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晴雯 《学术界》2005,3(3):195-200
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人的发展的程度受制于自然生态、社会环境、人际交往,而人的发展程度对自然生态、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具有主导作用。人与环境的协同及其平衡具有永远追求、无限接近的特点,人的全面发展也没有止境和终点。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的成因分析及中医调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中医观点而论,健康是一种自我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脏腑、经络不平衡的状态。亚健康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无序、起居失调、心态失衡和饮食不节等使人体内环境稳定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影响人体内在脏腑的自稳调节机制所形成的。要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转化,关键是要从整体上发现症结所在,“主动养生”以调节、帮助人体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达到自我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3.
《家庭科技》2012,(3):26-27
跟上春天的节奏跳一曲动人的华尔兹,可谓春天最美的享受。节气养生恰好是身心调养最渴望的那支舞曲。来吧,在春分、清明、谷雨的乐章中,让身心彻底放松!第一乐章春分日期:3月20日养生诀窍:阴阳平衡"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因此我们在调养身体时,首先要保持人体阴阳平衡。从立春到清明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向来都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片面的注重经济发展,而无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采利用,自然环境恶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的探究,一方面有利于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维护自然环境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教育环境活动的好坏,也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环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给人以影响的整个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对人的发展起巨大作用的是社会环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狭义的环境。社会环境是指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教育、社会风尚、风俗习惯以及家庭等,对思想教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体疾病的形成也有个渐进过程。多数疾病在形成前人体会发出两次警报。 从生物学角度说,健康代表平衡,包括体内酸碱平衡、气血调和、阴阳协调,各种系统相互协调,发挥互助互制之功能。反之,一旦失去这些平衡,人体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拉响第一次健康警报。主要警讯有:  相似文献   

7.
环境伦理教育是针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严重恶化,人与自然发生关系时伦理道德极其匮乏的现状,从教育的角度来重建人与自然伦理文化,以期从根本上提高人们保护环境自觉性的过程。它是在工业社会环境伦理一片空白,而生态社会的环境伦理又没有被人们广泛了解、接受、认同的背景下提出的。环境伦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环境伦理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即在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由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诸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实现教育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教育与科技、产业、人口、自然环境等的关系及其良性循环作些探讨。一、教育与科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起着空前未有的作用,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者成乘积关系,而且增长越来越块,可以预言,21世纪将是科技的世纪。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如何协调和平衡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较好地解决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从而使物质生产的成果最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这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正确解决的重大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春雨 《理论界》2004,(1):145-145
邓小平立足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对教育现代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系统地全面科学的论证。邓小平教育现代化思想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科学性,是指引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社会现代化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和综合进化的过程,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有意识地改变人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社会的主体,因而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社会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可以说,自然环境为人类的产生创造条件,人类又从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得到发展。由穴居野处、逐草为生,直至今日的现代生产和文明,无不反映了人类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进化过程。虽然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有着自身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规律,然而,一旦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参预自然界的物质运动,环境问题就不单单是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地学等自然科学的问题,而且也是社会的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开始加入了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12.
楚道文 《北方论丛》2011,(3):151-156
人的行为并不一定与他人的行为相互联系形成社会关系。环境行为是作用于自然环境行为,并形成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也不能视为人与人的关系,所以,法律不能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法律能够调整的只是环境行为及其与其他行为的关系,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和谐和与自然环境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从全球范围看,环境在日趋恶化,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我国主张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环境保护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我国环境教育要确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念和环境意识,正确处理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使三者和谐而持续地发展,创造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环境营养     
通过环境、营养、营养素的定义提出了环境营养这一新的概念,重点对自然环境物质营养如空气、水、声音、阳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从而阐述的了环境营养对人们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都是由于肌体的阴阳失衡所致。因此调整和保持阴阳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养生之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它可以包括各个方面,饮食与排便亦在其中。一出一入即是平衡,若失之平衡,则会酿成疾病,即“出入废则神机休灭”。  相似文献   

16.
牙齿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咀嚼食物的重要功能。古代养生家对护齿很重视,总结出许多有关固齿保健的方法。其中,叩齿和咽唾液是重要的两项。中医认为,常叩牙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畅通经络,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杨文会 《河北学刊》2006,26(4):152-156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环境艺术概念的提出,则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环境艺术教育尚属新兴学科,环境艺术大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绿化、公共空间、城市雕塑、壁画等环境艺术品以及室内空间、公益性设施等。它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从宏观到微观的整合体,不仅协调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引导和设计着社会和人类的行为。今天,人类希望在绿色环境中生活,向往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为此,应当加强环境艺术理论的探讨和设计水准的提高,使环境艺术与高科技相结合,与人类文化相结合,在总结中国传统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有益的设计意识和技巧,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艺术教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对于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仍且危害严重的原因,学术界向来是见仁见智。地理学界多从自然环境恶化、失去平衡的方面进行探讨,史学界则强调阶级的和社会的原因。史学家邓拓从考察典籍记载入手,认为:“从来灾荒的发生,带根本性的原因无不在于统治阶级的剥削苛敛”①。我们认为,应该从灾害的发生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包括政治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态环境)以及各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去找原因。这种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的失衡既是社会环境破坏的结果,又是导致社会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社会环境中,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经常处…  相似文献   

19.
卫星 《家庭科技》2007,(7):34-34
常听人说“冬病夏治”。那么,“冬病夏治”究竟能治哪些病?读者冬儿“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一些宿疾除去,患者得以康复。据专家介绍,“冬病夏治”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适应是一项普遍的自然与社会法则。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生组织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竞争与合作、有利与不利等各种环境问题,所处组织生态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了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应当实施科学管理,促进合作社对经济环境的适应;准确理解执行政策法规,提高宣传力度,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拓展融资渠道,保障合作社适应社会环境;重绿色经营,保护自然环境,提升产品价值。从而增强其对组织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合作社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