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变的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斗争激烈持久,各派政治力量活跃,人才辈出,各家纷呈,曾一度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我国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当时既是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又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  相似文献   

2.
儒法两家的斗争,开始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是两千四百多年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急剧变革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进行的儒法斗争,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西周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当时全国的土地和奴隶名义上都归最大的奴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史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四人帮”一伙出于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目的,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以批儒评法为名,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是肆意歪曲,在他们的笔下,一部春秋战国史变成了帝王将相史,地主阶级的法家成了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儒法之间的斗争成了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法家是爱人民的,是和人民的利益根本一致的。这完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原理的公然背叛,是反动的“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再版。对此,我们必须给予彻底的揭露和批判,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音乐思想理论方面各持己见。儒家的肯定音乐观,道家的节制音乐观,墨家和法家的否定音乐观等,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功利主义是法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份有价值的思想遗产。肯定还是否定功利主义是先秦以来儒法斗争的焦点之一。韩非是法家功利主义的最大代表,他在儒法斗争中发展了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论文的先河──《墨子》赵绍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一系列复杂的变更。这些变更,在人们的思想领域里,也引起了复杂的变化和激烈的斗争,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的、庞大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家在千百万奴隶大起义的推动之下,代表着新兴的地主阶级向腐朽的奴隶主阶级作斗争,要求用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去代替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这时法家的阶级基础及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十分清楚的。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指西汉中期到明代中期以及明代中期以后到鸦片战争以前),由于奴隶主阶级已经被打垮,奴隶制全面复辟的危险已经过去,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却不断激化起来,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斗争越来越厉害,这就使得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革命的阶级变成了一个保守的以至于反动的阶级。这时的法家和封建社会的前期的法家不同,它已经不再是新兴的革命阶级的代表。但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在继续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七七○—二二一年),称为领主制的封建社会。秦汉以后(公元前二二一年后)为第二个阶段,是地主制的封建社会。从政治权力方面来看,前一个阶段是以地方分权为主的封建社会,政权操于各地领主之手。而地主所有制则与领主制不同,她是在中央集权制下通过官僚制度来统治农民的,这种官僚制度代替了封建领主和武士制度,但经济上还是地方分权的。换句话说,各个地区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名义上虽受命于中央,实际上自己可以作主。所谓“天高皇帝远”,就是指的这种现象。在这种地  相似文献   

9.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各社会阶级的斗争或多或少明显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91页)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之争,绝非一般的学术之争,归根结底,它是当时两个阶级、两条政治路线斗争的明显的表现。与此相联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独树一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通过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职官的管理制度等主要问题,可勾勒连缀出一条楚国官制演进变迁的发展脉络。透过官制,可以清楚地看到楚国是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贵族政治体制的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对于楚国历史的兴衰以及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发展与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两个前提关於中国的封建社会开端於什么时候的问题,史学界已经有相当长时期的讨论,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主张中国封建社会始於南北朝时期,另一种是主张始於战国,还有一种意见是主张从西周开始中国即进入封建社会。在目前还没有确定不移的结论之前笔者是同意最后一说,本文所要论述的时期即指西周以後的春秋战国之际。关於领主经济与地主经济的分期问题,目前也还存在着不一致的看法,有的同志主张「地主经济在西汉以前还没有构成社会的主要经济成份,不能说在战国时候,地主经济就已经代替了领主经济,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因此认为西汉与东汉之间的王莽政权是领主经济与地主经济的划分时期,地主经济到王莽称帝以后才成为主要成份。对於这个看法我还不敢同意。固然,从领主经济过渡到地主经济「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但是不管这个斗争的过程是多么长,新旧两种经济的交替总应该有一个「临界点」,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中国美术界,它为当今美术界提出一个严肃的课题,对它的性质、特点及它在中国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简单地加以肯定或者否定的论断是不行的,必须做具体分析。一、文人画的思想对文人画的思想研究,首先要对封建社会中的“文人”作一个基本分析。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他们出身不同,在他们求取仕进的道路上是极其坎坷的,科举制度决定了他们终生。有的即使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也能再被排挤出来,在那种封建社会的现实中将他们的个人抱负化为泡影。在这种命运面前…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继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大破大立,各种思想相互交错、相互斗争和融合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正统的儒家思想处于什么地位?发展状况如何?外来佛教的传播状况、地位、影响如何?儒佛二教的关系怎样?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们如何对待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次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在我国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 (含春秋战国 )及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认为 :旧石器时代 ,淮河流域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 ;新石器时代 ,该流域是重要的文化交汇区 ,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夏商周时期 ,淮河流域国族的向背直接关乎王朝的安危 ;春秋战国时期 ,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加速 ,各大流派思想于此滋生并相互激荡。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才辈出 ,文化发达。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从文化来分析 ,先秦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在全国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每次社会大变革之后,各阶级的代表总要围绕着肯定还是否定这些变革而展开激烈的斗争。汉武帝死后六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1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就是两汉中期儒法两家的一场大论战。论战的主题是继续坚持推行还是彻底废除武帝所制定的盐铁等业官营的政策。而斗争的实质则是坚持还是改变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制的路线。斗争双方的代表人物,一边是御史大夫桑弘羊,另一边是大司马大将军霍  相似文献   

16.
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农民战争,则是这种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自从我国历史一跨进封建社会的门槛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自从陈胜、吴广举起反对地主阶级的第一杆义旗起,农民战争的烽火就从来没有熄灭过.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仅有的,它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学术的黄金时代,当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正由以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剧变,学术也随之由官府向民间转变。西周时代,“学在官府”,学术由贵族把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贵族制度不仅在经济上逐渐解  相似文献   

18.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刘兰生,张学军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所统治的“贞观”时期,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有名的“治世”.他耳闻目睹了杨隋短命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亲自参加了推翻暴隋的斗争,深知创业艰辛,更知守成...  相似文献   

19.
自由在中国古代思想传统中一直被视为一个否定、消极的概念而始终得不到肯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自由与礼教文明牢牢的捆绑在一起,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接触到西方政治文明时,自由才逐渐被当作一种肯定性的精神价值为国人所关注。自由在中国传统思想里经历了被否定--被认可--被呼唤--被误解的艰难过程,这个过程是与国人思维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同步的,即使到现在,我们对自由的理解仍需要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考证研究,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大体上经历了一个起源、大发展、衰落和重新起步的过程。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的起步是比较早的,教育的基本内容以谋生和“认知”自然界为主,在春秋战国时期曾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高压政策下,职业技术教育衰落,仅在民间畸形发展。到了近代社会,中国在“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下,清政府才开始举办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使职业技术教育登上了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