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源 《江汉论坛》2006,39(1):27-29
从知识社会学视阈来看,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有三个基本的战略取向,即构建主导意识形态同时作为观念、制度和社会心理的三重身份;推动主导意识形态的国家化,构建现代意义的国家意识形态;促使意识形态三要素价值理想、理论学说、政策主张合理分离,实现主导意识形态结构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社会学视阈来看,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有三个基本的战略取向,即构建主导意识形态同时作为观念、制度和社会心理的三重身份;推动主导意识形态的国家化,构建现代意义的国家意识形态;促使意识形态三要素价值理想、理论学说、政策主张合理分离,实现主导意识形态结构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3.
张林 《南方论刊》2013,(12):64-65
在今天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如何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发挥主导力作用?这是保持党的思想指导,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黎见春 《兰州学刊》2006,20(5):79-82
建国初期意识形态建设因其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为当时的中心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又为建国初期独放异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全新内容。其基本经验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贯彻“双百”方针,发展繁荣文艺;反对迷信与愚昧,积极倡导科学精神;营造积极进取、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建国初期意识形态建设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搞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做到: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树立牢固的阵地意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事求是,尊重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双百”方针,科学开展思想批判与学术争鸣;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纳入民主和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不仅依赖于现实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且离不开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融入中国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主导的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出现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一种多元状态,但是,文化与传统的结合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将文化与传统融为一体,主导意识形态才能在文化的深层次上发挥指导作用.高校是思想教育的阵地,对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确保意识形态教育的正确导向,使之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意识形态研究中,把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等同替代、随意混用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了不少认识困惑。从学理上辨析主导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联系、区别及其表现形式,有利于深刻认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危机,拓展意识形态建设空间,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意识形态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生成、内涵、本质、权力等作了独特的阐释与论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意识形态起源于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社会分工以及阶级分化,由有概括能力的意识形态家加工而成;意识形态具有上层建筑和虚假意识两种意蕴;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主要体现为统治阶级意识;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权力的派生物,是一种思想权力。系统梳理和总结《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观,对于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美、日工业化时代及其前奏期的企业与社会间的联系状况表明并证明这样一种逻辑:企业为社会所塑 造——特定社会塑造特定状态的企业,相同社会环境带来相同的企业状态,不同社会特色形成不同的企业 性征;企业状态既在横向上因社会环境而互有同异,又在纵向上呈现出一个因社会发展而渐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代表了哲学家们关于理论和实践、哲学和现实,哲学家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关系的见解,这种见解的基本特征就是"认为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并且"把某种经验的存在非批判地当作观念的现实真理性"."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概念,进行意识形态批判实际地构成马克思所说的解答"历史之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形武加以批判性分析,贯穿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他的意识形态概念并非"含混不清"的,他对意识形态的评论也不只是"顺便提到"的.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增强主导意识形态引领力离不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培育有利于提升主导意识形态统摄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构建有利于增强主导意识形态凝聚力,转换意识形态话语方式有利于增进主导意识形态吸引力,这几个方面统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从内容和形式上为增强主导意识形态引领力提供了坚实的价值指引、理论支撑和话语载体。  相似文献   

11.
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与卢卡奇和葛兰西等人不同的是,柯尔施论“列宁意识形态观”基本是批判和否定的。柯尔施认为,列宁从政治功用性的角度来考虑意识形态问题,而不关心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列宁的认识论消解了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忽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成为评估科学发现的最高权威,走向了某种意识形态专制主义。分析柯尔施对“列宁意识形态观”的误读,对于我们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途径,坚持科学的“列宁意识形态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近几十年中国大陆的历史学界,明清史和近代史是两个取得了重大成就的研究领域;但与此同时,两个在时间上接续的历史时段中间出现了一道鸿沟———两段历史各有其问题意识,学者们向我们展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和历史叙述方式。但是,出自明清史的社会史研究者从他们的实践出发,对传统明清史和近代史研究之间的这种断裂进行了反思。在更加多元和复杂、而非单线的问题意识之下,重新认识这一段历史的内在脉络,从而有可能使双方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百年探索的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第一次对它做了系统的回答。这一探索和回答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它启示我们,理论创新必须要做到坚持原则、面对时代、尊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只有日本学者撰写过《日本汉文学史》,但都很不理想。不是材料太简、叙述枝蔓,就是观点偏颇,其中代表日本学者这方面最高水平的猪口笃志写的《日本汉文学史》一书也存有诸多缺点和错误。因而,都不能反映日太汉文学史的起初面貌。无论从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的需要,还是显现中国学者的不同立场,都应该重写一部由中国学者撰著的“日本汉文学史”。这部“日本汉文学史”从宗旨、纲目、分期、撰述的方法与具体材料的处理都应该提出新的独立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从招远市的实践看,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率先发展,必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推进发展动力由投资为主向内外需双向驱动、发展路径由资源主导向多元支撑、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三大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握转调发展主线,优化服务业、工业、农业“三大结构”,加快经济升级步伐;着眼城乡一体发展格局,打造城市、小城镇、新农村“三大板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加强财源、民生、社会“三大建设”,巩固和谐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史存在一条抒情传统,从古至今已得到较充分的阐论,且为海内外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但中国文学史也存在着一条与之相对应的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叙事传统,而且这两条传统乃是共生互补、相扶相益的关系,这一点似乎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论证得也不充分.这对全面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史的面貌、特征和本质,无疑非常不利.因此亟需建立文学史研究的叙事视角,并以此为贯穿线重审全部中国文学史.一种研究视角的建立必有其客观实在的条件,决非随心所欲所能奏功;而一个有价值的视角一旦建立,却能够反哺研究工作,使之打开新局面.试以叙事视角和叙事贯穿线观察中国文学史,就不但会收到扩大文学史资料库和研究范围之效,而且会对古老的中国文学本身获得许多新认识,从而使整个中国文学史研究前进一步.当然,对于文学史贯穿线,应该从多种视角去思考和作出概括,多种视角可以并存共荣,叙事视角也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相似文献   

17.
黄万华 《齐鲁学刊》2005,(1):104-107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王鼎钧以其丰富的散文创作推动着中国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他的“人生说理” 散文以其人生体验和审美观照的完美结合而为后人推崇,他的“原乡”书写以其独特的“乡愁美学”传达出人生观照 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他的“宗教散文”以超越宗教的日常智慧让人体悟到一种“散文魔法”。这奠定了王鼎钧散文在 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经世史学萌发于先秦的历史鉴戒思想与孔子的以史入世思想,至汉代正式形成。汉代经世史学的形成既与这个时期封建正统史学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又与这个时期经学研究中的经世致用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袁景华 《齐鲁学刊》2008,2(3):94-97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两次重大思想建党活动。这两次活动虽间隔36年,却在思想建党基础、精神实质、辩证本性上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史学界对于中国现代史的分期看法不一,形成不同的主张:或以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为标准,或依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或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为分期标准。这些标准都不符合中国通史的学科分期要求。中国现代史作为通史,其分期应当以社会形态的变迁为标准,应根据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模式,将其划分为新民主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的准备时期、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时期或传统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或现代社会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