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康德哲学是以界限问题为核心展开的,而界限问题又可以归结为先验主体问题,它可以通过"我能(知道)什么?"这一形式展示出来。维特根斯坦对康德哲学的改造是通过界限的语言化和主体的界限化进行的,即把康德哲学的理性界限改造成为逻辑语言界限,并通过主体的界限化使主体成为世界的界限,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主体——界限主体。由于界限主体具有"零位"特性(类似于数学中的零),于是,康德关于主体能力和理性界限的提问"我能……?"相应地就转变为一种基于"零位"主体的逻辑语言的意义标准的提问"人们怎么能……?"哲学问题也就转移到了以探讨"怎样"为特色的"Canbe"问题上来了,康德的哲学问题也就从理性的平面转移到了语言逻辑平面。  相似文献   

2.
界限主体是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中提出的一种特殊的主体形式,是主体界限化的结果。它区别于意识主体、身体主体、心灵主体等主体形式,是主体的极限情形。界限主体具有逻辑、语言和意志三重意蕴。界限主体的三重性,使形而上学主体与逻辑主体、语言主体、意志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合理的统一。界限主体的确立,既解决了主体的“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又为主体在逻辑语言的层面上找到了一种合理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术中的逻辑硬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士林 《学术界》2001,(2):100-115
在当代学术批评中,人们经常讲的是传统语境中的"材料硬伤",而对于由于方法观念问题引发的"逻辑硬伤"往往置若罔闻.本文梳理了当代学术中常见的八种逻辑硬伤,即(一)"偷换概念"的"能指游戏";(二)大前提的错误;(三)"本体论的证明";(四)"三段论"学术史观;(五)变质的经验论;(六)可怕的相似律;(七)无法量化的诡辩;(八)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它们严重影响了当代中国学术在学理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人的现代性生存受到资本逻辑宰制,能否及如何超越资本逻辑是现代性批判的一个关键议题。资本逻辑运动有其缺口,即劳动力的生产。劳动力生产遵循两重逻辑,其显明逻辑实即资本逻辑的镜像,其隐微逻辑则为人本逻辑。从马克思所构建的生产力、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这一模式来看,资本逻辑终将遭遇它无法逾越的界限,而恰恰是在这里,人本逻辑作为对资本逻辑的扬弃,展露出其未来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界限是解决当代诸多文艺学问题的关键。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比较 ,可以将这一界限划定为 :以意识形态为理论基础、以实践逻辑为内在逻辑 ,以历史、总体性、物化和批判的观念为基本观念 ,以文艺与人类日常生活的解放为基本问题。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是僵死的固化形态 ,而是发展的理论过程 ,所以 ,这一界限也不能完全绝对化。  相似文献   

6.
后期维特根斯坦在日常语言和生活中发现了哲学理解的真正基础。哲学探究思想和世界的界限即“逻辑形式”,这一工作只能在日常语言内部完成,因为日常语言先验地给定了符合“逻辑形式”的全部可能性。不存在超越日常语言的特殊哲学语言和超越生活的特殊哲学活动,哲学就其本性而言是一种内在于日常语言并与生活完全一致的文化形式。哲学因此而应该是简单的,其最终目标是思想的明晰和哲学问题的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7.
针对图像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图像学还是传统艺术史理论,都是在表征认识论框架内回应这一问题,前者认为图像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相似关系可以通过经验、移情等方式感知到;后者认为图像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相似关系可以通过视觉感知把握到.这两种路径都有着心理自然主义的危险,图像学混淆了图像主题与作为心理识别对象的图像内容之间的界限,传统艺术史理论将图像体验完全看作是心理意义上的视觉认知行为.两种路径无法有效回应某些图像体验如恐怖、共鸣等.要理解他们的图像体验已经超越了心理表征概念的有效范围,这一关系的实质是观看者想象、移情和乃至其生存状态等维度的呈现.  相似文献   

8.
康德意在说明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和科学道路的先验逻辑与科学形而上学理想语境存在巨大差距。其中,为作为先验逻辑构成内容的先验要素和理性划界所作的论证在结构上带有逻辑缺陷,并由此引起先验逻辑的内容残缺。对于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给出的是一种抽象可能性回答,即仅一般地论证它是可以设想的,而非一种现实必然性的回答,即通过具体完备地揭示它的根据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来肯定和充实地阐明它的实现必然性。而划界这一消极禁止规范在逻辑上就不能给出构建形而上学的建设性指导。因此,能够保证形而上学科学化的具体认识方法必然在先验逻辑的可能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9.
"矛盾"一词不仅包含形式逻辑中的"逻辑矛盾"的含义,而且也包含辩证哲学的"对立统一"的含义,即辩证矛盾。辩证矛盾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矛盾在矛盾双方的关系、矛盾的界限问题、矛盾与运动的关系和表述角度方面都存在着重要的区别。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也有实质性的联系:拒斥和清除逻辑矛盾是进行辩证思维的必要前提,准确把握逻辑矛盾律是正确把握辩证矛盾的先决条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思维方式对立,但形式逻辑思维法非但不与之对立,反倒是真正进行辩证思维不可违逆和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10.
徐弢 《学术界》2012,(3):66-77,272,279
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唯我论的命意即"世界是我的世界"是正确的,只是不可言说,而只能显示出来。他坚信唯我论的论断"世界是我的世界"背后存在着不可言说的真理,而这一真理只能通过"语言的界限意谓我的世界的界限"而显示出来。本文试图分析清楚前期维特根斯坦论唯我论的逻辑与语义根据,指出他所谓的唯我论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唯我论,并且指出其所谓唯我论的真理其实是指自我、语言和世界三者内在互为界限,但是却不可以通过他所谓的有意义的命题言说出来。最后分析指出"世界是我的世界"是"似是而非的命题",并论述为什么他主张唯我论的命意不可言说,而只能显示的真正逻辑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培养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学习和应用药物的能力。方法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内容,及时将哲学思想观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章节、各个环节。结果学生对药物的认识不拘泥于事实的表象,分析问题不再片面,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考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具体的知识,而且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结论高校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与技术的传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盛志荣 《学术探索》2012,(2):183-185
猜想思维方法在数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领域都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猜想相对于证明具有优先性。要培养中小学的创新精神,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创性科研成果,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和能力。而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之母,在这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要把猜想的两种主要方法归纳法和类比法融汇其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总结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归纳出英语专业教学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总结对策,提出了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运用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实施实践教学,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从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儒道伦理学中水与道的关系、道与智的关系以及智与身的关系。道家由水而得道 ,贵柔处下 ,谦退自保 ,离人而慕天 ;儒家则乐兼山水 ,道兼刚柔 ,秉仁义而处世 ,自强不息 ,进取有为。两家虽然都因水而知道 ,而处世 ,而修身 ,但所得之道不同 ,所尚之智不同 ,所持的处世修身取向亦不同 ,因此而形成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比德"是古代中国人观照自然的一种独特方式。比德的目的不在于关照自然,而在于"德法自然"。其理论内涵远远超过了学界所界定的自然审美观范畴。"比德"的范围很广,不限于山水玉石花草树木,还包括学界所忽视的飞禽走兽,其影响甚至渗入了古代的礼仪习俗。"比德"的思想根源是"天人合一"自然价值观,其思维方式则是"引譬联类"的类比联想。  相似文献   

16.
夏静 《江海学刊》2012,(3):179-185,239
"象喻"是古人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它以"观物取象"为起点,以"取象比类"、"立象见意"为目的,通过象征、联想、类比、暗示等方式,以整合的、情感的方式表述物象世界与观念世界,不仅为仿效事物的形体提供范式,而且用以揭示背后的意义、思想和情感。考察"尚象"到"象喻"一脉的发展衍变,可以发现,无论是附在六十四卦《象传》中的推衍,还是《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说法,乃至诸子之学的理论升华,均明确地传达出在古人思想中业已存在着一种观念形态的思维方式,这与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生发展有着复杂而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发端于骨相之说的以骨品文的观念,激于神理气貌的人物品鉴,发展于对慷慨之气、高尚人格的体认,完成于神韵高远、丰沛精神的取得。以骨品文之旅在逐渐剥离人物品藻行为的道德理性色彩后,焕化为灵动跳脱的生命精神和刚健向上的审美人格,形成类比思维传统的生命化和人格化。隐含其间的道德思维,感应于时代趋尚的移易,呈现出强——弱——强的道德理性扬弃脉络,铸造了文化人格的诗性承载。  相似文献   

18.
罗积勇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8,29(1):121-126
《论语》中的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一般是取人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作喻体,而孔子及其弟子所熟悉的领域也就是他们所用比喻中喻体的取向。其喻体取向分为五大类别,依其占全部喻体的百分比排序为:自然、日常生活、六艺及军事、手工业及经济活动、器物,体现出“近取譬”的比喻生成原则及特色。《论语》中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取向特色是在言说方面具体贯彻孔子为仁之方而形成的。“近取譬”是孔子对前贤比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其昀 《阴山学刊》2009,22(5):30-35
对文证义是根据在句法位置上形成对应关系的两个词之中一方的意义,以证明另一方的意义。连文证义是根据连用的两个词之中一方的意义,以证明另一方的意义。对文证义和连文证义都是《广雅疏证》的疏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比喻分为显性联系和隐性联系两大类.在其内部,各种比喻的喻体对本体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显性联系比喻中,相似型有陈述、解释、修饰三种,相比型和相等型分别是比较、相等关系;在隐性联系比喻中,同现型有并列、承接、解释、修饰等几种,独现型则是替代关系.各种比喻的喻体与本体间关系的疏密也不一致,由密至疏排列为:独现型-同现型-相等型-相比型和相似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