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独特的地学旅游资源,它是一个集地质、地貌、人文、自然生态景观为一身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研和旅游观赏价值。地貌景观主要以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火山岩地貌和构造地貌。其中以丹霞地貌景观最具特色,它是国内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以孤峰、峰林、残丘等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丹霞景观与道教文化、崖墓葬文化、佛教文化融合。龙虎山是道教文化、崖墓文化发祥地之一,有许多数千年的道观、佛教庙宇和儒家书院。同时,公园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生物资源典型多样。文章主要阐述了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色,并着重研究丹霞地貌景观的典型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在宋明理学和道教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性传统及社会文化交往圈的烙印.如宋元明时期陆学的发展与龙虎山道教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地域联系、社会网络亦有着穿越时空的连续性.这种地域联系与社会文化交游圈对于陆学与龙虎山道教思想的融合无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乾隆朝是清代最为兴盛的朝代,为巩固统治,乾隆帝强化了各方面的专制举措,在宗教方面,乾隆帝对道教的管理主要涉及道教度牒、宫观的修造、龙虎山张真人与道士娄近垣以及神乐观的改革几个方面。为限制道教势力的发展,他重新制定和实施新的道教度牒和道籍制度,颁发多条道教宫观的修造禁令,对神乐观进行 “去道教化”的改革。同时,他还对龙虎山张真人及道士娄近垣的地位和权力进行贬抑,强化清政府对道教的管控。这些举措与乾隆帝本人对道教的态度有一定关系,并最终影响到上层道教在清代中后期的衰落。  相似文献   

4.
正江西龙虎山以神奇的丹霞地貌闻名于世。分布在山崖峭壁上的202处悬棺,以及丰富的崖墓文化,则是龙虎山丹霞地貌的魂魄。在这些悬棺中,最重的达上千斤。绝壁上的埋骨地龙虎山悬棺集中分布在仙水岩一带。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一条清亮蜿蜒的河流——泸溪河。在临水的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悬棺葬洞,其高度在距水面20~50米之间。这些藏棺的洞穴都是天然形成,而且洞穴较多,比较集中,看上去就如同蜂巢一般;而悬棺的棺木  相似文献   

5.
道教从酝酿到正式创立及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 ,始终与梦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梦度人 ,是道教的传统 ,在元代神仙道化剧中得到集中展示和充分表现。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对元代神仙道化剧中的“梦”情结进行探讨 ,一是从弗洛伊德“梦是愿望的满足”出发 ,对“梦”情结进行心理探源 ;二是从梦与中国古代宿命论的关系和庄子“真人无梦论”着手 ,寻找“梦”情结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张炜的创作心理中潜在着浓重的民间情结 ,创作立场逐渐向民间转移。作品的思想倾向明显受到民间“仁义”观念的影响 ,表现出对民间文化中自由自在与原始生命力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7.
耘杉 《百姓生活》2011,(2):61-63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郊20公里处的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山上有一块状如云锦的巨石得名。传说当年祖天师张道陵行至此山时,被云锦石所陶醉,决定在此结庐炼丹。"丹成龙虎见",于是更名为龙虎山。龙虎山还有因"状若龙虎"而得名之说。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发源地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的南部,如今已是国家级的风景区了。风景区内有山、有水、有古镇、有道家的祖庭——  相似文献   

9.
反城市文化情结主要表现为视城市为异己的存在,对城市怀有一种深深地隔膜和拒斥,它反映了作家丰富的文化心态和审美心理。当代乡土作家的反城市文化情结更包含着知识分子的乡恋心态、现代都市问题及作家的传统文化情结等多种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全真教述略     
金元时期,我国的道教形成两大教派.南方为正一教,中心在江西龙虎山,由张道陵后世子孙掌教;北方为全真教,中心在山东昆嵛山,由咸阳道士王重阳创教.元太祖时,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对全真教进行了修正改革,使全真教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霞地貌是一种以赤壁丹崖群为特征的特殊地貌类型,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江西省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晚白垩世红色岩层中,是晚第三纪以来新构造运动间歇性隆升、断裂切割、流水冲刷和风化剥蚀的产物。根据陆地卫星TM图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查明了全省共有丹霞地貌景观资源123处,其中新发现景点78处。丹霞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该省周边丘陵低山区,明显受不同级别河流的流域控制,具带状分布规律,可划分出9个景观集中分布区域。赣东南丹霞地貌景观最为密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重点培育地区,可谓是“形神兼红”,具有鲜明的“双红”旅游特色,开发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道家文化与和谐文化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道家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和谐内涵,尤其是道家所提倡的"道法自然"、"辩证趋反"、"无为而为"、"慈俭居后"的基本理论主张,更是十分集中地体现了道家的和谐理念和思想,是十分宝贵的和谐思想文化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过程中,我们应吸收其精华,并将其融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3.
江西龟峰上白垩统龟峰群河口组和塘边组红色陆相砂砾岩中,以发育峰林、峰丛、石柱、孤峰、残石、残丘,石梁、石墙、穿洞、天生桥、岩洞等老年早期的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地貌类型丰富多彩,造型石景观奇特,具有很高的地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文章从分析丹霞地貌景观形态方面入手,分析其地貌类型的典型性和独特性,并探讨其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丹霞山旅游文化精品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山的文化源流包括历史、民俗、宗教和艺术四个方面,其文化资源特质是由丘陵文化、农业文化和客家文化组成的,山、水、农、客、教构成了丹霞山地区最具特点的文化事象。从地域文化系统的角度对丹霞山旅游文化进行挖掘,对于制定丹霞山旅游文化精品化开发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的小说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这造成了阅读效果上的独特与生动,同时也导致了言说上的含混、朦胧与多义。从道家文化角度对其作品中的道士、隐士形象进行解读。从而柄示作者创作思雏的深层内蕴,即运用道士、隐士作为象征性符号,传达出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关注,以厦对现代人们惶惑心态的独特性思考与焦虑。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述苏轼与道的关系,即道家道教对苏轼的影响,苏轼对道家道教的发展与传播。具体论述苏轼与道家道教关系的历史分期;道对苏轼思想的影响;苏轼的道教修炼;道与苏轼的文学创作。同时也从一个侧面阐述民族文化是怎样影响和造就文化名人,文化名人又是怎样发展民族文化,从而显示民族文化的承传。  相似文献   

17.
道家文化由于其形而上的哲学式论述一直以来就很受西方人的推捧,道家文化中以"道"为中心展开的对于宇宙、社会与人关系的存在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影响至深,道家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文化中关于理想人格、无为观念、道法自然等人生与政治的思想同社会工作的一些价值观、理论、方法与知识有着很多的契合点,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能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道教旅游文化与开发略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道教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的宫观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为开展观光型旅游提供了绝佳的旅游资源 ,而道教圣地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又是朝圣型旅游文化热兴起的源泉。本文据此提出了对其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道藏》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全真道主要人物的词集、生平及主要宗教活动,对金元时期道教词兴盛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其一是该教传教布道的需要;其二与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弃儒从道的文人有关;其三,从词体特征来看,词本身就与道教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