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阿城县,是金朝(1115—1234年)前期的都城,又是上京路的治所,称作上京会宁府。在阿城县城关南二公里处,金上京会宁府的城阙至今犹存,当地人称作白城。金上京是金朝前期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金太祖阿骨打在这里称帝建都,历太宗、熙宗二朝。1153年(贞元元年),海陵迁都燕京(今北京)后,这里仍是五都之一,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黑龙江省出土一方“封全”铜印和另一“封全”印记的铜模。铜印在金上京会宁府发见(现存黑龙江阿城县文管所);印模是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在黑龙江畔绥滨中  相似文献   

3.
上京路自金初设立至金末废置,其行政区划经历了曲折变迁的历史。金太祖、太宗、熙宗时,蒲与、胡里改、合(曷)懒、恤品(速频)、曷苏馆等路都是独立行政建置,不隶属于上京路。海陵王于天德二年(1150)改万户为节度使,置上京路总管府,上述各路始隶于上京路管辖;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后,上京撤去京号只设留守,行政级别降低,其下路、府、州不再隶属。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复号上京,上京路行政级别恢复,原属路、府、州大部分重新划归上京路管辖。金章宗为了加强对上京路的管理,对其所属路、州行政级别进行了再次调整。金末,上京路置上京行省,其所属路、府、州或被蒲鲜万奴占领,或被蒙古军占领,上京路最终废置。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哈尔滨城市纪元问题,即哈尔滨这座城市始建于何时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学界与媒体曾组织过多次讨论,其说不一。按目前官方的说法,哈尔滨作为城市始于金代都城上京会宁府,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是,这种说法是否科学,笔者认为还值得斟酌。下面,就这一问题分三部分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一、围绕哈尔滨城市纪元问题所展开的争论哈尔滨这座城市始建于何时?这似乎本不是个问题,很多哈尔滨的普通市民都知道:哈尔滨原  相似文献   

5.
金是由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金上京作为金政权早期的都城,在金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上京的研究工作虽然起步较早,但进展不是很快。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城墙周长的测量、城门和瓮门数量的勘定以及城市整体布局等几个方面。对于今后的研究,应该从丰富基础资料、转换研究视角和拓展研究领域三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金上京以更完整的面貌展现给世人。  相似文献   

6.
会宁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从这里走过,三军在这里会师。会宁,是中华民族长久聚集起的精神力量喷薄而出的爆发之地;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地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的发祥之地;  相似文献   

7.
《重庆社会科学》2011,(3):16-16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作为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刊对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进行函访,以纪念馆为轴重温这段光辉历史,展现纪念馆的风貌及其发挥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
契丹盐业及盐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契丹盐产资源辽或契丹的盐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池盐(湖盐)与海盐。此外,还有少量土盐和矿盐(岩盐)。属于辽境内的池盐资源,大多分布在广阔的草原和沙漠地带:诸如上京临潢府之西,以盛产青盐著称的广济湖;上京道乌古石垒部诸盐池;西京道奉圣州炭山之南的惠民湖落黎泊、  相似文献   

9.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变迁。公元926年,渤海国亡于契丹国。契丹国王耶律阿保机在渤海国故地建立“东丹国”,改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忽汗城)为“天福”,作东丹国都城: 927年,耶律阿保机之次子耶律德光继契丹王位称帝;次年,即928年,把东丹国都城从天福迁至东平(今辽阳)。是为南京(不久,又改称为东京)。此后,天福城在历史上不见文字记载,达六、七个世纪之久。清初,一些文人旅行到此,发现上京龙泉府遗址,记述:当地土著居民,称该地为“东京”。  相似文献   

10.
明代女真族正处于一个社会形态变革的时期,这是史学界共同的认识。但对这一变革的性质和完成时间,论者意见却颇不一致。近年来,在变革性质问题上,主张由原始氏族制过渡为奴隶制一说者居多。笔者也赞同此说,并认为,女真族的伟大历史人物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推动和实现女真族从原始氏族制向奴隶制的过渡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六年十月,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了。从此以后,中国工农红军就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之下,为争取实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迎接抗日高潮而奋斗。会宁会师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是具有  相似文献   

12.
《重庆社会科学》2011,(3):20-21
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正因如此,会宁三大主力会师一直是学术界研讨的热点,其主要围绕会宁会师经过及其意义、会宁会师与长征、会宁会师与抗日战争、重要人物与会宁会师等问题而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会宁三大主力会师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期刊、图书关于会宁会师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民族 ,1115~ 12 34年曾建立过金朝。金代女真族不断吸收汉、契丹、渤海和奚人 ,因而迅速壮大。蒙古灭金后 ,除一部分女真人留居东北故地外 ,大部分仍居于中国北方 ,在元朝“四等人制”中 ,与汉、契丹人一样 ,同属第三等级 ,统称“汉人”。他们与汉人通婚 ,习汉字 ,操汉语 ,逐渐与汉人融合。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宁安县东京城镇出土的金代官印"上京路军马提控木字号之印"是金代晚期上京路高级军事将领印信.它不仅为金国、东夏国的官制、兵制、行政建置、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考古学、历史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熊伟 《兰州学刊》2012,(3):82-87
唐府兵制中央军府机构由中央十六卫与东宫十率府构成。中央十六卫以十二卫分统地方折冲府府兵,又设置若干中郎将府负责对亲、勋、翊三卫的管理。东宫十率府乃拟制中央十六卫,也分领折冲府及负责三卫的管理工作。三卫是中央军府机构的基本成员,具有一定的政治身份,经三卫之途入仕朝廷也是唐前期重要的政治通道。  相似文献   

16.
辽代都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辽代都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京的朝向、上京"城分南北"的原因、中京城的历史功能、辽代都城对中原都城制度的仿效等相关问题上,并出现了不同的见解及其争论,有必要综合既有的意见,对各问题加以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年)是建州女真社会转变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以卓越的才能促进了女真族历史的发展。研究努尔哈赤及其时代,有助于了解满族入关前的社会性质、后金政权的建立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会宁是红色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创造者,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概述甘肃省及其辖下白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红色旅游景点,供检索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金政权是继拓跋、契丹在我国北方建立魏、辽之后,由女真族统治者阿骨打领导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使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出现了南北暂时相持的局面。 女真族在公元一一一四年,由于不堪忍受辽的残暴统治,举起反辽斗争的义旗,并于公元一一二五年灭亡辽政权,最后从辽的统治下摆脱出来。女真奴隶主贵族为了把战争继续向南发展,紧接着便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北宋,在公元一一二七年春灭亡了当时腐败不堪的北宋  相似文献   

20.
新渠、宝丰二县政区变动是清代前期宁夏府行政区划沿革史上重要的事件。该文通过系统考察新渠、宝丰二县政区的沿革过程,探讨了地方开发、环境变迁与基层政区置废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在区域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地方开发、环境变迁等因素对政区变动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各有所侧重,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