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白对建安以后的诗歌采取总体上否定,具体上肯定的态度。他对鲍照特别推崇,常自比鲍照,古人对李白与鲍照诗歌的继承关系多有提及。李白领悟鲍照诗歌豪迈深沉的气势,受鲍照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影响。鲍诗写妇女题材中有气骨;鲍诗的语言奔放流畅,自然俊发;鲍诗的结构起句突起、收句陡收,中间疏放;鲍诗想象奇妙,意象奇异。凡此种种,皆被李白继承。李白有不少诗与鲍诗的继承关系明显,更有不少名句从鲍诗化用而来。李白学习鲍诗是由于二人的性格相近,遭遇相近,有相近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李白是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天赋之外,还得力于对庄子、屈原以及曹植、谢月兆、鲍照等人诗歌创作的继承与借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外,李白诗歌在题材和表现内容上对传统的诗歌也有拓展,对后代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杜甫在文学史上第一次将鲍照与当时著名诗人谢灵运、江淹相提并论,重新估价了鲍照诗歌的成就,并以“俊逸”一词,准确地概括了鲍照诗歌的主要精神特质。在创作中,从诗歌风格到构思立意,从词句的选用到诗歌意象的选取,都有对鲍照的承袭。在六朝诗人中,鲍照对杜甫的影响仅次于庾信。  相似文献   

4.
鲍照在一些关键性的“诗歌要素上为唐人开了先路”,对于唐诗的整体风貌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影响。隋至唐初诗人对鲍照的接受,一路沿着鲍照艳丽柔媚婉转的乐府诗的路数前行,另一路边塞军旅诗,在题材与内容上都是对鲍照边塞诗的承袭与拓展,而初唐怀古都城诗最能体现鲍照的影响;盛唐时期几乎所有的重要诗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鲍诗的影响,同时诗评家们也表现对鲍照的极大热情;中唐诗派中平易近人、奇诡怪异的极端两派创作中都有鲍照的因子;晚唐诗歌讲求技巧,鲍照诗的“朽构成形、淫靡”切合了时尚要求,受到此际主要作家的全面推崇。  相似文献   

5.
鲍照所有的乐府诗作均是自我观照,自述情怀之作,诗的主体色彩强烈而浓厚。他刻画的种种人物形象,笔下描绘的种种情事,都是因为人生艰难与不幸的种种经历而起,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是“我”,抒发的是诗人自己对人生无穷无尽的感喟。鲍照乐府诗是抒情性诗歌,也是叙事性作品,它们与强烈的主体抒情色彩相联。鲍照乐府诗创作采用了流动的叙事方法,与他亦雅亦俗的乐府诗体相应,诗的语言也兼具雅俗。这些艺术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后世。  相似文献   

6.
李白将其诗歌主张、诗学观点贯穿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本文以《李太白全集》及众家评论为基础,从李白的诗歌理想、诗歌渊源、诗歌美学、诗歌境界等方面入手,探究李白的诗学见解与主张以及在诗学批评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豪放飘逸"的定型化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李白诗歌文本的解读.抛开先入为主的偏见,透析李白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悲怆.李白的诗歌是在"酒神"的狂舞中完成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8.
李白在政治幻想中常常以为自己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实际上他的仕途是失败的。但当李白把才华运用于诗歌的艺术想象之中时,其创造性是超凡脱俗的,具有历千年而不朽的价值。绝句《下江陵》是李白在遭受政治打击之后创作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诗人感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风骨"是前人推许鲍照诗歌的一个关键所在.本文认为,内在的富有个性特征的刚健的气势与力量是"风骨"这一范畴的质的规定性,在鲍照诗歌内容中主要体现为进取与抗争的激昂奋发之力以及执着与激愤的坎壈感荡之力两个方面,而"士"的入世精神则是鲍诗风骨的精气血脉.  相似文献   

10.
李白与谢创作特色比较是个并不新颖的话题,但本文从李学谢诗有哪些成功的或超过的,有哪些失败的或更糟糕的这一角度切题,对之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比较:一、索其同,以示渊源:李白学习谢诗歌的“形似”与“神似”。二、辨其异,以定风格:李白、谢诗歌中的“境清”、“神清”及其统一。  相似文献   

11.
李白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前人多认为来自于对鲍、谢的学习,自然山川的陶冶和李白自身性格使然。文章通过对李白诗歌的分析,认为李白是在考虑了唐诗的传播方式以及诗歌的传播对象后而创作的,因而对其诗歌风格产生了影响,目的是为了制造特定声誉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皇帝的赏识,从而走上仕途,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2.
八世纪以来,李白以其浪漫主义诗歌,备受世人追捧,无论是诗歌内容还是艺术境界,都开创了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为此他也被后人景仰、神化、仙化、异化。但我们透过其诗歌只看到他人生的一面,要全面还原认识李白,须从一个普通的社会人的角度去整体考察。文章以巴蜀文化为基点考察李白的"民间性现象",以及服丹对他创作狂想的刺激作用,并指出他的创作动力或来自于这种药理作用。文章推翻传统认识,在全面观照李白生平的基础上,大量搜集、引用可靠材料,融入对李白的总体论述中,力图以材料说话,论证李白身上的"民间性",及出蜀后,不容于中原官方正统文化的悲剧人生。但这恰恰造就了他成为了不同于杜甫这样的中原诗人的大唐"孤星"。  相似文献   

13.
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从各个方面描写了人生的艰辛,它注意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从民歌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诗歌面目为之一新,这种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突破的创作实战,是值得今天诗歌创作者学习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在后世诗论中被誉为天才之作的李白五绝作品,实际上大部分在表现句式和艺术构思两方面都明显存在借鉴前人的痕迹。只是李白善于综合前人的妙处,并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使得诗歌意境的呈现更为自然,并在短小的篇幅中创造出独特的豪放风格。应该说,李白五绝创作的"天才"指的是一种在借鉴中超越的能力,他的五绝创作代表了南北朝以后文人五绝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表现艺术,为后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论李白对庄子的承继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虹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54-56,105
李白诗歌作品中使用庄子典故多达70多首,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庄子的直接承继。李白虚静的创作状态亦即道家所谓的"精神漫游",具体体现在李白诗歌的三个突出特点,即喜欢醉酒而作、喜欢写月亮和水。李白作品中虚静的文学境界,是道家虚静的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李白寄情与山水诗的大量创作,是庄子文艺理论的具体阐释和道的哲学内涵在文学上散发出的光芒。李白作品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是对道家思想最恰当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三十多岁初入长安时期创作的乐府诗歌《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是其诗歌创作第一高峰时期的代表作。本文运用汉语韵律学的理论,分析李白《蜀道难》等三首乐府诗歌中运用同音重复手段所产生的一唱三叹、突出主题、加重感情等音韵魅力和语言风格,揭示了作品中语言风格与托物言志的意境、“挥斥幽愤”的思想感情是融为一体的,让读者从新的角度体味李白乐府诗歌崇高的浪漫主义意境。  相似文献   

17.
汪洋 《东方论坛》2014,(5):69-75
辛弃疾现存诗歌数量虽少,但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创作的基本情况。鲍照、邵雍不如学界所论是辛弃疾诗歌创作学习的主要对象,而陶渊明诗的内容、白居易诗的朴拙风格对辛弃疾的诗歌创作影响巨大。从辛弃疾诗歌的理性思辨色彩、大量用典的特点以及运用"点石成金"的江西诗法进行创作等方面来看,辛弃疾诗是典型的宋诗。  相似文献   

18.
<正>一、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唐代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风格独具一格,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和深厚的诗歌价值。那么,李白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呢?李白的一生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李白在5岁到25岁时,他饱读诗书并在蜀中游历。李白在五岁时就跟随父亲来到了江油县,十五岁的他已经创作出许多诗篇。  相似文献   

19.
李白作为有唐一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其"浪漫"的特质除了整体作品风格的飘逸之外,还与其大量写作女性诗歌有关。李白900多首诗中,就有100多首诗涉及到女性形象。他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题材意象;一是现实题材意象。  相似文献   

20.
李白诗歌中的剑意象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占其诗作的十分之一.宝剑成为英雄的象征.李白运用鲜活的剑意象创造了许多英雄侠士的形象.同时在创造自我文武并举的形象时,总是以剑作为武功的象征.李白常常自比雄剑,表达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李白诗歌的剑意象,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自己独创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