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名 《老年世界》2014,(23):8-10
蒋家抵达台湾后,人丁兴旺,到蒋家第三代时,已成为一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了。蒋介石的孙辈主要有:蒋经国与蒋方良的4个儿女:蒋孝文、蒋孝章(女)、蒋孝武、蒋孝勇;蒋纬国与邱爱伦的儿子蒋孝刚,以及蒋经国与章亚若的一对双胞胎儿子蒋孝严、蒋孝慈,总共7人。若论国民党的“太子党”,首当其冲的就是蒋家第三代——蒋介石的孙辈、蒋经国的子女。  相似文献   

2.
晚年蒋介石     
这里的一组照片选自《蒋介石图传》,这是一本以图为文的蒋氏相册组成的新传记。独家收录蒋氏御用摄影师曝光蒋家私房照片,  相似文献   

3.
提起服饰,人们多会想到重型台上的霓裳、历史剧里的道具装、时尚先锋们的奇装异服,而实际上,服饰除了审美、体现一定的文化反思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直接刺激人的心理,通过暗示,完成社交使命。蒋介石去世那年,蒋纬国的军衔是中将,根据国民党的规定,当了14年中将若还未晋升上将,则应强制退税。上将是终身制,而时任“总统”的蒋经国并不打算给他的兄弟晋衔。宋美龄即赴美定居,这天,蒋纬国赶到官邸送行,他一改往日家人聚会着便服的常规,穿了一套军服,还配了全套勋章勋标,一进门就向宋美龄行军礼。此时此刻,蒋氏新…  相似文献   

4.
王丰 《老年世界》2007,(9):10-10
王丰是台湾著名资深媒体人,也是蒋介石、蒋经国和宋美龄传记的权威撰稿人。他最近出版了《蒋介石死亡之谜》一书。  相似文献   

5.
曹聚仁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和记者。1956年到1959年,曹聚仁曾先后6次从港澳返回大陆为两岸和谈牵线,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也曾与在台湾的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畅谈”国共第三次合作的事宜。  相似文献   

6.
金凤 《炎黄世界》2010,(2):22-23
《人民日报》著名记者金凤同志的文章,记述了解放初期一桩荒唐透顶的冤案。她和蒋介石本无任何关系,只因为“两千年前是一家”,竟在肃反和“文革”中被诬指是蒋的“侄女”,以致最后被“监护审查”,坐牢5年,典型地暴露了当年搞政治运动的荒诞与可笑。金凤同志文笔老到,简练地叙述了宜兴蒋氏的历史渊源,及被冤经过,最后几声历史感叹,触人心怀,催人泪下。望读者切莫错过阅读这篇精彩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中外书摘》2010,(4):19-23
1953年11月,台湾“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被蒋介石免职查办,“总统府资政”吴铁城心中颇为不平,连夜跑进“总统府”替王求情。比吴铁城早一年出生的蒋介石向来不把他当“铁老”看待,这会儿正值气头上,态度更不客气,他指着吴铁城的鼻梁拍桌打椅骂了一阵,还摔碎了一个茶杯,最后几乎是把这位“总统府资政”赶出了“总统府”大门……  相似文献   

8.
我读曾国藩     
我花两个月时间读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卷首辞云:“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蒋介石对儿子蒋经国说:‘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相似文献   

9.
正1933年春季的一天,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在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1943年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然抓  相似文献   

10.
唐人 《中外书摘》2008,(11):68-70
两封国外密电 日本广岛、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攻击后,原子弹成为二战结束后举世瞩目的“新科技”。日本投降尚不满两个月,国民党重庆政府驻瑞典大使何风山,在1945年10月从斯德哥尔摩给蒋介石打了一通密电,这是驻外大使必须定期呈给蒋介石的例行“舆情报告”。  相似文献   

11.
福贝 《老年世界》2011,(17):7-9
李克农一到上海,立即着手筹建红军办事处。他化名李震中,公开头衔是杨虎城17路军军需主任。他在日夜等待党中央发来有关蒋经国回国电报的同时,每天都接待来访的各方人士,重点是国民党、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中与蒋经国有关系又接近共产党的人士,为迎接蒋经国的到来作安排。  相似文献   

1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今天,苏其亡党亡国已过去20年,但这一切还是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务必要从苏共历史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张天行 《老人天地》2013,(12):26-27
蒋介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为国共之外第三方政治力量的代表人物梁漱溟,曾积极参与了那一时期的政治生活。他的话对后人分析总结历史、研究蒋介石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喜欢历史的人,更可以循此有更细致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地展开、订正。  相似文献   

14.
粤人 《炎黄世界》2010,(2):71-73
胡宗南曾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的“西北王”。他一生追随蒋介石。为蒋介石忠心到底;胡为真是胡宗南的长子,曾任台湾“国安局”副局长等职,新任“国安会”秘书长。他表示,不赞成民进党当局推行的“去蒋化”和“去中国化”政策。  相似文献   

15.
妙语连珠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在台湾人的心目中,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平时为人随和,爱开玩笑。他曾因此而被一些人看成"没出息",但就是他这种"没出息"的平民作风,使他成为蒋氏家族中最为民众所接受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崽卖爷田心不痛!” 一九三四年初,尚是寒风呼号的时节,江西却冒出五千多座水泥钢骨的“冬笋”。蒋介石采用赛克特的建议,实行堡垒政策。这五千多座碉堡把中央苏区团团围住。用陈诚的话来说,他们建碉堡是给池塘筑坝,然后“抽干塘里的水,捉塘里的鱼”!  相似文献   

17.
枫叶 《当代老年》2009,(1):18-19
他曾是西北军战将,又成了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却和周恩来保持着单线联系。 蒋纬国说他是潜伏在蒋介石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朱德元帅却不止一次称他“有奇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西苗 《老年世界》2007,(15):8-8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隐蔽起来,周恩来找到他,说:“贺老总,你的首级可值钱了,蒋介石悬赏十万大洋收买你的脑袋咧。”元帅连连摇头:“掉价喽,掉价喽,起义前,蒋介石为了拉我,给我五百万现大洋外加一个汉阳兵工厂,还封了个武汉卫戍司令,我就是不跟他走。现在蒋介石怎么又那么小气了。”  相似文献   

19.
张家口市委老干部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把“双争双建”“创先争优”等活动与党员公开承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20.
1925年10月蒋经国赴苏联留学,至1937年回国,蒋经国在苏联一共生活了12年。关于蒋经国归来这件事,也算是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冲在这件事情上所做的努力可以说是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