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熊志远 《老友》2009,(9):60-60
离休10年多了,我把离休生活归纳为五个字,即将学、写、行、唱、动贯穿于每天的生活之中。学。离休后,我订阅报刊杂志五种,每天读报阅刊,晚饭后看电视新闻。一天不学不看,就好像缺了什么。长期坚持,不断增长新知识,使  相似文献   

2.
政策问答     
离休干部可不可以开办诊所? 问:我是一位离休的主治医师。为了发挥一技之长,满足群众需要,我于今年初在本村办了一个诊所。之后不久,县卫生局就通知我,说我行医不合法,并且停发了我的离休费。请问他们这样做对吗?  相似文献   

3.
政策问答     
已经退休的干部可否改办离休? 问:我父亲前些年办了退休手续,现在组织上对他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重新做了认定,请问他可以改办离休吗? 大同 晓峰 答:根据国发[1982]62号文件精神,已经退休的干部,符合《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离休条件的,应当改为离休。  相似文献   

4.
我从1991年离休,实际上是离而未休,开始了又一种新的生活。现虽年近古稀,身体还基本上健康,生活也觉得比较充实。我的健身之道是三句话,即多走步,勤动脑,有所为。 离休前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中央静阻、三叉神经疼等多种疾病,又不重视锻炼,也未很好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离休生活如何安排?从实际出发,我是这样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5.
《老友》2003,(7)
我年近70岁,1999年离休之前,就做好了步入"新阶段"的思想准备。尽管这样,但在离休之初,仍然感到不太适应、无所适从,甚至有些茫然。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介绍我参加了江西老同志大学艺术团。从此以后,我的精  相似文献   

6.
我父母亲都是教育工作者。1992年,父亲病故,母亲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料理家务,省吃俭用供养我和妹妹上学读书。她老人家为我们所吃的苦,我们很清楚。 如今,母亲离休了。离休后她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交  相似文献   

7.
余热献给党     
我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参军的,在血与火的生死搏斗中,是党教育我爱祖国、爱人民,我紧跟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离休后,我时刻警告自己,人离休思想不能离党,要继续为党的事业奉献余热。为此,我利用适合自己情况的方式,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争  相似文献   

8.
离休之后,约着几位在外地离休的小学同学,回山西沁水看望年过八旬的李老师。席间,从县劳动局长位子上退下的李忠义突然问我:"你是作家,我问你‘耄耋’是指的哪个年龄段?"我一时语塞,便把这个问题"踢"给了老师。老  相似文献   

9.
我1995年离休,一直在江西老同志大学学习,先后学习了保健、书法、声乐、交谊舞,以及绘画和摄影。经过几年的学习,我感到获益匪浅。当年离休时,感到自己年龄大了,有悲观甚至绝望情绪。到老同志大学后,看到比我年纪大的同志比比皆是,而且学习、生活都很投入,充满了生命活力,我想我为什么不可以创造第二个青春呢?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娱乐,谈天说地,我不但学到了  相似文献   

10.
伍于光 《老友》2010,(12):11-11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重申,对于退下来的老同志,要求做到"六个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是1992年从人大岗位上离休的。离休后,组织上安排我担任资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至  相似文献   

11.
我作为一个离休干部、老共产党员,在学习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后,也在思考着如何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做到老有所为。经过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联系自己离休的客观实际,我觉得起码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离休不忘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  相似文献   

12.
老伴情     
我离休后,子女相继就业成家,远走高飞,只剩下我和老伴朝夕厮守相伴。这时,我才感受到与我患难与共的老伴,在我们晚年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一种老年人相依为命的感觉油然而生,互相关心体贴,感情也进一步升华。 老伴是个家庭妇女。我在离休前,对家务事基本不沾手,用我老伴的话说是“衣来伸手,饭  相似文献   

13.
戴红 《新天地》2013,(9):15-17
王树清说:"我是多年从事医学事业和医学教学事业的知识分子,难道一个‘叫花子’能办的事情我就办不了?"按照王树清的遗愿,他的遗体被送进了学校的解剖室。王树青,男,1911年7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原河南医学院离休教师,离休后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民办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我结识了周恩来的贴身卫士韩福裕老人。那年他刚从毛主席纪念堂离休。我俩一见面,他就自我介绍说:“我现在是  相似文献   

15.
我爸爸禹明,今年68岁,虽然只有初中毕业,但他爱好新闻和文学。18岁时开始搞新闻工作,一搞就是三十多年,后来又主办了近二十年的文艺刊物,一直到离休。 我爸爸离休后,虽然身患多种疾病,但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写的东西更多了。特别是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共50多万字,一部叫《爱的  相似文献   

16.
汉字书法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它能陶冶人的情操,还可增进对古今艺术的鉴赏能力。离休后,我走街串巷,进装裱店,逛展览馆,听到哪家有名人的字画,我都想方设法去观赏,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在观赏的同时,我收集了大量的古诗词书法作品。从199O年离休后,十年共收藏7O余幅精典作品,在自己仅有46平方米的家中,办起了小型家庭书法展。欣赏与书写书法成为我晚年的人生乐趣,我的斗室也成为我心中的阳光地带。  相似文献   

17.
问:我是企业的一名离休干部,离休前是单位的科长,离休时组织上批准享受县处级政治生活待遇,这次套改离休金时,单位按副处级套算,这样做对吗? 长治 老田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去忻州访问了离休老干部原忻州地区水利水保局局长、水保专家孙博源同志。因有电话预约,一敲门他便迎了出来。看上去他的头发全白了,但红光满面,眼神里浸透着他特有的坚毅。离休后,他仍然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总结他多年来治山治水的经验。他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19.
《老友》2014,(3)
正我接触《老友》是1993年的事。那年,我从乡中学调到樟树市教育局工作。有一天,我发现收发室有一本从没见过的杂志——《老干部之友》,便拿到办公室看起来,看完觉得很适合老年人阅读,就送给了离休老局长黄时干。没想到第四天,黄老到办公室来找我,要我再找几本。他还说"这才是我们老年人看的好杂志……"又过了七八天,几位退休干部也来向我要《老干部之友》。我带着疑问去问黄老,他说:"我只看了一本《老干部之友》,就被杂志中的文章打动了,我从中找到了离休后  相似文献   

20.
江崇文 《老友》2012,(8):17-17
1991年,我从崇仁县政协机关离休到现在,已是21个年头了。在这段晚年生活中,我有过彷徨,有过欢乐,有过宁静,也有过忙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