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慢"、"稳"、"宽"策略及思想在西藏工作中的科学实践,作者认为,首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慢",是着眼长远,把握大局,争千秋不争一时;其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稳",是为了慎重,目的是以稳为进,稳中求快;第三,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宜宽不宜窄的思想,是不断发展和壮大西藏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文章认为,今天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就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治藏方略,就是要根据西藏今天的实际,来制定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西藏各项事业的成功,才能确保西藏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处"世界屋脊"、"地球之巅",自然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璀璨,使得西藏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突出,品位世界一流,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增进了国际社会对西藏的认识和了解,加强了西藏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同时促进了西藏对外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推动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巍然矗立在世界屋脊的布达拉宫,是藏族人民天才的创造和智慧的结晶。它集西藏宗教、政治、历史、艺术为一身,已成为整个西藏的象征,为中外所瞩目。它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丰富深刻的内涵来,它形象地反映出了西藏地方与祖国源远流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治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曾走过一段探索与曲折的路子,主要是因为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西藏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乏足够的经验,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分裂集团此时又加紧了渗透、干扰破坏,加之自身对改革开放中所出现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上的偏差,使西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遇到了经济下降和拉萨连续几年骚乱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危难时刻,胡锦涛同志临危受命主持西藏工作.胡锦涛同志到西藏后,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睿智洞察全局.面对严峻局面,他沉着应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指导思想,实现了西藏工作的重大转折,形成了改革开放史上西藏工作著名的 "一个转折点"."一个转折点"的形成过程,为党在新时期西藏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成为上世纪末乃至新世纪指导西藏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慎重稳进"与"跨越式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50多年历程所经历的两个历史阶段的标志性特点."慎重稳进"是从西藏和平解放后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阶段党治藏方略的特点,"跨越式发展"则可以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治藏方略的一个显著特点.但从历史的结果看,在"慎重稳进"思想指导下,我们实现了西藏社会的"跨越",而在"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又必须"慎重"处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合理有效地处理"慎重稳进"与"跨越式发展"辩证关系,是西藏工作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在西藏工作久了,免不了经常思考一些西藏有别于其他地方之处。西藏地处世界屋脊,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灾害连绵,甚至被一些人称为“生命禁区”。然而,就在这块山川壮丽的土地上,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世代繁衍,辛勤劳作,不仅顽强地生活下来,而且创造了无愧于世界的优秀文化。每每思之,总是对我们高原的先民,对我们为之献身的西藏,充满了无限的爱戴和自豪。  相似文献   

7.
除了西方政府作祟外,西方议会、媒体、公众以及达赖集团在国外的积极活动都是阻碍"西藏问题"尽早解决的重要因素.在达赖逃亡国外的半个世纪里,西方议会、媒体、公众与达赖之间已经形成特殊的利益链条,这更增加了解决"西藏问题"的难度.要早日解决"西藏问题",必须斩断围绕"西藏问题"所形成的利益链条.  相似文献   

8.
古象雄的"鸟图腾"与西藏的"鸟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莎 《中国藏学》2007,4(3):45-54
西藏古代岩画目前可以肯定为古象雄人的文化遗存,其地理、年代、经济形态、明确的尚武性格,尤其是突出的象雄苯教文化的内涵,都说明西藏岩画的创作族群应当是生活在藏北(阿里、那曲)的古象雄部族。苯教文献记载,古象雄人是神鸟"穹"的后裔,古象雄的神鸟穹崇拜反映到西藏岩画里,便是西藏岩画中期(距今2000年前后)以后凸显出来的"鸟图腾"文化特征,岩画中后期大量出现的塔祭坛图形还显示出"鸟图腾"与古象雄的葬俗之间的密切联系。鸟葬形成的时期并不很早,其流行时期在11世纪以后,这也反映出北部象雄苯教文化对西藏民俗文化深入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悠悠高原岁月,记载援藏深情. 自2019年7月进藏以来,湖北省襄阳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认真贯彻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开启全方位、体系化援藏工作新征程. 从汉水之滨到琼结河畔,襄阳儿女不畏高原艰辛,一笔笔援藏资金的投入,一个个重大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快了西藏琼结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大大增强了当地的"造血"功能和...  相似文献   

10.
世界屋脊的第四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网站悄然兴起 马丽华,西藏著名的女作家,西藏文联副主席,最近她牵头设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西藏文化网站──西藏网。她想利用这个“巨大资料库、超级阅览室”,将西藏文化借助网络这个第四媒体传播出去。 去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旅游局、西藏电信部门以及西藏文学艺术联合会等单位纷纷上网,关于西藏的网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层出不穷。“网络风”悄然刮向被视为落后、闭塞的“世界屋脊”,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西藏网站方面的专家、新华社《半月谈》(内部版)编辑张继新将国内众多的西藏网站分为以下几大类型: ──个人网站。主要由到过…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我国的西藏,号称“世界屋脊”。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息在这里。早在1300多年前,藏族所建的吐蕃政权就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到700多年前的元朝,西藏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到了清代,朝廷开始向西藏派设驻藏大臣,完善了西藏政体的结构与功能,西藏地方同祖国的统一发展到新的高度。《清史稿·卷八十·志五十五》中写到,“西藏,禹贡三危之地……康熙五十九年,官兵西讨,歼伪藏王,以西藏地赐达赖喇嘛,使蒙古!日臣颇罗鼐等五人分守之。”①这清楚地说明:达赖喇嘛在西藏地方的行政权力,其合法性来源于中央…  相似文献   

12.
四川藏区"跳锅庄"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瑾 《中国藏学》2002,(4):79-84
"锅庄"是藏族民间歌舞,它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本文通过对四川藏区传统民间歌舞娱乐方式--"跳锅庄"的探析,试图探讨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的发展演变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过程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毕华  杜渐 《中国藏学》2004,(4):39-4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4年5月23日发表了《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为配合白皮书的发表和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深化对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5月28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民族区域自治在西藏的实践"座谈会,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杂志社、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全国人大民委法案室、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阐述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必然性和民族区域自治在西藏的实践,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复杂而艰难的生产环境。这是我们正确认识西藏实际,考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着眼点。西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牧业区,畜牧业经济历来是社会的根基和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为了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争取与各兄弟省区同步发展,振兴西藏畜牧业经济则是当务之急。为此,本文以发展西藏畜牧业生产力为宗旨,对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围绕发展畜牧业经济可供选择的途径及对策进行思考,以期能为西藏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是西藏平息武装叛乱、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3月28日被确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筹备并主办了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于3月1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100余人,其中有当年亲身经历过民主改革的老同志,也有首都藏学界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气势恢宏的宫殿,如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如哲蚌寺、扎什伦布寺,还有简朴的碉房民居……在世界屋脊,西藏的建筑以华贵,庄严,质朴向我们无言地诉说着藏民族曾经创造和正在创造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西藏经济延续了"十五"以来的跨越式发展势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已初步形成了中、东、西三个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西藏的经济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水平不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困难和挑战,这也是"十二五"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祖国西南的边疆,雪山环抱的西藏阿里,是号称“众山之巅,众水之源”的“世界屋脊”。不久前,我们越过昆仑山,跨过狮泉河,从喜马拉雅山麓的富饶的农业区到冈底斯山北部的大草原,纵横三千里,饮赏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亲眼看到了阿里地区的崭新的变化。当我们渡过象泉河来到冈底斯山主峰下时,一座高耸的雪峰直插云端,白雪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冈底斯山的主峰“岗仁宝且”雪峰象一座银色的巨塔屹立在天际,俯瞰着整个阿里。  相似文献   

19.
世界屋脊西藏的首府拉萨,是东方最具魅力的城市.40多年前,这片土地和它的辉煌、苦难都被高山紧锁着.只有一些探险家和勇敢的人们跨过雪线,敲开拉萨的大门.1951年秋,随着解放西藏的号令,新中国的第一批军人奇迹般地出现在拉萨的土地上.这支队伍中,有一群女兵分外引人注目.她们大多十七八岁,身上背着背包、干粮袋.开了绽的棉衣,棉絮外露,犹如一朵朵白色小花.她们在拉萨河边停下了疲惫的脚步,眺望山腰那笼罩在金色阳光下的布达拉宫.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清澈的拉萨河水洗尽了她们的一路风尘.一步步走上世界屋脊,踏上这片大陆最后解放的土地的经历,成为她们人生经历中最可贵的一页.她们是新中国第一批亲眼看见布达拉宫的女兵.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犹太官员、学者、商人、传媒、犹太教徒与"西藏问题"的关系6个方面探讨了美国犹太人的西藏观和对"西藏问题"的态度,揭示了美国犹太人的西藏观的成因和关注"西藏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