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庭审交际中,"控辩对立"规定了权力分配的不平等,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就是拥有话语权势的一方对会话结构的微观控制。为了达到预期的问话目的,问话主体必须根据问话客体的心理、思维特点等多种因素,在问话句型句式的选择、问话语义焦点的确立、问话语用意向所指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围绕法庭对话的目的,沿着本案事实与法律适用的内在思维逻辑构建会话结构。 相似文献
2.
3.
禅宗的禅境理念 ,是中国古典艺术美学中重要范畴———境界及其话语体系的母体。本文从诗画领域 ,并在不同角度上阐释了禅境理念对境界话语的提出、建构及话语特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闻话语”作为一种社会话语,是新闻传播者与社会、公众、事件以及这些要素共同存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相互沟通、对话所形成的意义建构物。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态,是当下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不断地相互冲突,经过积淀以后形成的人类思想的“陈述整体”。在现代社会里,中心话语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是具有高度的融合力,强大的传播力,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文化形式,是凝聚人心和稳定社会的精神力量。而“平民话语”所代表的大众文化既是主流文化的营养源泉,又是主流文化的异化力量。如何正确处理好“平民话语”与“中心话语”的关系.是建构当代社会话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怎样防止话语一体化即话语霸权现象的发生,成为了当代新闻学必须面对的课题,因为一旦"失语",则意味着某种不在场。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早在上世纪末,新闻界就提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口号——“新闻精品战略”。即使到了新世纪的今天,对于新闻精品的要求依然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于是市场就更加呼吁品质优良的新闻作品。任何优秀的作品必然是应该由优秀的话语夯实基础之后才有了成为精品的条件,这也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塑造。本文试就对新闻精品的追求来阐述话语建构与新闻报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孟令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基本内涵与建构方式、特征、价值的整体性分析,也内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和建设话语及其体系转换的微观探讨,还从多方面关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相关问题。梳理该论题之研究现状,既有益于拓展研究理路与研究空间,更有助于反思当代中国话语建构及其研究。 相似文献
8.
思想理论教育活动切实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之一,就在于掌握和运用好教育语言表达的艺术.在思想理论教育实践中,教育语言的话语建构特点有六:真实准确,具有客观科学性;规范简洁,内隐逻辑性;富理蕴情,体现感染性;合时切境,表现灵活性;因人而异,体现针对性;生动通俗,呈现大众性.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学术界逐渐衍生出现代性教化话语的多元态势。文化激进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教化思想先后登场,相互激扬与争鸣,呈现出教化与思想转型、政治变革的内在关联,凸显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性教化话语的复杂生态与理论走向,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新文学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转换问题,而是标志着一种新的话语体系的建构,表现出了一整套新的文学观念、审美理想和新的美学原则的诞生,特别是对于抒情话语的建构,更是展现出中国新文学发生的一种必然性。新文学倡导者分别对中国新文学抒情话语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进行了新的建构,全方位地展现了新文学对思想、艺术和情感的深度与广度的追求,强化了中国新文学的艺术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存在着话语混同、过度移植和学科话语殖民化的现实窘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建构应理顺学术自治组织与学术行政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和明确应用性研究与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之间的关系。在具体路径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建构应进行精准的学科定位,明确学科边界,科学界定学科范畴为核心任务,以相对独立的学科自觉意识作为学科话语建构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着眼于实践性、民族化和时代性这三个基本维度.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遵循立足实践发展、突出民族特色、展现时代精神的基本原则,通过变革话语内容、转换言说方式及拓宽话语领域等基本路径来建构新的话语体系,从而提高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调解人的程序性调解话语表达可以营造融洽的调解氛围、赢得被调解人双方对调解活动和作为第三方中立调解人的身份认同.调解人通过程序性调解阶段的话语表达,扮演好法庭调解政策的宣传者、交代调解程序的制定者和调解实践的合法程序的发问者角色;同时,策略性地处理好调解人机构身份认同的冲突,努力建构一种为被调解人接受的身份认同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后续实质性调解朝着理想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正视民族复兴的现实境遇、呈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诠释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等充分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和使命感。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建构的民族复兴话语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各方面制度日益成熟定型并彰显出显著优势,使"中国之制"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制度密码.如何讲清楚这些显著优势,使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话语优势,让国内外更多人理解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进而认识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中国,成为当下急需解答的问题.而建构新时代制度优势话语,既回答了现实问题,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新契机和新思路.新时代制度优势话语建构要以问题为导向,阐明话语建构的现实缘起;以思想内涵为中心,把握话语建构的丰富内容;以话语表达为关键,明确话语建构的路径选择.也就是厘清"为什么说话""说什么话"以及"如何说话"三大话语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19.
检视1990年代以来本土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建构性话语,能给我们提供建构的资源和创新的原则、方向.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理论主要以"文学性"为建构的逻辑起点,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形式审美与人文意蕴的关系;二是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中的民族性问题;三是审美中的超越性问题.这些建构话语丰富了文学本质的内涵.同时,这些建构中又存在语境化、价值与价值生成机制之间的倒置及忽视批评对象等不足.本文在检视这些建构性话语的基础上提出文学批评理论的重建要回到文本,在对象认知与价值评判、客体意蕴与主体感受、现实语境与历史视野之间进行视域融合,生成新的价值与体验,同时这种融合是动态的不可最后完结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