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传说中,在日本,90%的人认同自己是中产;在印度,满大街的人都说自己是中产;在欧美,这个比重是70%~80%……但是,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收入和资产而言,应该够得上中产,但却诚惶诚恐地强调自己“被中产”。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法治更为成熟的国家来说,在我国,法律的实施效果较差。在法律明文规制的领域内,人们多习惯于依靠对社会“潜规则”的领悟心得来指导交往和处理问题,而法律被搁置一旁。这种现象可以被细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作为被移植的法律制度和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制度的冲突而存在。这一部分从近代中国输入西方文明、移植国外法律制度开始成为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二是本文所要论及的,即在没有法律移植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社会本身就存在这种现象。如果把法律看作社会共同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造成任何法律现象的原因都是整体的,对现象的解释便有无限的可能性。其中,中国传统的“公”“私”观念对造成法律条文的不被执行或不可执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福原爱的形象至今还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还是那么的倾心可爱,所以她成为了日本的“国宝”,同时也得到了中国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于艳 《职业时空》2008,4(7):45-45
“体育”一词的原义,最早被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统称为“体操”,而其本名自英文或俄语中译为“身体教育”以来,所含本义不单只有“体”而没有“人”,也不单只有“体”而没有“文化”。体育教育不仅仅指“育体”“健身”,更重要的是还包括“育心”、“育情”和“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等应有之义。体育及整个教育都只是手段,  相似文献   

5.
梁晓声 《金色年华》2007,(12):55-56
中国人从前的怀旧人性是很受压抑的。1949年以后中国人不太敢怀旧了,那可能会从政治上被斥为“怀念旧社会”。1978年以后中国人对“怀旧”二字也是心里暧昧的,那可能被讽为对极“左”年代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6.
“防火、防盗、防保险”,保险从业者曾一度被中国老百姓赋予与“火”、“盗”同样的境地,这无疑是保险从业者的悲哀。而在今天的西方,保险从业者与医生、律师并列为“三大金领”,地位及受人尊敬的程度不言而喻。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保险人”在中国社会的职业观里如此低劣?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想“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真要达到这个目标,掌握三个“平”很关键:平常饭菜、平和心态、平均身材。“平常饭菜”就是一荤一素一菇,燕麦牛奶豆腐。各地的长寿老人钟爱的饮食不尽相同,中国巴马人爱喝粥、欧美人常吃海带、日本人爱吃豆制品……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七八分饱,营养正好。平时吃饭,“一荤一素一菇”就足够,既能保证人体必需的营养,又不至于吃多。每天一袋牛奶,能预防骨质疏松、骨折,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燕麦和大豆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通过的仅有的带有功能保健作用的食品,对降低血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在今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面对中国GDP超越日本,国人为何没有开香槟庆祝?而50年前提出的要15年赶上英国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我们今日不仅超越了英国,更成为经济体量排名中的亚军。有趣的是,从政府到民间,面对这样的成绩却似乎觉得脸面无光,世界第二的位置,不仅不值得炫耀,不值得自豪,甚至觉得中国这种GDP是“一无用处”的。经过三十年“发展是硬道理”战略实现的经济发展,其成果却遭到如此冷遇,着实有些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9.
如今,只要稍加留意媒体报道,就会发现中国尽管在经济上没有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在培育“美女经济”上已经铁定成为一个最“爱美”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月月 《老人天地》2010,(5):37-37
我国人均寿命73岁,而日本却是85岁。众所周知.日本人在二战后有着严重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高压的生活节奏,所以很多人断定这些日本人将活不过65岁!那么,是什么让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长寿国”?  相似文献   

11.
语文闲谈     
中古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出现“伊、渠、他”。现代普通话里只保留了“他”,至于“伊、渠”只在某些方言里使用。王力《汉语史稿》:“第三人称的性别区分,最初由少数人提倡,始于1917年;本来希望在口语中造成一种分别,后来失败了”。“五四”前后,文学作品中用“伊”,后来都改为“她”。这个“她”字是刘半农在1926年的创造。可是,这只是书面语的视觉区分,不是口语的听觉区分,在口语中“他”和“她”听起来仍旧没有分别。“文法”改了,“语法”未改。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不少美国人现在还对“珍珠港事件”记忆犹新,其中有一个原因是,那天刚好是星期天,一个属于家庭生活的日子。但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原本属于家庭生活的日子却被一个“间谍家庭”破坏了。  相似文献   

13.
爱情蓝皮书     
你,酱汤 第一次看见你,是个阳光洁净的秋天。你在写字楼背后那家叫“菊生”的日本拉面馆吃午饭。你穿卡其色风衣,墨绿长裤配匡威帆布鞋。后来你告诉我,你喜欢匡威的软底帆布,就像潘玮柏喜欢白球鞋,没有理由,不分场合,西装“布”履的混搭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的“讲究”特别多。比如说话,同样的话,须讲究该由谁来说,用什么口气说,说到什么分寸等等。该说的话由该说的人用恰当的方式和合适的口吻在适宜的场合说出来.这话才算对。否则,不管你说些什么、对错如何,都有问题。著名作家王鼎钧这样说:“中国人是没有‘自己’的。一个人,他是父母的儿女、儿女的父母,他是长官的部下、部下的长官,他是老师的学生、学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的特点,老年养生应“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勤能体健,人不懒惰,襟怀开阔,豁达乐观。民间有一句谚语:“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6.
继“中国经济威胁论”巡演之后,最近日本官方版本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又即将出台,并很有可能载入新《防卫计划大纲》。由此,日本以建设外向攻击型军事力量为核心的国防转型也似乎变得“名正言顺”。显然,这对亚洲各国而言绝非福音。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人节”;美国的“祖父祖母节”;加拿大的“笑节”;联合国的“国际老人节”;日本的“敬老节”……  相似文献   

18.
看到某论坛上有一篇自署为“非震区灾民”的帖子,是一个工厂的工人为自己没有捐款而感到愧疚,而自责地说:“我是不是值得鄙视?”他没有捐款的原因似乎有这样几个:一是厂门口的捐款箱无人问津,他也不愿意“出风头”,然而,“心里却一直有点疙瘩,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件锗事,一直在受良心的谴责”;二是为了平复自己的良心,同时又不想在同事中显得“另类”,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之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谈曾静案时,我曾提到曾静有种迂阔的见识,以为皇帝该文人来做,而不该让“世路上的英雄”来做。其实,“我学中人”是出过一位“皇帝”的。那便是曹操。或说,曹操并没有做过皇帝啊。是的。不过他无其号而有其实,算得上是无冕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