而宋代朋党之争造成的处穷群体的存在,又使宋人对屈骚精神的政治与社会价值产生认同,从而使屈骚精神得以修复。文化与政治的合力使宋人在对屈骚精神排斥与吸纳的过程中,又对屈骚精神进行了重新建构,使屈骚精神在宋代适应了儒家文化的要求与宋人的审美趣味,从而表现出宋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刘因灿  郭文 《船山学刊》2013,(4):133-137
戒律为中国佛教各宗共持之法门,因而宋代华严学僧在恢弘华严教学时,也兼修戒律学,可以净源、观复、普观为代表。净源和观复的戒律学研究主要围绕《遗教经论》展开,他们从大乘佛教立场并结合华严思想史,判定《遗教经》《遗教经论》为大乘经典。同时,净源对律宗、华严两宗观法的比较与评判以及观复围绕《盂兰盆经》的藏乘判摄问题对元照展开的批判表现出宋代华严学僧的宗派立场,同时也折射了宋代律宗与华严宗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6.
1907年宋史研究,发表论文一百二十篇左右,出版了漆侠先生的专著《宋代经济史》等,内容涉及到宋史的各个方面,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具体情况如下: 一、宋代政治史 关于职官制度。宋代职官制度历来为宋史学界所重视,今年也不例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白文固《宋代祠禄制度述略》(《中国史研究》1987.1)认为祠禄制度创始于大中祥符年间,是种“佚老优贤”的职官制度,加深了宋代吏治的腐朽。同时,对获取祠禄官的条件作了分析。程民生《宋代内库的金  相似文献   

7.
治杜如治经──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王辉斌在杜甫研究史上,宋代“千家注杜”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其中被称为“少陵功臣”的赵次公的《社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解》,就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巨著。宋代刘克庄称该书的学术成就可与《左传》杜预注、《汉书》颜师古注、昭明...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与诗歌的交汇点上──读《宋代理趣诗集锦》占建志追求诗意和哲理的统一,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模式之一。梅俊道的《宋代理趣诗集锦》一书,从宋代这一截面对文学家诗和理学家诗钩沉剔抉,探幽发微,正是对这一传统模式的注解和说明。诗和哲学,按其实质都是一种精...  相似文献   

9.
李懿 《船山学刊》2012,(4):148-152
《中国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次以“中国”题名的一篇“奇文”,所论之“中国”指涉到地理意义、文明意义、民族意义三个层面。石介首先指出中国“居中”位置的特殊性,以人文的、政治的空间构想重塑“地理意义上的中国”的核心地位。再次石介明确将地理空间和伦理道德、社会纲常结合起来,宣扬天常、地理与人道的对应关系,高扬中国文明的优越性,体现出决绝的“夷夏分立”的民族观。最后石介一针见血攻驳佛、老,表现出对儒家正统纲常秩序与本土文化观念的固守。《中国论》通过文字书写传达出内忧外患国势下宋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以思想认同的途径旨在确立和维系宋代政治统治的正统性和文明思想的合法性,从而宣扬出宋代中国意识的真正凸显。  相似文献   

10.
据最新考订与统计,两宋词坛所用词调总数共计1490调,其中词调正名为844调,词调异名为646调;常用词调正名为206调,"低频词调"正名为638调。宋代词调"十大金曲"为:《浣溪沙》、《水调歌头》、《鹧鸪天》、《念奴娇》、《菩萨蛮》、《满江红》、《蝶恋花》、《西江月》、《临江仙》、《沁园春》。宋代词调不仅总数远超唐五代,而且众调兼备,体式多样,中长调反而显现出超越于小令的优势;宋词沿用唐五代词调仅75调,宋代创制和运用的"新声"词调则多达769调,而以创制长调慢词的成就最为卓著。宋代词调的创制和运用既有力地印证了宋词的繁荣气象和绚丽风采,而宋代词调的统计与整理也必将弥补清人所编《词律》、《词谱》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杨泽波 《河北学刊》2012,32(4):23-29
本文旨在对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解读。该书对于学术界过分偏向心性之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确有纠正之功。但其对于儒家内圣之学缺少同情的理解,以致要求放弃内圣外王的理想,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留下了根本性的缺憾。  相似文献   

12.
胡安国《春秋传》与现实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生 《理论界》2010,(10):119-121
宋代是一个积弱不振的朝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几乎屡战屡败,不得不纳贡乞和以求生存;中央的统一与其威严并未深入人心,政治秩序的稳定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础。这一切构成了胡安国《春秋传》的现实根源。胡氏继承了公羊家微言大义的传统,《春秋传》自然就成为他心目中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宝典。  相似文献   

13.
唐五代科举诗赋用韵大体遵守《切韵》"同用独用例",宋代则出现了专门用于科举的官修韵书,诗赋应试,限韵与定格等以之为权威功令。宋代韵书编纂与前代韵书的不同正在其功用程度有别,官修韵书也是宋代科举在制度建设上的重要举措。宋代先后使用《景德韵略》和《礼部韵略》两部官韵,都对后世韵书的编纂产生了至深且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阴山学刊》常务副主编张福勋教授宋诗研究系列论文之一种《论诚斋诗的恢谐艺术》,被台湾编辑出版之《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期)选录。该丛刊收录世界各地有关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之精品,具有权威性、资料性和收藏价值。目前已出三期。第三期由主编代序之《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评价“张福勋《论诚斋诗的恢谐艺术》,具体归纳出误会、重复、谐音、反常、打浑、调侃、对比、颠倒、疑问、数字十种恢谐法,对《沧浪诗话》所谓‘诚斋体’提供新颖而坚实的诠释视角。”认为是宋代诗词体派研究之“力作”张福勋教授《论诚斋诗的恢谐艺术》被…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我国历史中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人文政治环境异常宽松的时代,城市商业发展在宋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有的坊市制度瓦解,城市商业蓬勃兴起,贸易日趋繁荣,商品交换空前活跃,工商业行会逐步形成与发展,纸币得到大量使用。宋代的商业,特别是城市商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用近乎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北宋末年东京开封城的繁盛景象,各种商业元素在其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以《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繁盛的商业贸易为视角,系统梳理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化元素,并从北宋商业发展的动因及政府管理等方面展开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县令作为宋代县衙中的核心官员,它与县衙同僚以及与下级吏员之间的人事层级关系作为宋代县令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非常值得探讨。该文试图从《名公书判清明集》入手,结合宋代其他基本史料,尝试从县令的设置、属官与县令的政治关系以及下级吏人与县官的权力互动等方面来分析县衙的层级关系。并指出县衙中的层级关系实质是以县令为核心,上听命于州而下收权于县的高度稳定集权型的统治关系。  相似文献   

17.
碑志是一种文体格式性明显、载体物质性突出的特殊文本形态,内容多以叙述志主生平经历、世系渊源、婚姻情况等为主,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面貌,实是断代文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宝库。今即择取二十余种新见宋代碑志,充分挖掘其中蕴涵的宋代文献著述中的人物生卒、登科、仕宦等有效信息,并与传世文献参较、互证,以补订《宋史·宗室世系表》《全宋文》《全宋诗》《宋登科记考》等著述的阙漏、错谬。  相似文献   

18.
岭南的词学研究在已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詹安泰先生之后,年青学者已崭露头角。其中成就卓著的,应推汕头大学副研究员张惠民君。惠民君在发表了十数篇有影响的词学论文之后,编纂了《唐宋词集序跋汇编》(合作)、及近40万字的《宋代词学资料汇编》,近日又发表研究新著《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把自己从事的宋词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一书,从词学史上最早的一篇论文(欧阳炯《(花间集)叙)})说起,深入探索了宋代词学审美批评史上的四大高潮的代表人物:高擎“自是一家”理论旗帜的…  相似文献   

19.
佛教经典《般若心经》在宋代有新的译本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宋代理学的心性说、本体论及宋代理想人格的建立都从《般若心经》汲取了思想养料。《般若心经》的空幻观影响文人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宋诗虚静的艺术境界和创作心态、空灵的表达方式都与色空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披荆斩棘功不可没──《宋代西北方音》学术座谈会纪要由宁夏著名西夏学专家、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李范文同志所著的《宋代西北方音──(番汉合时掌中珠)对音研究》一书,巳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1994年6月)。该书是作者继《同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