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客观归责"是德国刑法学界非常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核心就是"危险原则".而"危险原则"主要内容是制造不被允许的危险、实现不被允许的危险、构成要件的效力.而这一理论在大陆法系三要件中的地位有诸多聚讼,值得探讨.从客观归责理论的内涵看,其主要是对客观行为定性,很少涉及到主观方面.而且行为是否制造了某种不被允许的危险、是否实现了这种危险以及是否符合构成要件的效力,都是带有实质性的判断,是对行为是否具有刑事违法性的判断.据此,客观归责应该是违法性的判断要素.  相似文献   

2.
法人民事能力多元论是把法人盲目比附于自然人的结果.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无存在的必要,法人民事责任能力属于民事权利能力的一个方面,不具有独立性,因此严格说来法人的民事能力只包括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传统理论关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受限制论及差异论均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制度功能相矛盾,把民事权利能力视为一个"空间"的论点将会使民事权利能力概念本身面临被解构的危险.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是一个"空间",而是一个"点",它具有一元性、平等性、不可分性、不受限制性,不具有多元性、差异性、可分性、可受限制性.  相似文献   

3.
从语义上说,"安全"与"危险"相反相对.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哲学上说,危险是一种随时随地的、程度不同的客观存在.只有主观上认识到危险,并把危险降低到可控的程度或范围,才能免除危险.  相似文献   

4.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属于抽象危险犯,对"醉驾"危险状态进行形式判断,即只要"醉驾"就存在侵害法益的"危险",司法无需做出具体判断,这种机械迎合通说坚持之抽象危险犯性质的解释会得出"醉驾一律入刑"的不合理结论,无法为"醉驾一律入刑"提供出罪路径。"醉驾"的本质是因"不能安全驾驶"而威胁法益,完全没有"危险"的"醉驾"应当除罪化。因此,对"醉驾"侵犯法益的危险状态应进行独立、实质的判断,引入"不能安全驾驶"这一实质标准,进一步细化"醉驾"标准,建立分层判断机制,实现"醉驾"与"危险"判断的同步性,以合理限定"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圈大小。  相似文献   

5.
<会饮篇>是柏拉图最重要的对话之一.它集中表达了柏拉图的爱情观,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然而,越大众化就越有被误读的危险.柏拉图的爱情观自文艺复兴时就已被简化为"柏拉图式爱情"——精神恋爱的代名词.这是否符合柏拉图的本意?通过对<会饮篇>的深入解析,力图还柏拉图爱情观一个本来面目,消除长久以来置于"柏拉图式爱情"名下的曲解.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邓小平的争论观,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不争论".其实,用"不争论"来概括邓小平的争论观是不准确不科学的."不争论"的确是邓小平的"争论观"中极其重要又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但邓小平的争论观却不是"不争论"所能概括得了的.用"不争论'来概括邓小平的争论观,既违背了思维的逻辑,也违背了历史的事实;既不符合邓小平的本意,也不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宏观调控法治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全球经济正面临第二次探底的巨大危险.继各国政府广泛采用宏观调控手段"救市"的第一次高潮之后,是否还会出现第二次"救市"高潮,人们正拭目以待.宏观调控法并不是要去准确预测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也不是去界定一个国家经济波动的样式和幅度,更不可能去事先规定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应选择什么样的手段或者如何组合这些手段.作为宏观调控法治化表达样式的宏观调控法,其重点内容应该是调控主体配置、宏观调控实施程序以及对宏观调控行为的司法审查等.  相似文献   

8.
理论上认识的不统一,未能给惩治交通过失犯罪的刑法立法提供充分的指导,进而会导致不完善的刑事立法无法对日益增多的交通事故犯罪起到警醒和预防作用.文章通过对境外相关法律的比较研究,从社会危险性理论、风险社会理论和严而不厉刑事政策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引入过失危险犯理论的可行性.认为我国应依据过失危险犯理论,对刑法总则过失犯罪条款和分则交通肇事罪相关条款作相应修改,同时指出应丰富过失危险犯理论指导下的交通过失犯罪立法层次,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春雨 《老友》2015,(3):67
科学类谣言无法靠常识去识破,搜索以往的辟谣信息又不容易立即识别,所以这类谣言极易引导错误行为,扰乱人们的生活、生产秩序,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面对谣言,专家建议:不轻信、不轻传,对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作必要的求证,大家共同构筑辟谣防线,努力做谣言的"终结者"。1.地暖辐射会致白血病?有说法称,地暖会产生供暖辐射,进而导致白血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也会引发白内障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胡总书记把"精神懈怠"提升到了"危险"的层面,并且列于首位,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和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9,(16)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至理名言。但有些人片面地理解它,并强调到绝对的地步,认为运动量越大、越多,对身体越有益。但是许多事实证明,片面、过大地强调运动量,反而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受伤的危险。其实,从锻炼身体的意义上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原则是忠实,但忠实不是刻板.翻译的忠实指忠实原文的意思,不是一定要忠实于个别的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社会背景,在相互对译时,简单的将单个词语的含义叠加在一起,牵强地进行望文生义,只会引起误解和不正确的表达.如果能恰当地理解原句的文化内涵,掌握译词的词汇特点,巧妙借用修辞手法,也会使"望文生义"现象产生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指间沙 《今日南国》2006,(21):32-36
今天,美男们越来越明目张胆地受到追捧,从"视觉系"到"时尚先生"再到"好男儿".克里佩特拉的鼻子如果短了一寸,罗马历史恐怕要改写;那么,如果贾宝玉的鼻子短了一寸,大观园众姐妹的历史也会改写;李靖不美,无红拂夜奔;司马相如不俊,文君岂肯当庐卖酒.  相似文献   

14.
面对他人的危难情形,行为人施救或不予施救背后的行为逻辑实际上是出于对行为成本—收益的考量。通过揭示行为人见危救或不救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可以看出,见危施救这一利他行为是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无须刑罚的涉足便可以自行存续和发展。增设"见危不救罪"并非破解见危不救困境的良方,不仅会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公安机关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缺乏破获见危不救案的有效激励,同时潜在的救助者也会通过减少引起救助发生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救助来避免法律责任,"见危不救罪"的设立亦会激励潜在的受害人降低自身对于危险的预防水平,导致无效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刑事一体化的考量,目前刑法理论界认为轻微醉驾行为不构成危险驾驶罪的观点,会导致对轻微醉驾行为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上无相应条款予以处罚或者处罚不合理的局面;在诉讼程序上可能因司法机关权力运作无法协调,导致醉驾型危险驾驶罪被虚置;在社会效果上可能使得危险驾驶罪之规范目的及立法预期落空。故此,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原则上应认定为犯罪,但在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上应因案而异,这并不违背《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师:如果你也在"魔洞"中,你会怎么做? 生:我一定要镇静,寻找出洞的路…… 生:我要像教授一样,相信自己,不惊慌,一定能找到出路. 生:运用老师平时教给我们的知识,镇静地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7.
《新天地》2016,(7):66-66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高血压病人无缘无故地突然死亡,除病情发展的原因外,也有不少是由于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动作造成的。这些“高血压危险动作”必须引起高血压患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就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而言,"附会"意味着命意谋篇与附辞会义兼而有之.其中,为"附辞会义"所涵盖的是"辞"和"义"这两个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的对立统一的方面,孤立地谈及任何一者终将无缘于"如乐之和,心声克协".作为创作论的收官之作,<附会>篇的汇总意义就在于其指向了全部创作论的最终归宿--"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变动其篇次的理由尚有欠充分.  相似文献   

19.
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文学科的相对式微加剧了科学与人文的裂痕,使得"斯诺问题"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对我们整个人类文化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如何弥补这一裂痕也成为诸多学者建构理论的出发点,波兰尼的默会理论无疑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抽象危险犯与行为犯作为刑法中两种重要的犯罪形态,二者的区分主要存在于本质以及认定方式上.就本质而言,抽象危险犯是行为导致了一般地存在着的高度危险的结果,从而具有社会危害性,而行为犯则是行为仅仅违反了刑法规范便获得了社会危害性;在认定方式上,抽象危险犯允许反证的成立,而行为犯则不允许.抽象危险的认定对二者的区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抽象危险犯中的危险认定也要坚持实质主义的立场,在承认危险性普遍存在的前提下容许反证的成立,从而间接实现实质解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