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按国务院2011年3月要求,11月底前,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要全面开工。而据住建部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工340万套,但4个月后,全国保障房已开工986万套,已完成年度计划的98%,这突然多出来的600多万套保障房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2.
李永乐 《城市》2012,(11):58-61
"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规划提出之后,社会各界围绕这个规划提出多方面的质疑与热评。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质疑与热评以及政府对3600万套保障房的宣传力度冷却了下来。冷却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终结,而是仍然需要认真研究并尽可能及时调整。归纳起来这些质疑主要有:其一,该规划会不会是"保障房大跃进"?其二,该规划能否实现,资金、土地、建设能力等制约如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保障房建设现场座谈会并讲话。他指出,要继续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把好质量安全关、公平分配关,更好地发挥保障房建设惠民生、稳房价、扩内需、促发展的多重作用。李克强说,2011年是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量最大的一年,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了新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为"十二五"保障房建设开了一  相似文献   

4.
天下大观     
各省市签下责任书确保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完成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分配任务。目前,住建部已经向地方政府下达死命令,要求地方政府完成所有的目标任务。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强调指出,保障性住房的任务不仅是一项经济  相似文献   

5.
未来5年,我国将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跑"阶段。全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其中2011年1000万套,将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但保障性住房不是空中楼阁,它们需要实实在在地站在土地上。因此,能否有充足的土地供应,是影响保障房工程进展的首要因素。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地如何做到"应保尽保",对于国土资源部门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会带来一些  相似文献   

6.
清理闲置用地“保”,用地“改邪归正”。要依法加快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对收回的闲置土地,要优先安排用于普通住房建设。这里就包括保障房用地。建议对囤地炒地、私改规划、配建保障性房和承担公益性设施建设被搁置等违规行为,一律没收土地,由政府主导建设保障房。与此同时,吸纳民众参与保障房建设特别是土地供应的跟踪监督上,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马上应对,以保证用土供应不拖保障房建设的后胀。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     
国土部:今年700万套保障房用地应保尽保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今年,我国用地需求刚性上升.土地需求矛盾突出。国土资源部将加强土地调控,重点保障“三农”、保障十生住房、社会事业等用地需求。同时,对今年确定的700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实行“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保障房建设现场座谈会并讲话。他指出,要继续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把好质量安全关、公平分配关,更好地发挥保障房建设惠民生、稳房价、扩内需、促发展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过去10年里,北京房价大约涨了10倍。中国政府正试图解决这一难题,在中央政府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开始争相修建保障性住房.其数量之大前所未有。中国今年的保障房建设指标比去年增加了70%,按照3月份中国政府宣布的计划,将在2015年前建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几乎可以容纳英巨是为了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和波兰的全体居民。中央政府还希望以此刺激中国经济。不仅  相似文献   

10.
张传勇 《科学发展》2013,(12):72-75
面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巨额的资金需求,各地政府纷纷尝试多种保障房建设融资模式,其融资途径涵盖银行贷款、地方债、私募债、公积金甚至是企业债,保障房发展的资金困境似乎正在化解。但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一是发债资金使用流向的监管,二是保障房债券的偿还。保障房项目利润率低,建设周期长,单纯依靠财政投入难以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应该发挥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多方参与、风险共担与风险规避的保障房投融资平台,吸引民间资本、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银行信贷、信托、保险、社保等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使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从源头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企业参建保障房的利益驱动和主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保障房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在房地产调控趋于严厉、保障房建设力度显著加大的双重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参建保障房,尤其是廉租房和公租房,由于目前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很难形成强烈的直接利益驱动。但其间接利益却是多元的。房企参建保障房,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企业难以进行有效把握和控制。研究认为,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可以适度参与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与政府的协调公关以及开发进度和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12.
《城市》2009,(8):79-79
获得保障房后并非“一旦拥有.天长地久”。日前.全国第一部社会保障性住房地方法规——《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从规划到建设、从申请到分配、从使用到退出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条例》根据过去的实践对“退出”机制做了详细规定:已取得保障房后又拥有其他住房的,应主动申报并退出保障住房.退出的保障房由市有关部门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回收或回购:承租保障房的.如果家庭、收入、住房等情况发生变化,也应主动申报,接受再次审核。  相似文献   

13.
非常声音     
在已安排的3800亿中央投资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资达375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的达1043亿元,用于社会事业的有555.8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已基本建成廉租住房25万套、开工建设105万套;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盛传的一条消息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这条消息是,杭州市政府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白马湖生态创意产业园安排200套景观别墅房,向大师级人才出租,目前这些“隶属保障房体系的别墅”,已经有杨澜、余华、赖声川、朱德庸等数十位文化界名流入住。  相似文献   

15.
王丽艳  覃晓艳 《城市》2013,(4):62-68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已跨入新时期,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高达1000万套,与2010年580万套相比,增加了420万套。国内主要城市纷纷加大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模,根据天津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三种住房"40万套,比"十一五"增加20%,  相似文献   

16.
王盛  旷丽军 《科学发展》2013,(12):76-84
保障房和商品房在本质上是差异化产品,两者在对应的需求层次、房屋的品质、价格、供给和渠道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自我国房地产市场化以来,商品房就始终处于市场独大的局面,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楼市的调控、加快了保障房建设的步伐,房地产市场已朝着保障房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并重的"双轨制"迈进。然而,保障房的大规模兴建和投放市场会对商品房市场乃至整个中国楼市产生什么影响,以及保障房供给体系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目前尚不确定。为此,有必要对其深入分析并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7.
《老人世界》2011,(4):61-61
2011年中国账本首先将会惠及民生。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表示,目前明确需要大幅增加的支出有五类,分别是教育投入、农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医疗机构、社保投入、保障房建设和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18.
按照“依法依规、应保尽保”原则,中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落实保障房建设用地指标、加快土地供应、跟踪开发建设、查处违法改变土地性质.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并及时转化为有效供应.满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求。  相似文献   

19.
公租房之忧     
近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透露,今年我国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将新建廉租房160多万套,公租房近220万套。其中,新建公租房套数是2010年37万套的6倍。这些信息被市场分析人士解读为,中央政府更倾向于逐步通过“以租代售”的模式来建立更为完善的住房体系。  相似文献   

20.
胡平 《城市》2013,(2):59-61
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商品住房成为住房供应主体,保障性住房建设却几经变迁,经历了缺位和补位。在实施"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被提升到政治高度,成为"十二五"时期最重要的民生举措之一。中央要求"十二五"期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其中2011年、2012年分别建设1000万套,后三年共建设1600万套,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相应地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