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茅盾前期文学批评观的转型与作家论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现代作家论的代表性批评家茅盾的前期文学批评观的发展和转型,以及这种发展和转型对于建立他的文学批评本体观念的作用,进而研究了茅盾批评本体论在作家论批评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史论”的笔法;“史论”笔法奠定了茅盾作家论的历史批评和美学批评的评价尺度,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了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文学批评,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茅盾在其文学批评活动中呈示出的思维品质,具有独异的个性化特征。这种思维个性,是其审美个性与批评风格的重要构成和突出标帜。探询这种思维个性,对理解茅盾文学选择与批评的文化心态,把握茅盾所标示的社会的文学批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检视茅盾的文学批评,我们便会发现,它具有这么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价值特性,二是实践特性。 从五四时期起,几十年来,茅盾高张“为人生”的文学大纛,努力倡导现实主义文学,积极肯定文学的社会作用,成为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在这方面,他不仅身体力行,以其大量的现实主义创作,跃居为现代小说史上的社会剖析派的代表,而且,在文学  相似文献   

3.
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在另外一个国度常常难以获得作家和诗人那样的关注与礼遇,但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却在中国得到了真诚的赞赏、高度的评价和广泛的接受,这与鲁迅对他的倾心认同大有关系,其根本的原因是,勃兰兑斯对于丹麦文学的检讨对应着中国现代文学家对于本国文学的批判,他对于世界文学批评的贡献投合了中国现代文学家的批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学批评是文学创作到文学欣赏的桥梁,因此文学批评承担着揭示文学作品意义的任务,而其最终展示给的对象却是文学欣赏者——读者。所以,作为文学批评目的端点的读者应当在文学批评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这就意味着文学批评家在批评中当他以作品为出发点时也不要忘记他的最终服务对象——读者,读者在作家心目中应该是神圣的,在批评家心目中也应该是神圣的,而这并不是每个批评家都能注意到的。金圣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批评家,我认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揭示了文学作品的诸多规律,而且在于他的文学批评给予读者的重要地位。金圣叹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存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将现实主义文学观念推向深入,从另一个侧面给"人的文学"观以有力补充;他突破传统文学批评重情绪感悟轻逻辑思辨的局限,提倡并实践了以理性思维见长的"社会—历史"批评;他尝试过多种多样的批评体式,并以独树一帜的作家论批评文体享誉文坛;他更以内在的思想矛盾与外显的繁复理论表述体现了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共有的心理困惑,并以其高贵的内心挣扎展示了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新文学批评史上,茅盾的文学批评,是最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心理内容的文学批评。这既体现于对现代中国的历史认知和对时代流向的锐敏把握,也表现在具有现代性和社会色彩的文学评价、价值判断的主体意向的独特选择性上。上篇茅盾文学批评的现代意识心理,是在打破封闭系统和传统思维定势的艰难历程中生成的。在封闭的封建旧文化系统中,是难以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批评家的。只有在开放的心态下,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才能实现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所以,世界意识的自觉,开放眼光的形成,是茅盾文学批评涵蕴现代意识心理的首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茅盾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历史作用。无疑,茅盾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社会的文学批评。这种批评,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和批评范式,实质上也是对文学批评确定性的一种选择和寻求,寓示着他对时代要求的历史回应与契合,显示了复杂深邃的精神文化意蕴。假如可以说这种批评选择系统是一个具有丰富容量与弹性的圆圈的话,那么,从各别视角去看茅盾的文学批评,便可见出这个圆圈的弹性与张力、富足与丰厚。这里我们选取一个历时性的纵向审视角度,依据时序演进,把茅盾文学批评置于动态的现代宏阔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中,来深入剖视其批评选择的矛盾发展的历史轨迹,考察其群体心理、人格心理的矛盾运动进程。或许,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茅盾的文学批评世界的进一层的把握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些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研究著述,只注重梁实秋以新人文主义或古典主义批评五四文学或“普罗文学”,忽视了梁实秋在建构文学批评学科上的贡献,而梁实秋在这方面的努力才是他作为现代重要的批评家的主要方面。梁实秋将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哲学、美学、伦理学、科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严格的界说,并且对西方批评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反省,这是现代其他批评家所没有做到的。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对茅盾文学批评的研究,有肯定和贬抑两种态度。其实,茅盾文学批评不仅在论说方式上 独树一帜(如:历史——社会批评、作家作品论批评方式),而且在批评心态上的平和敏锐上也独具魅力(如:面对当下的关注与敏感时,表现出难得的亲和批评姿态;在面对西方潮流冲击时,体现出应有的审慎态度)。同时, 茅盾文学批评还在四个方面丰富着当下文学批评:强烈的责任意识、宏观微观结合的眼光、客观辩证的思维、讲 真话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代中国(大陆)三代女批评家的笔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骏涛 《东南学术》2003,(1):150-166
当代中国 (大陆 )女性批评家之形成一个群体 ,并在文坛上 (主要是在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领域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在 2 0世纪 80— 90代之后。三代批评家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第一代主要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或说美学—历史批评 ,特别注重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实际 ,并以自身的生命体验 ,加入对当代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建构 ;第二代女性意识凸显 ,倡导并运用女性主义批评 ,以多学科的研究视野对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 ,将女性文学批评推向多学科研究的境界 ;第三代从文学向文化领域延伸 ,大多以双性视角或超性别视角关照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并显露出某些新的批评思路和批评策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 ,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已经从“浮出历史地表”而到渐趋成熟壮大。女界人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如此蓬勃的发展 ,这是近百年中国妇女运动史上未曾有过的。但从总体上说 ,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尚来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建构 ,如何将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建立中国女性文学自己的批评标准或坐标系 ,并调整女性主义批评的思维和策略 ,开拓出一条自己的批评研究之路 ,这尚需三代女批评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历史文学批评的含义:文学批评性质的三点共识。文学批评的文学性辨析;批评家的工作目的和思维成果同作家的比较。文学批评的科学辨析:批评作为特殊的人文科学同自然科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的比较。从上述比较中把握文学批评的学科特点和学科思维方式。文学批评的功能由文学批评的性质所决定。批评的四种接受群体与批评的四大功能:门)批评对读者欣赏的指作用。读者文学反应的自发性与批评家指导的必要性;批评对读者文学阅读的指导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提高艺术品鉴能力和理解生活、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2)批评对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屈指可数的批评家,茅盾建构了现代文学批评中的一种重要批评模式,即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并重的"历史—美学"批评模式,将文学批评视为"运动着的美学".此种批评模式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深刻影响,应认真总结其经验,并予以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审美性与学理性交合:沈从文的批评文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名诚 《云梦学刊》2001,22(3):62-65
批评文体是一个批评家的个性显现,沈从文以其作家批评家的优势,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独具特色的美文式批评文体,他的这种批评文体将文学的审美性和批评的学理性交合于一体.形成沈从文美文式批评文体的根本原因是他以人为本的文学观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社会的文学批评,实质上也是一种审美的文学批评。因为,我们所理解的文学批评,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审美活动,批评家评论文学现象的过程,也就是把它当做自己审美的对象予以观照、阐释与评价的过程。在这个审美活动过程中,批评家与一般的艺术美的欣赏与接受者不同,他所关注、把握的是他的审美对象的价值涵意。而把握文学现象的社会、美学诸价值内容,是以事实认识为基础的,因而文学批评含有趋同的客观特性。但是,  相似文献   

15.
当下陕西本土文学批评没有影响全国,与陕西文学创作叫响全国不甚相称.陕西批评家不能像上海、江苏等东部地区批评群体,及时关切文学新人新作,并为70后等年轻批评家提供发展平台,他们在省域内自我满足.孙新峰在<社会科学家>上撰文认为,陕西文学批评的春天已经来临.这或说明陕西文学批评出了问题,其主要症结是批评本体观念迷失、批评家身份认同迷茫、批评与对象间关系错位.陕西本土文学批评要焕发活力与生机,其批评理念必须进行更新,即:重置批评活动的本体观念,将批评视为文学文化活动整体的一部分,承认批评作为批评对象"他者"地位的存在;重建批评家的身份认同,批评家要认同和建立永不妥协、疏离而自由独立的知识分子身份;重构批评与对象间的关系,批评要通过不断自我警醒,与批评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与精神距离,进而建构起对位于对象的精神文化上的"反抗"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中国文学批评从批评观念、方法、话语、活动方式等层面建构现代范式,其中西方与本土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文学批评审美独立性追求与社会关怀意识的关系、文学批评自身价值体系与文学商业化的关系等,是贯穿始终的课题。不仅当时大多数批评家必须面对,而且他们的所思所为至今仍然值得批评界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涌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历社会历史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性别诗学等发展阶段,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急需反思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转向“文化诗学”,即以“社会身份新疆界说”为基础,把文化批评与文学审美相结合,将取代性别诗学成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8.
设若从批评家的认知结构和职业取向来考察,历来的文学批评和批评家主要有以下三类:学者型批评、作家型批评、专门家或职业批评家的批评。三类批评之中,显然不应低估后者在批评史上的中坚作用。著名批评史家郭绍虞说过,文学批评发展到“为批评的批评”的产生,“才发挥了批评的力量,文学批评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一点。”(《中国文学批评史》第1—2页)例如我国以笺疏派、诗话派、评点派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9.
茅盾与鲁迅、郭沫若同为我国现代文学三大巨人之一,是我国革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奠基人。问一切伟大的作家一样,他同时也是一位有真知灼见的文学批评家。他是五四新文学最早的扶持者和评论者,是鲁迅创作最早的热情肯定者和解释者。新中国成立后,他率领着五四新文学运动中锻练出的精锐骨干,带着发展革命文艺灼丰富经验,兼将帅、战士于一身,呕心沥血,以丰富的文学批评实绩,成为新中国文学批评和理论建设的奠基人之一,成为新中国文学的名副其实的领袖。青山种玉出琅牙五四新文学虽然一开始就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品格,是其个性魅力和创造性的基础.批评主体精神的自由决定着文学批评的高度,它包括心灵自由和思想境界两方面内容,批评家的修养是获取它的前提;批评个性是批评自由的另一表现,个性赋予文学批评以独立的存在价值和力量;批评的自由品格还体现在批评形式和批评的表达上,灵活和智性是文学批评的艺术追求.当然,自由不是无节制的放纵.作为一种文学权力的体现,批评需要遵循尊重文学、情理结合等原则.自由应该成为所有文学批评家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