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坚 《老年人》2011,(6):24-26
在我国内蒙古北端与俄罗斯接壤的地方,有一条界河,名叫额尔古纳河。19世纪末,由于俄国国内动荡,大批俄罗斯人越过额尔古纳河涌人中国境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也有一些流亡的白俄贵族在这一带定居。不久,来自山东、河北和天津等省份的一些“闯关东”的人也汇聚到这里,加入到淘金和建设中东铁路的行歹Ⅱ中来。  相似文献   

2.
《城市》1995,(3)
圣彼得堡(列宁格勒)是前苏联及今日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及最大的海港,其坐落在芬兰湾畔的涅瓦河入口处。该城建于18世纪初,当时是作为俄国的新都和“开向欧洲的窗口”而建立起来的。城市的名称几经变更,彼得堡——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城市名称的每一次变更无不与俄国及前苏联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联系在一起。今日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通过俄国这个中转站转口而来。20世纪20、30年代,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欧的俄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解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特点之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工成通俗的“原理”形式。而当文化上更为落后的中国“学生”以俄为师的时候,鉴于俄国人这种“原理”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易学易懂,便将之全盘继承过来。俄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思维,以致我们在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时,  相似文献   

4.
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俄罗斯就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而这源于“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属于西方”这一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反映出俄罗斯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之说在俄罗斯发生碰撞……在俄罗斯精神中,东西方两种因素永远任相互角力”。基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阐释,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了西方派和斯拉夫派,20世纪20年代又出现了欧亚派。早期的争论因斯大林的掌权而告一段落,由于苏共在各个方面包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通过俄国这个中转站转口而来。20世纪20、30年代,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欧的俄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解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特点之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工成通俗的“原理”形式。而当文化上更为落后的中国“学生”以俄为师的时候,鉴于俄国人这种“原理”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易学易懂,便将之全盘继承过来。俄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思维,以致我们在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很难提出“原理”的终结这一问题。然而,透过喧宾夺主式的“哲学原理”背后,我们会发现它十分粗糙。以唯物论、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进程才逐步的走向成熟,19世纪俄国文论和批评作品对于中国新文学的影响很大,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中国作家批判的吸收和借鉴了苏俄文学,进入十九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苏两国的关系趋于紧张,文学领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80年代中期以后,中俄文学又有了新的变化,"回归文学"开始被引入中国文坛。中国的当代作家们从"回归"的俄罗斯作家身上体会到的是个性精神自由。俄罗斯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中俄特殊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俄文学的交流,中国文学对于俄罗斯文学的摄取也是必然的,并显现着极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艺社会学     
文艺社会学思想萌芽于古代,从希腊亚里士多德到19世纪俄国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都倡导过文艺源于社会、变于社会的主张。我国古代的文艺思想理论著作《乐记》、《文心雕龙》和《诗品》等,也提出过文艺“应物斯感”之类的说法。但作为独立的文艺社会学,则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1874年,比利时艺术批评家朱凯尔在社会学开拓者法国孔德  相似文献   

8.
17世纪,沙皇俄国开始了对东北亚的殖民入侵,沙俄远征军越过萨日德格山(现乌拉尔山的蒙古名)后,因俄国人占领此山而发出了喜悦的欢呼“乌拉”声,乌拉尔山由此得名。沙皇俄国入侵布里亚特蒙古地区是1622年。入侵之初,他们遭到了布里亚特蒙古人的激烈反抗。沙俄哥萨克进入这一地区后,采取了许多野蛮、血腥惨无人道的行为。后来,俄国人于1652至1654年间建成尼布楚要塞,才控制住了布里亚特蒙古地区,此要塞成了俄国人统治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据点。  相似文献   

9.
一、相同点 1、工业化的起步时间。中国的工业化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以奕忻、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以政府资金开设,由官僚买办经营管理,生产的军火不当作商品出售,而是用来装备清军。这些可以算是中国工业化的最初萌芽。19世纪60年代也是俄国工业化的起步阶  相似文献   

10.
想听一段发生在19世纪关于“神驹”的故事吗?那还是在德国,一位动物学家威廉·旺奥史丹在1896年购买了3匹俄国产的雄马.不久他就发现其中一匹棕色雄马的“智商”非常之高,于是他给这匹马取名叫“聪明汉斯”,并开始了开发其智力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包括“汉斯”的思考能力和与人沟通“说话”,甚至读书和用踏蹄的方法计数的能力.经过耐心的调教,旺奥史丹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和《古兰经》的有关资料开始传入俄国。首先是从东罗马帝国传入有关伊斯兰的史书和著作,这些书藉从宗教论战的角度出发,因而在长达几个世纪中,俄文版的文史书藉充满对伊斯兰教历史、教义、本质的曲解和篡改,先知穆罕默德被描绘成一个幻想式的神话人物。 随着俄国与阿拉伯各国间外交、贸易关系的发展,大批俄国商人、旅行家、朝觐者和外交官把清真寺、宗教仪式、节日、教规与教法等书刊和资料介绍到俄国,使俄国人对伊斯兰教的了解逐渐趋向客观真实。 公元15世纪末,一本详细介绍麦加、麦地那和先知经历的书被译成俄文,15~17世纪,一些重点介绍伊斯兰教的俄文著作也先后问世,与以往比较,这些著作更客观、更理智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因而,《古兰经》作为一本记载伊斯兰教法和信仰的经典受到俄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随着俄罗斯帝国版图的扩大,它管辖下的穆斯林不断增多,俄罗斯与伊斯兰各国的交往也日益增多,把《古兰经》译成俄语的愿望日趋强烈。 15~17世纪,立陶宛的鞑靼人曾将《古兰经》译成白俄罗斯文,这部译作迄今保存在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院图书馆内,为手抄本。手抄本使用的是阿语原文和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白俄罗斯文,两种文字彼此穿插,显然,这是一种用白俄罗斯语解释经  相似文献   

12.
蒋子龙 《伴侣(A版)》2008,(10):46-46
正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也曾扮演过"超级大国"的角色。可在俄国人的生活中,却有一些"小"现象,颇值得玩味。大房子,小电梯俄罗斯无论是住宅、办公室,或宾馆的房间,屋顶都建得很高,让住惯了矮房间的人看着眼晕。可楼里的电梯却非常小,空身站四五个人  相似文献   

13.
陈世旭 《金色年华》2009,(11):61-61
上中学的时候,读过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篇叙事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讲述的是七个农民漫游俄罗斯寻找快乐。诗人在诗里表现的是对社会的忧戚,主题很宏大,让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4.
何立波 《老年人》2005,(7):38-38
参加中共“一大”的15位代表中,有两位外国人,一位是俄国人尼科尔斯基,另一位是荷兰人马林。1920年7月,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使者来华。8个月后,维经斯基离任回国,他的使命由尼科尔斯基接任。尼科尔斯基来华的目的,是和马林一道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共“一大”时,尼科尔斯基年仅23岁。与他同岁的“一大”代表有济南小组的王尽美,比他年龄小的有北京小组的刘仁静(19岁)和济南小组的邓恩铭(20岁),其余的代表年龄都比他大。作为中共“一大”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尼科尔斯基长期以来是个谜一般的人物。20世纪80年代之前,包括中国、苏…  相似文献   

15.
杰兹金是瓦尔拉莫夫笔下的人物形象,毕巧林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莱蒙托夫笔下的人物形象,二者在性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下面本文将在杰兹金与毕巧林性格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据俄罗斯报载,莫斯科出了“桌虫”。所谓“桌虫”便是指一些成群结队、携妻带儿、大摇大摆混入外交招待会或酒会吃喝一通的家伙。某年,日本驻莫斯科大使馆准备庆祝天皇寿辰。大量请柬竞不翼而飞。为此,使馆只好重印。活动当天,不料手持原来请柬的“桌虫”们蜂拥而至,令日本人大惑不解。一家俄国报纸载文披露,抖出此事的作者还险些遭受殴打。  相似文献   

17.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私法发轫于13、14世纪的欧洲大陆。从公元13世纪到18世纪,国际私法处于“学说法”时期。作为“学说法”的“法则区别说”,是现代意义上国际私法的最早形态,统治欧洲整整500年。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西方国际私法逐渐摆脱了“法则区别说”的桎梏,欧洲和北美呈现出国际私法理论界“学派林立,名家蜂起”的景象。与此同时,在立法上出现了制定成文的国际私法  相似文献   

18.
李铮  范敏 《现代交际》2010,(5):69-69
普希金的翻译观在俄罗斯文学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翻译实践与翻译评论为俄罗斯19世纪的文学翻译提供了范例,同时也从宏观上将对翻译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吴兵 《老年人》2016,(4):40-41
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磨难和耻辱的历史,除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甚至还有列强之间在中国土地上发生战争。110多年前的日俄战争,就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日俄战争始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抢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更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主要对象之一。其间,俄国和  相似文献   

20.
杨彦文 《职业》2011,(6):62-62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是~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事关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件大事。一、发挥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作用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出教育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