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王晚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
周敦颐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承上启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以收集整理周子作品、传、表、族谱、世系、祠堂、书院及后儒论断、吟咏之作为主要内容的濂溪志,是研究周子的宝贵材料.目前国内现存的濂溪志版本共有八种,即:明代胥从化版<濂溪志>十卷、明代李桢版<濂溪志>九卷、明代周沈珂、周之翰版<周元公世系遗芳集>五卷、明代李嵊慈版<濂溪志>十三卷、清代吴大镕版<周公濂溪周夫子志>十六卷、清代周诰版<濂溪志>七卷、清代周诰版<濂溪遗芳集>二卷和清代彭玉麟版<希贤录>二卷. 相似文献
2.
王晚霞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5):76-81
对八种《濂溪志》的版本进行整理校注的《濂溪志(八种汇编)》,内容丰富,比较全面的记载了宋元明清四代人对周敦颐思想的诠释和歌咏,在继承先哲思想、宣传地方名人,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意义,也具有地方志修撰的一般意义。更重要的是,该书是弘扬濂溪精神的重要载体,启发当代人安道养心以寡欲、安贫廉洁以自律、深怀感恩以爱人,治修礼法、尚学好贤,对丰富和矫正当代社会人文精神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91-96
以地方志的方式,整理周敦颐著述及其相关作品的《濂溪志》,目前国内所见有8种:胥从化版、李桢版、李嵊慈版、周沈珂与周之翰版、吴大镕版、周诰版2种和彭玉麟版。此外笔者辗转又得到日本内阁文库收藏的2部《濂溪志》: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林学闵编修刊刻的《濂溪志》4卷4册;明万历甲寅四十二年(1614)周与爵编修刊刻的《周元公世系遗芳集》5卷1册。林学闵版前承胥从化版和李桢版,后启李嵊慈版、吴大镕版,而从实际内容上看,只是李桢版的"挖改本"。周与爵版与众《濂溪志》和周敦颐集不同,以周敦颐后裔为核心展开,在体例和内容上都另辟蹊径,自成体系,其版本被清康熙初年吴县人周沈珂、周之翰父子重辑,而从实际内容上看,周沈珂父子版只是周与爵版的"挖改本"。 相似文献
4.
王晚霞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4):22-26
理学鼻祖周敦颐一生到过江西、四川、湖南、广东任职和生活,他所到之处多游记并留有石刻题名。目前发现的经金石文献记载并可考的题名共有15处,其中湖南省永州市两处题刻保存完好。本文对这些石刻题名的具体情况一一考证并简释,以期有助于濂溪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晚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6):104-109
后世尊称理学鼻祖周敦颐为濂溪先生,随着他在思想史上地位的不断提高、理学思潮的兴盛和统治者关于祠堂制度的改变等,从南宋开始出现濂溪祠堂,明清时期,对濂溪祠堂的修缮各地一直都在进行。濂溪祠堂的地点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四川、福建、湖北六地,修建者主要是地方官员。濂溪祠堂的兴起不仅是理学发展的结果,也客观上对理学的兴盛起到了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52-57
自明景泰七年始,濂溪后裔周冕赐被封为五经博士,朝廷实行了世袭授职、修葺祠宇等系列优抚政策,成为濂溪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周冕通过祭祀来扩大和深化理学的传统,修纂《濂溪遗芳集》,建构以濂溪学为中心的后学图谱,不断传播着濂溪学说及故里风物,引发后世文人学者竞先修史编志、刻石题咏。这适应了理学到心学的学术文化转向,将濂溪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元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是中国航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后世虽不乏研究者,但关注该书版本流传者却寥寥。文章对《岛夷志略》成书始末略加考辨,提出《岛夷志》与《岛夷志略》皆指一书,作者确为汪大渊,并着重考察了该书历代的版本、注本及海外传播情况,以此观照《岛夷志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佩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1-133
刘向校订《列子》为八篇,早佚。张湛作《列子注》,据汉志旧目重新整理,此后所传《列子》多以此本为祖本。宋之前多为写本,宋以后刻本逐渐增多。宋代道士陈景元发现殷敬顺《列子释文》之后,便有人将其混入张湛《列子注》中,丰富了《列子》传本。 相似文献
9.
唐宋以来,各种名目的<兰亭序>版本层见叠出,真伪杂糅,反映出<兰亭序>在当时的流传盛况.本文将宋人桑世昌<兰亭考>中所提及的所有本子一一析出,试从美术鉴藏史的角度对<兰亭序>版本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孙晓蕾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35-140
《花草粹编》是明代著名学者陈耀文所编选的一部大型通代词选,是有明一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词总集,在词文献的整理和保存以及词学研究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价值。《花草稗编》的版本并不复杂,但是关于其版本源流问题,至今仍存在一些疑点。本文试对其进行考辨与梳理,并具体介绍各个版本的得失情况。 相似文献
11.
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建构,突出地表现出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作为"道学宗主"的周敦颐,以其思辨且极具审美情趣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宋明理学理想人格的基础。在"义利"关系上追求对物质欲求的超越,在人格模式构件上,"以诚为本"涵摄内在的道德自觉和外在的独立意志。从思想史而言,其人格模式之意义表现在促使圣人平民化,倡导一种现实主义的人格内容。 相似文献
12.
粟品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周敦颐文集版本繁多,而极有价值的两部现存宋刻本却未获学界充分重视和利用.其价值重要者有二:一是较完整地保存了被认为久已失传的张栻<太极图解>,为研究张栻的思想及其演变提供了新的材料;二是保存了大量稀见的宋人诗文,不仅可补一些文集之不足,而且对<全宋诗>和<全宋文>也有突出的补遗和校勘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丽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5-17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开山之宗祖,其思想体系透露出和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道统维度看,周敦颐追求人与"天"的"合一";从社会层面看,周敦颐主张人与人的"和谐";从自身角度看,周敦颐探索人与己的"内在统一"。周敦颐思想体系中的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吉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3):77-80
学术界对“关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北宋时期陕西关中地区以张载为核心的关学学派;一是指北宋以降至清代的关中理学。前者为狭义关学,后者为广义关学。一般多使用广义关学概念,下限至晚清刘古愚时代。指出明清之际关中以“三李之道为最尊”,坚持“经世致用”学风,回归孔孟儒学正宗,使关学走上实学化道路,体现了“刚毅厚朴,务实重礼,崇尚气节,躬体力行”的关学精神。今天研究“关中三李”对开发西部,制定文化战略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学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6):97-101
宋学作为两宋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思想反映,是对这个历史时期现实问题的积极回答,其出现适应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宋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变易精神、求理精神、道德精神和求实精神,成功地回应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挑战,化解了各层面的冲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16.
朱熹推尊周敦颐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代湘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6):126-129
朱熹推崇周敦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理论兴趣;第二,李侗的影响;第三,湖湘学派的影响。朱熹在周敦颐历史地位的确立过程中有独到的贡献,一是具体说明了濂溪学为二程学所自出;二是具体论述了《通书》与《太极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实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77
理学和经世学分别代表儒学中"内圣"、"外王"两种不同的学术路向,两者在儒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很难完美地结合。理学还因其奢谈"义理",时遭世人诟病,长期以来被视为空疏无用之学,但在晚清时期,由于湖南一批"中兴名臣"的弘扬与发展,理学曾一度受到热捧。咸、同时期,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南人才群体,尽管在学术上奉程朱理学为正宗,但由于当时空前的社会危机,使他们在潜心理学之余,不得不重视经世之学,以应对当时的危急形势。理学与经世学的结合,不仅缓解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同时也推动了理学的再一次复兴。 相似文献
18.
周建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1):36-39
北宋嘉六年(1046)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赣州通判,写下了千古名作《爱莲说》。《爱莲说》问世以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著名诗人黄庭坚来赣州,就有感而发,写下了《赣上食莲有感》诗。赣州市内旧有爱莲池和爱莲书院,纪念周敦颐。然随着时光的流逝,也因为《爱莲说》的魅力与影响,该文的创作地居然说法颇多,其实撰于赣州无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