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侨易学视野,对照细读胡兰成《今生今世》与张爱玲《小团圆》文本,认为《今生今世》移变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佳人邂逅、相处与遭遇破坏、大团圆三个基本情节,才、美、德、智、胆五个"佳人"叙述标准,才、情、貌、德四大"才子"叙述模式,用胡调移常,建构了彻底自我却又彻底美好、彻底洒脱的女神级的张爱玲形象,打造出"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9,(1):72-77
《伤逝》乃鲁迅虚构的悼亡之作,但其中的感伤之情泛滥而虚伪,正因其写作之时流行着新式的"才子+佳人"故事,盛行感伤的文学基调。鲁迅借《伤逝》警戒私奔潮中盲目崇拜新"才子+佳人"美谈的女子们,批判如涓生那般无所作为的颓废感伤者,揭破以涓生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的男权中心个人主义者的虚伪面孔。  相似文献   

3.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一改以往"才子佳人"文学多"郎才女貌"婚配的旧模式,尤其是从主题思想和表现内容上入手,在打破佳人只能去"配"才子的婚爱戏剧模式的同时,诉诸了自己崭新的审美理想,并灌注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忠贞互爱、健康(伦理)人格的新型婚姻性爱观,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理想,从而彰显出<西厢记>与其它"才子佳人"戏剧的非同凡响之魅力.  相似文献   

4.
"才子佳人小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对于此派小说的界定学界有不同的意见.但都缺乏从古今文学演变的视角对此派小说的流变进行梳理."才子"和"佳人"随时代审美的变化而变化,才子和佳人的爱情故事也必将是文学表现的永恒的主题.现当代文学中,此派小说在人物、情节、叙述模式、表现主题上呈现出与传统迥然不同的面目,但是此派小说古今演变的轨迹没有中断,仍暗藏潜伏的脉络.  相似文献   

5.
研读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戏曲、小说,就会发现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往往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结合的,这就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是指男女初次见面就产生爱情。元、明、清时代才子佳人小说、戏曲的代表作《西厢记》、《墙头马上》、《玉娇梨》、《平山冷燕》中,才子佳人都是凭此而喜结良缘的,由此形成了一种叙述模式。这种叙述由于涉嫌公式化、模式化的倾向,常被批评、指责。对这个问题,如仅以一般的文学研究方法去探讨,未必尽如人意。因为在叙述模式上确实存在雷同现象。如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一 才子…  相似文献   

6.
王萍 《兰州学刊》2014,(4):98-102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长篇新作《生命册》截取人物典型的生活"横截面",把众多的生活片段连缀起来,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家通过文体叙事艺术的有机组织,采用城乡交错与自由切换、人物内外融和与自我诉说的叙事结构方式,在作品中展现了主人公吴志鹏50年的人生历程与灵魂漂泊,以及乡村人和城市人的诸多人生故事,传达出了他们的生命状态和心灵诉求,从而折射出一种良好的人生精神生态:移至城市,不忘乡土,根系乡村;身居乡村,怀揣梦想,遥望城市;立足城市,凝视内心。  相似文献   

7.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并非徒有美貌,她们有奇才而才赢天下、具胆识而淑女士心、能识才而智择婚姻,小说通过描写佳人的才智追求来表现其进步思想,传统的才貌情说已不能概括其小说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兴、观、群、怨”说与《孔子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诗学的纲领,它建立在周代传统诗教基础上,并植根于孔子思想体系之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政治和道德功能。而《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继承或内在地把握着"兴、观、群、怨"的诗学思想。解读二者的关系及其内涵有利于理解孔子及其后学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亮工是清初江南文学界和出版界的重要人物 ,在今人的金圣叹“腰斩”《水浒》研究中 ,都要涉及周亮工的论说 ,然而对于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均语焉不详。其实周亮工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在总体上评价颇高 ,对圣叹的不幸遭遇有明显同情 ;更有甚者 ,在金氏的生前死后 ,周亮工分别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和《天下才子必读书》的刊刻  相似文献   

10.
在郭店楚简《语丛》《太一生水》文本中,存在着三种身体隐喻模式,其一为己身隐喻,以肉身为概念产生的理据;其二为阴阳耦合隐喻,以身体-两性关系为隐喻逻辑,形成概念对子;第三为孳乳隐喻,由元概念孳乳产生子概念,并进一步衍生出家族概念体系。其中阴阳耦合隐喻与孳乳隐喻常常互相包含、交替进行。这三种身体隐喻模式,是中国哲学概念产生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古代训诂学术传统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郭志仪  石瑾 《兰州学刊》2014,(3):171-175
运用城市流强度的测定方法,计算甘肃省12座地级城市的外向型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和城市流倾向度,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将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划分为3个层次:一级中心城市为兰州,其城市流强度值最高,是省内经济集聚和扩散的中心;二级中心城市为酒泉和庆阳,其城市流强度值较低,是省内次级辐射中心;三级中心城市为平凉、定西、陇南、天水、白银、武威、金昌、张掖和嘉峪关,城市流强度值极低,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最后,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甘肃省中心城市城市流的强化对策和规模等级结构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建兰 《兰州学刊》2009,(9):115-119
文章以2008年苏州市区老年空巢家庭状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苏州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存在一部分经济相对困难的空巢老人,生病没有钱治是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空巢老人的社区照料服务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部分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等等。针对城市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忠 《河北学刊》2012,32(3):31-36
城市启蒙的不足及其片面化是导致诸多城市问题的重要原因。城市性是人性、人的社会性、交往性的一种具体空间化展开,城市是人类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集。城市化具有辩证性,既推动了社会进步,又表现出诸多异化与问题。城市哲学是城市启蒙、城市辩证法的自觉,是反思与反省意义上的城市认识论、城市价值论与城市行动论。深化城市研究,推动城市发展,是城市哲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酒店业是一个与各行各业都发生密切联系的综合性产业,酒店业本身就具备了形成集聚的条件与优势。通过对近年来文献梳理,发现城市星级酒店空间集聚研究主要集中星级酒店集聚现象及其形成、影响因素、集聚效应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时从现有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星级酒店空间集聚研究仍不够深入,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总结;对酒店空间集聚现象直接研究较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文章对今后我国星级酒店空间集聚形态发展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资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资源系统是由城市的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共同组成的整体。从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的角度,解释了城市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种类;分析了城市资源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阐述了城市资源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揭示了城市资源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2011年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比较分析了包含城镇化在内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居民尤其是低消费水平的农村居民消费受城镇化影响更大;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远低于城镇居民,且农村居民消费深受城镇居民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因此,在推行城镇化战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时,必须考虑城乡居民在消费影响因素上的差异,辅以其他针对性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经济影响区现已成为城市发展所密切关注的焦点。运用势能模型划分我国31个省会城市的经济影响区,并概括它们的总体分布特征;研究各省区的经济影响区构成情况和各经济影响区的跨省分布情况;将省会城市经济影响区与省域行政范围进行叠合分析,得出两者间的4种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推动河北省城市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亭亭  宋东升 《河北学刊》2006,26(5):206-211
城市化是21世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加速推进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以及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手段.本文在客观评述与系统总结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和矛盾障碍的基础上,揭示出有利于找寻城乡结构能力转换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其中所涉及的战略重点与对策建议,可为河北省决策部门和兄弟省市的城市化实现方式,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用事业,应该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加以规范。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有关立法相对滞后,围绕这一问题的法理探讨也明显不够。城市地下空间权作为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的法律问题中的核心命题,必须从理论上予以厘清:首先,必须对城市地下空间权作科学界定;其次,必须对城市地下空间权的要素作科学分析;再次,必须对城市地下空间权的取得作科学定位;最后,必须对城市地下空间权法律制度的完善作科学构思。  相似文献   

20.
都市农业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但其在发展中 ,具有经营管理风险、劳动力转移风险等。为了降低风险 ,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 ,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户往往被迫选择以前的传统农业模式。因此 ,建立一个有效的分类风险保障体制对都市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它可以将农户风险降低 ,促使他们以都市农业模式作为自身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