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幕交易罪犯罪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内幕交易罪的主体--内幕人员等的判断是关系到相关交易行为能否构成内幕交易罪的关键所在,在美国、欧盟、日本证券法中,对于内幕交易罪的主体各自确立了不同的规制范国,如美国法分为传统内部人员、准内部人员、信息接受者与盗用信息者,欧盟指令分为直接内部人与问接内部人,日本法分为公司关系人员与公开收购等关系人员.反观中国立法,在内幕人员的界定上尚存在一定的矛盾与不足,因此,应借鉴各国的判断标准与列举方式,对中国法进行必要的修正,以保证能合理地规制内幕交易罪.  相似文献   

2.
禁止内幕交易的立法统一和国际合作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燕 《社会科学》2000,18(1):46-49
内幕交易(insidertrading或insiderdealing),又称知情交易或内部人交易,指内幕人员以获取利益或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内幕信息或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证券发行、交易的活动①。国际社会逐步意识到反内幕交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各国禁止内幕交易的立法呈现统一化趋势,并在反内幕交易中逐步加强国际合作②。一、禁止内幕交易立法的规范内容渐趋统一  自美国首开禁止内幕交易的先河后,禁止内幕交易已成为各国立法的普遍趋势。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包括内幕交易在…  相似文献   

3.
内幕交易损害了所有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对整个市场长期发展的破坏,这是对内幕交易进行禁止的当然经济理由。内幕交易既没有缩短信息的传递时间,从而没有有效提高市场效率,更没有使所有投资者从中受益,而唯一的受益者只是公司内部人和那些与公司内部人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证券投资专家。  相似文献   

4.
证券内幕交易及其法律规制季秀平王朋(南京大学法学院南京210093)证券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员和非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或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和证券交易公正性的行为。一、证券内幕交易的构成对证券内幕交易的一般构成要件,学者们已多有...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的法律思考○何春兰内幕交易(insidertroding),又称知情者交易,是指在证券的发行、交易过程中,有关人员利用其掌握的内幕信息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以期获取利润或避免损失的行为。实质上,内幕交易就是有关人员利用其掌握的...  相似文献   

6.
内幕交易,是指在证券发行、交易过程中,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利用内幕信息所实施的证券违法交易。所谓内幕信息,是指在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内幕信息包涵以下三个要素:一、与证券交易直接有关;二、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三、尚未公开。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便不属于内幕信息。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以下信息在尚未公开前都属于内幕交易中的内幕信息:(一)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  相似文献   

7.
由于公司并购多被视为利好消息,这使得内幕交易常伴随着公司并购而生.邓军内幕交易行政处罚案充分表明,认定公司并购中的内幕交易存在几个特殊难点.为更有效地规范公司并购中的内幕交易行为,我国<证券法>应明确设定认定外部人内幕交易的条件,应结合并购事实发生的几率与影响认定并购案中的内幕信息,并规定并购案中内幕信息的成立时点.  相似文献   

8.
论内部人短线交易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内部人短线交易是指上市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人及持有法定比例股份以上的大股东,在法定期间内,对公司上市股票买进后再卖出、或卖出后再买进的行为。而所谓内部人短线交易的民事责任则是指内部人因从事短线交易而应承担的将非法利益归还公司的责任。公司因该种责任而享有的请求归还利益的权利学理上称作归入权。归入权制度是各国证券法上预防内幕交易的一项重要制度。但对该项制度的意义、性质与其构成要件等问题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因而有深入探讨的必要。一、短线交易民事责任的性质民事责任一般分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两大类。违约…  相似文献   

9.
谢志红 《江西社会科学》2002,18(11):178-179
对于证券欺诈行为的界定,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是将证券欺诈限定为对客户欺诈的行为,并与内部人短线交易、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价格的行为并列为证券禁止行为……  相似文献   

10.
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利用所掌握的、尚未公开的内部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或者其他人员利用违法获得的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对内幕交易的认定必然涉及到对内幕交易主体,即内幕人的认定.本文试以美国法上关于内幕交易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揭示了内幕人的内涵和外延,并归纳出判断内幕人范围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1.
李志辉  金波 《东岳论丛》2022,(10):135-151+192
以我国沪港通制度的实施为背景,基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时期的股票异常换手率构建内幕交易指标,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沪港通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内幕交易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沪港通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抑制上市公司内幕交易行为。同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发现,沪港通制度并不是通过信息渠道,而是通过内部控制渠道来抑制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行为,即通过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来增加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成本和操作难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的产权性质、市场环境以及QFII持股状况对沪港通制度的实施与内幕交易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影响。据此,应进一步扩大股票市场开放,积极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制的重要特征,由此导致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在目标、利益上的分歧以及出现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已成为目前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所关注的问题。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产生在各国的股份制实践中,内部人控制是伴随着现代股份公司而滋生的一种普遍现象。从现代公司理论来分析,所谓的内部人控制是指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公司高层经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以使其利益在公司决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按照经济学家青木昌彦的观点,内部人控制分为“法律上的内部…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初严复货币制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货币本位制严复认为,中国古代的留法。就是以铜钱为本位的货币制度;金银虽然也在交易中使用,却不是本位货币。理由如次:(互)铜钱有统一规范,如形状、币材、重量等等,均有确定的规格;金银虽然宝贵,却从未制成规范的货币。“中国治世所行用者,惟圆廓方孔之通宝(指铜钱)。其材用紫铜,其重以十分两之一为率,故称钱焉。至于金银,虽为宝贵,然未尝以制范为国币,著明重几许精几分也。”“(2)金银没有确定的币值,使用时必须按市价折算成若干铜钱才能进行交易。“金银行用,准所得铜钱之市价行之,如百货然。”“(3)…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之际,内幕交易也正以超乎寻常的频率发生.积年经验给我们的认知是,内幕交易常常伴随着股东非法牟利、债权人利益及小股东利益受损.在对内幕交易本质探究的过程中虽存在着数个试图为内幕交易"正名"之声,然而内幕交易下债权人及相关利益者利益受损的事实残酷地验证了内幕交易的"罪证".内幕交易所可能产生的收益不成比例的远远高于其产生的成本,债权人极少有在公司存在内幕交易的情况下能够切实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面对监管机制与违法者之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不间断博弈过程中,手段翻新、招式多样的内幕交易行为迫使相对进步缓慢的法律监管亟需积极应对,以规制内幕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权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我国学者关于水权的内涵有“一权说”、“二权说”、“三权说”、“四权说”等四种。水权的特征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水资源本身的特征。水权的分配应考虑优先权顺序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水权交易涉及交易范畴、交易主体、交易条件等问题。水资源的市场观大致存在“无市场”、“纯市场”、“准市场”三种观点。我国水权理论研究和水权制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 ,水权理论研究前景广阔 ,水权制度改革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试论近代公司的"内部人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部人控制”是公司两权分离的必然产物,对“内部人”进行控制是保证公司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股东大会、监事会以及董事会则是对“内部人”进行控制的必要手段。但是,公司制度于近代移植到中国后,这些正式的制度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内部人”的控制主要是借助传统手段完成的,究其原因,这是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不兼容带来的必然后果。  相似文献   

17.
期货市场内幕交易的规制原理与证券市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制度的构建是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而期货市场内幕交易制度的构建是以交易市场为核心的。不能将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理论直接套用于期货市场,也不能将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相关规则准用于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内幕交易包括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行为两项构成要件,法定抗辩事由也基本是针对这两项构成要件设置的。在满足构成要件且不具备抗辩事由的情况下,即可认定成立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8.
一、道德实践和社会化的规模实践实践作为具有意志和理性的人的活动来看,是由实际主体、实践目标、实践对象、实践工具和途径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以任一个实践的基本要素为“坐标”,均可以为实践进行定位,或对实践进行一种描述与诠释:“意志实践”说或(内在)主体实践说是从实践的主体出发为实践定位的;“目的实践”论是由实践的价值目标为审视方位来看实践的;“(向外的)客观实践”论或“(物质)感生活动”论是居于实践的外在对象而立的;“工具实践”论或“手段实践”论则是在以实践技术手段、工具和途径为中心的基础上展开的。这…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与选择于立一、国有企业的类型与现实国有企业在国际上一般分成三类:1国有国营企业。也叫“政府现业”、“政府企业”或“国家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企业财务帐目至少部分的与政府(中央或地方)预算有直接联系,或直接隶属特定政府机构,由...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内部人是否能够利用内部信息进行择时交易并获取超额收益,关乎市场公平,一直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股东减持交易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人整体上不但没有获得超额收益,而且收益均值明显低于外部投资者,内部人整体上并不具有择时能力;不同类型内部人的超额收益存在显著差异,实际控制人获得的超额收益最高,短期显著为正但长期出现反转,而高管的超额收益最低且始终为负。理论猜想认为:内部信息给上市公司内部人带来的不是择时能力而是估值偏差,不同内部人主体的差异来自估值的空间效应,实际控制人的超额收益并非源于内部信息带来的择时能力,而是来自减持行为本身给市场带来的信息冲击效应。研究结论能够既帮助投资者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也能够为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内部人交易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