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健康资讯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资讯网络传播是健康传播的新形式。目前,健康资讯网络传播已在我国迅速发展。文章着重对我国健康资讯在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向传播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向传播网络适于模式分类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对向传播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同时,为了克服对向传播网络在训练过程中的不稳定性,改进了对向传播网络的学习算法,并且以国际通用的ORL人脸库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参数,就可以达到理想的识别效果。证明了基于对向传播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从网络传播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网络异化对网络情绪传播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情绪传播主体意识退化,网络情绪信息复杂化,网络情绪感知与体验层次化,网络情绪表达与评价随意化,网络情绪调节与控制困难化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传播权限制之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网络传播权的限制本质上属于对著作权的限制,而合理使用则是著作权限制的核心内容,它同样适用于网络传播权的限制。虽然对网络传播权的偏高保护使合理使用的范围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是在网络传播中合理使用仍然有必要存在,关键在于要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对原有的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和适用范围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指在高校网络发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逐渐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文章以网络建设比较完善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今,企业对网络传播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并不清楚网络传播的专业操作手法,以及网络传播到底能为他们的品牌带来哪些效益。在新媒体快速崛起的冲击下,"短、平、快"通常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对网络传播的认识和期望。  相似文献   

7.
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化媒体在公益组织传播中的运用正在扩大公益组织的影响,这一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加入到公益组织基于网络传播的发展研究中。尽管如此,国内对国外公益组织基于网络传播的发展研究还缺少广泛的回顾。该文通过回顾国外28年间公益组织基于网络传播发展的研究进程和热点议题,揭示了网络传播在公益组织发展中的意义,为我国公益组织在网络传播中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出于对网络传播及网络传播系统研究方法创新的需要,从网络型组织的系统复杂性的视角出发,对网络舆情传播作为复杂型系统进行初步的探索;使用基于信息科学的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来开展对网络舆情传播的研究;提出网络舆情传播的复杂性系统概念;基于描述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对网络舆情传播复杂系统做出Logistic描述。  相似文献   

9.
宗教使用网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宗教在线研究最早应该在1995年,其中主要是对基督教网络传播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抽样与统计、内容分析、量化对比、田野调查和采访等。关注的前沿问题主要包括基督教网络传播的工具空间、基督教网络组织形态、基督教网络移民、基督教抵制网络传播、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权威、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虔诚、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修辞、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身份、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价值等九个方面。这些研究通过对照线上宗教和线下宗教,认为权力、权威和控制问题已经影响到宗教团体的核心利益与价值,在线活动在信仰和实践方面正在挑战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息框架与解释水平理论,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信息框架(促进框架/防御框架)对消费者网络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发现防御框架型口碑信息的感知有用性、口碑传播意愿均高于促进框架型,感知欺骗性低于促进框架型。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欺骗性在信息框架对网络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过程中均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社会距离在信息框架对网络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远社会距离条件下,消费者对防御框架型网络口碑的传播意愿高于促进框架型网络口碑;近社会距离条件下,两种不同信息框架类型对网络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实验一与实验二分别在功能型和享乐型产品情境下进行,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拓展了广告领域中信息框架的适用性,证明了信息框架效应同样存在于网络口碑情境,从而对企业网络口碑管理和网络口碑传播优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网络舆论的传播机理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差异。文章在分析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现有法律和技术的前提下构建网络舆论和突发舆论事件管理体系的思路,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作为非常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平台,使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传播更迅速,也使事件影响力更广泛。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认识非常规突发事件涨落规律是一个新的研究角度,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舆情热度涨落规律,明晰影响舆情涨落的深度原因,同时也能够为非常规突发事件舆情发展阶段的划分、舆情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激化,以“门”为表征的突发事件集中爆发。这其中,互联网既是真相披露者,也是情绪煽动者;既有为建构所必须的解构,也有勇猛不能掩饰的粗暴。十几年来,互联网不断颁布新的“尺度”,强迫传统媒体调整竞合,从而逐渐形成新的传播语境,宣告新的价值体系。在新语境下,精英与草根的位格关系和互动结构,都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他们之间的话语冲突源自于精英对网络的隔膜和草根的群体盲目,这种双重误区,使得“社会焦虑指数”交替升级,政府与群众、草根与精英、中心与边缘之间不断发生进退博弈,比照自适。网络话语的冲突也正是时代焦虑的媒体映像,网络舆情既是民意的自然体现,也可为官方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救援物资的管理是应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物联网的泛在性特别适合用于救援物资的管理。物联网在应急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分为针对静态信息、动态信息的管理,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应急管理阶段进行划分,在事前准备、事中救助、事后分析等三个阶段发挥作用,以上分析将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救灾物资管理提供具体的指导和部署意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当今社会逐步进入“麦克风时代”,网络逐渐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发酵和传播的重要平台。由于网络平台信息传播扩散的无约束性与匿名性,加上群体性突发事件结构的复杂性和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还缺乏深入的科学认识。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明确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概念,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过程的系统要素、要素因果关系和反馈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建立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网络舆情孕育期、传播期、扩散期和衰退期4个演化阶段提出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激化,以门为表征的突发事件集中爆发。这其中,互联网既是真相披露者,也是情绪煽动者;既有为建构所必须的解构,也有勇猛不能掩饰的粗暴。十几年来,互联网不断颁布新的尺度,强迫传统媒体调整竞合,从而逐渐形成新的传播语境,宣告新的价值体系。在新语境下,精英与草根的位格关系和互动结构,都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他们之间的话语冲突源自于精英对网络的隔膜和草根的群体盲目,这种双重误区,使得社会焦虑指数交替升级,政府与群众、草根与精英、中心与边缘之间不断发生进退博弈,比照自适。网络话语的冲突也正是时代焦虑的媒体映像,网络舆情既是民意的自然体现,也可为官方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宏观网络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为了提高宏观网络对各种安全事件的及时检测能力、应急反应能力以及总体控制能力,该文提出了一种宏观网络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基于局部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已不能适应宏现网络安全需求的问题,为建立宏观网络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突发事件发生后,以特定的媒体报道框架来引导受众认知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常见技巧.通过对2013年H7N9禽流感时期,网民针对凤凰网与新浪网报道所发评论帖的分析发现,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媒体的框架设置活动具有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但对受众态度形成影响不大.要促进受众对突发事件形成正确认知,新闻媒体应当注意发挥平衡式框架的认知引导功能,科学规划平衡式框架与倾斜式框架的应用范围,重视新闻转载中的二次框架设置活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初,互联网是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一项技术,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互联网也会对使用者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有关互联网心理研究方面的情况:互联网对用户心理的影响 用户自身特征对其网络行为的影响。在所论及的文献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以拓展的领域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银行风险状态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网络用户的增加及金融服务的进步,我国的网络银行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网络银行系统漏洞、信息不对称以及风险对网络银行业务的高破坏性,使得风险问题已成为网络银行发展的最大障碍,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对网络银行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本文利用模糊数学建立影响网络银行风险因素的诊断模型,得到各项指标对网络银行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表现状况的定量诊断方法,从而为改进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