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7,(6):90-90
实话实说一天晚上,杰克想到一家商店去买东西,但不知道商店是否还在营业,便打电话去查询:“请问你们营业时间到几点钟?”对方犹豫了一会儿,然后说:“十点,但我们在  相似文献   

2.
社会     
《领导文萃》2013,(16):135-136
内地富人热衷去香港买保险中国内地的有钱人非常喜欢去香港购物,热衷于购买奶粉、黄金、奢侈品牌鞋和手袋。但是他们还喜欢购买不那么引人注目的东西,包括保险。为什么内地人要把保险列入自己的购物清单?一个原因是他们希望把资金转移到国外,其他原因包括使资产配置多样化,避免拟议中的遗产税,还有就是香港与内地相比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平民百姓源于内心的“勤俭”精神,企望获得购物技巧,以期买东西时能节省开支少吃苦头。笔者介绍购物的五种基本技巧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一、买批发。批量购物,省钱省事。时下诸多交易市场、商场商店降低了批发起点,方便了家庭  相似文献   

4.
《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调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7’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这段故事是说:杨震荐拔的荆州秀才王密当了昌邑县县令。杨震路过昌邑,王赛前去谒见。到晚上,他带了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但你却并不了解老朋友啊。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晚上,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峨知,你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差惭工也带着黄金走了。“…  相似文献   

5.
一天晚上,一位船长在海上观测到有灯光,好像是来自另一艘船的。于是他命令大副向这艘船发出信号。船长要求对方:“将你的航线转向南10度行驶。”对方也回了信号:“将你的航线转向北10度行驶。”这位船长一看对方不听他的命令,感到非常生气.于是又回信号:“我是船长。将你的航线转向南10度行驶。”很快他就收到了回复:“我是一流水手,我要你将航线转向北10度行驶。”  相似文献   

6.
限塑3个月     
他说,周围的很多小超市、商店依旧在无偿提供塑料袋,到我这儿一看要用“环保布袋”,很多顾客为省钱省事,都到别的商店买东西了。据介绍,自从实行有偿使用布袋后,王先生的超市从1日到4日短短4天时间,销售额直线下降约30%。他很气愤:总不能谁守法,谁吃亏吧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4则     
《领导文萃》2014,(5):78-78
正买包烟一个新兵独自去仓库打扫卫生,谨慎查看四周后,对一位路过的穿便装的大爷说:"大爷,帮我买包烟吧。"那大爷说:"你们不是不让抽烟吗?"新兵说:"我没事的时候抽一根而已,帮帮忙呗。"于是,那位大爷帮他买了一包烟。晚上开会的时候,班长大骂:"今天是谁叫司令帮忙买烟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     
《领导文萃》2013,(6):134-136
中国的网购 中国的网购有趣、划算且更便利。在中国最受欢迎的购物网站中。人们几乎能买到任何需要或希望购买的东西。这些网站组织良好并互通互联.送货速度也很快。往往上午11点前买的东西晚上7点前就能收到。对购物者而言,  相似文献   

9.
每当春暖花开时,我都会带着孩子们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当然也会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虽是新接班,也不例外,我们决定3月18日到石油局坝坝去野炊。那天阳光明媚,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想像着孩子们在山坡上做饭的情景,定是忙得不亦乐乎。早上8点,我到教室里一看,怎么只有几个孩子?一问才知其他学生上街买东西去了。我还以为他们上街买菜呢,结果大多买些小吃,我开始有点失落。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08,(17):127-127
赵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 上世纪20年代,赵元任为商务印书馆灌制留声片,以推广“国语”(即普通话)。有一则轶闻说的是赵元任夫妇到香港。上街购物时偏用国语。港人惯用英语和广东话,通晓国语的不多。他们碰上的一个店员,国语就很糟糕。无论赵元任怎么说他都弄不明白。谁知临出门,店员却说:“我建议先生买一套国语留声片听听,你的国语实在太差劲了。”赵元任问:“那你说,谁的国语留声片最好?”“自然是赵元任的最好了。”赵夫人指着先生笑日:“他就是赵元任。”店员愤愤:“别开玩笑了!他的国语讲得这么差,怎么可能是赵元任?”  相似文献   

11.
阿里巴巴的马云是个高人。员工流传着他的“我妈妈”理论。马云说:“这东西好,要让我妈妈知道就好了”:“你开新闻发布会?能让我妈妈知道吗”:“我妈妈会烧几个菜,就要去做国宴怎么行”:“我妈妈蹬个三轮车就把该买的东西都买回来了,我干嘛要点击网页买东西?”这似乎是笑话。“我妈妈”理论就是以“我妈妈”作为衡量事情的重要标准。试问从事网络的人又有多少人关心自己老土妈妈所思所想、所构成的经济生活呢?这才是笑话——如果咱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上街购物,相中一件短袖衫。不想讨价还价,可售货小姐指着扣在衣领上的小牌牌说:“这是一口价。”我看看小牌,上面精致地印着“全国统一零售价¥49.00”。看看衣料作工,觉得此价不虚,于是掏钱买下,满意而归。(一)尽管只买了一衬衫;但这事让笔者一时不能平静,产生许多想法。目前商家零售商品时,价格策略大致有三类:一是“自由订价”。商家开出高价,消费者再漫天砍价。其实质是商家与消费者在进行心理战、智力战。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精明人付价低,老买人付价高。以服装为例,还价技巧从“拦腰一破”到“拦腰一砍再乘以0.8…  相似文献   

13.
杨望远 《经理人》2004,(4):54-55
多年前替某大企业内训,见一位30出头的学员表现出众,便问他:“你有几年工作经验?”稍加沉思后答“约有19年。”又难以置信地问道:“那么年轻怎可能有这么多年经验?”答:“我高中毕业进工厂,两年后去当兵,退伍后再回原厂,前后12年多,但因订单超载,长期每天加班4小时,折算出19年左右……”听后令人既喜且悲,喜的是十数年加班如一日精神可感,悲的是还要加班到何时,乃棒喝道:“年资不等于经验!”  相似文献   

14.
吵闹的青蛙     
一位农夫来到城里一家餐馆,向老板打听是否需要青蛙腿,并说他那儿有整整100万只。餐馆老板听后吓了一跳,问农夫从哪儿找到那么多青蛙。农夫回答说:“是这么回事,我家附近有个池塘,里面有上百万只青蛙。一到晚上它们就开始叫,我都快被它们逼疯了!”  相似文献   

15.
<正> “方便顾害” 近年来,台湾商人在日用品市场上推出了一种美观实用的“彩色锅”。然而,因为锅这个东西一直是家庭必备的,家家都有旧锅,所以去买的人总是不多。于是,厂商便降低锅价,又用电视女明星大做广告,还着力鼓吹以“彩色锅”为婚嫁礼品,可这样一来,销路虽然打开了,但是还不很理想。深入调查之后,才发现,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等我的锅用坏再去买彩色锅。” 怎么对症下药,厂商推出了以旧锅换彩色锅的“方便  相似文献   

16.
我不信神。我信理。10多年前,我出差去东北,巧遇一位命理学大师。他的一番话像烙印深深印在我心里,至今不忘。大师说:一个人脸上的五官,犹如刻写的“苦”字,眉毛、眼睛是两个“十”字,鼻子是个“十”字,嘴巴是个“口”字,这不是个“苦”字吗?虽然脸上刻着“苦”字,但人们的心里却并不认同。眼睛喜欢看美丽的,耳朵喜欢听赞美的,鼻子喜欢闻香气扑扑的,嘴巴喜欢吃鲜嫩可口的,脑子里想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谁会嫌好的东西多呢?一天晚上,我刚出差回来,车还没驶进工厂,老远就看见新厂区灯火通明。车刚一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跨出车门,去感受正在调试…  相似文献   

17.
《经理人》2004,(6):66-66
原来我对“战略”是很有成见的。理由有三其一,太虚;其二,太深奥;其三,不好把握。大概是三年前,在我刚刚接手筹备华润电力控股公司的一段时间,接到的第一个指令是宋林副总给的,他说:“帅廷,你第一位的任务是抓紧找一家有水平的投资银行一起做一份华润电力的战略报告,有了报告我们才好去给常董会说明白。”由于我是第一线出来的经理人,我的职业习惯是做事,做那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事情,实在不愿把精力投入到虚的东西上去,觉得那是浪费时间。然而,在之后与汇丰银行投资银  相似文献   

18.
古印度有个著名的寓言《聪明人和他的两个学生》 写道:一个聪明人收了两个学生,一天晚上他各给了他 们一块钱,吩咐道:"我给你们的钱不多,但是要你们立 刻买样东西来,能够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全塞满。"这 真是个难题!一块钱能够买什么东西呢?怎么能够买这  相似文献   

19.
<正> 饮料的消费往往与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饮料生产经营者要针对不同的消费心理,采取不同的措施,挖掘、研制、生产,营销迎合消费者的饮料,才能牵着市场这个“牛鼻子”,适应人们消费观念的变革。 一、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指人们购卖商品遵循“流行的东西就是好东西”的原则,呈现“人买我亦买,人喝我亦喝”的心理。这种消费心理的潜在意识是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饮料的内在质量、外部装璜,只信赖他人的眼  相似文献   

20.
郭华 《办公室业务》2010,(10):45-46
一位博士家里的毛驴死了,就去市上另买一头。成交后,他要卖主写份券据,卖主不识字,便请他代写。半天过去了,博士密密麻麻写了三大张纸,尚未写好。卖主等不及,催促说:“博士啊,您只要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我卖给您一头驴,收您多少钱,不就行了吗,写那么多废话干什么?”围观者很快就编出了取笑谚语:“博士买驴,书券三张,未有驴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