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樟柯电影从其独特的县城视角出发,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日益凸显的城镇化现象进行了审视与书写。在其电影视野中,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面临着物质和精神双重破败的命运,城市沦为陌生而戗害异乡人之所,而其中流动的人们则经历着由反抗走向悲剧的痛楚。 相似文献
2.
卢兆旭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151-153
贾樟柯将自己的目光落到草根阶层,恒定地关注与记录这一特殊人群的喜怒哀乐。利用符号学的方法将贾樟柯电影进行细化,分解成草根符号加以研究。从而,贯穿贾樟柯电影始终的草根符号群体的电影画像系列,也成就了贾氏风格。贾樟柯电影的特殊之处正是在于始终将草根符号纳入到自己的电影视野之中进行表现与描述。 相似文献
3.
贾冀川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9):185-189
在二十余年的电影生涯里,贾樟柯的电影将镜头执著地对准中国社会的底层、边缘,记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变化,展示中国社会的变迁。他通过对材料真实、细节真实和灵魂真实的坚持,去追寻历史真实,进而寻求真理。那些朴素而又真实的影像成为一位中国电影良心的一再说明。 相似文献
4.
金钱伟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78-80
2013年三位导演:赵薇、郭敬明、周杰伦各自献出叫座的电影新作,细究其成功元素,认为与互联网时代传播主体的地位身份、作品特质、粉丝爱好有关,他们是文艺界大牌实力明星,电影文本全都是切合青年心理的青春片,喜爱的观众大都是忠诚的粉丝。由此观之,新媒介传播的文化张力是时下不容忽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徐红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1):16-21
贾樟柯作为备受关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他的影片始终关注处于底层社会的边缘人物,并以一种写实的特征展现了这些卑微的生命在现代化的召唤下追求梦想与时代潮流的过程.以及最终失败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他对边缘人物的悲悯情怀与独特的人文追求. 相似文献
6.
从故乡三部曲到《天注定》《世界》,再到《山河故人》,贾樟柯一直使用方言讲述故乡山
西普通而真实的故事,演绎小人物平凡而苍白的命运。在其电影中,方言不仅是角色的身份符号和精
神符号,更是山西地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表征。他运用方言符号将人物命运与地域文化以及时代精神
相缝合,呈现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让观众在角色狭窄的生存状态和逐渐走向毁灭过程中领悟影片的主
题与意蕴。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电影创作中,都市意识得到空前的彰显.贾樟柯的电影却坚定地描述默默无闻的"小城",用镜头呈现了小城生存的灰色体验,同时,又对小城文化进行了辩证反思.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五代后电影创作中"小城"主题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9.
辛炜迪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5-118
韩国导演金基德电影中的悲剧色彩,与韩国的历史渊源、社会背景、民族文化传统以及人生经历息息相关。金基德将韩国的社会环境、战争背景与历史文化相融合,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段,用镜头代替文字,以其个性鲜明的视听语言,向我们讲述韩国社会底层边缘人的爱恨情仇。从题材选择到人性反思、从充满隐喻色彩的意象表达到深厚的韩国文化底蕴,使我们从影片中看到人生悲剧、人性扭曲的同时,也会引起深深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洗涤人的精神,给人以力量、鼓舞和勇气。这正是金基德电影悲剧色彩的魅力所在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的哲学沉思,来观照贾樟柯电影对生存的独特表达。文章认为,贾樟柯的电影展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尤其展示了他们因缺失"识别如此境况的能力",而带来的"后悲剧性";精神家园的破碎,更是使他们成为永远"在路上"漂泊的零余人。非"诗意地安居"的生存表达,是贾樟柯电影关注底层生活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周丹晨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
电影大师杨德昌曾说: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和非青春片,可见青春电影在台湾电影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中的多部电影,均属于青春电影。新世纪以来,在台湾本土电影十分不景气的情况下,青春电影仍旧杀出了一条血路,保持着台湾电影的本色,引领着台湾电影的复苏。新世纪台湾青春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着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掀起一股怀旧电影热潮,这些作品以“青春怀旧”为主题,因为契合了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而受到广泛关注.从叙述诗意青春的怀旧语言、展现青春成长的怀旧情节及引发审美体验的怀旧符号等角度出发,剖析“怀旧情结”在青春电影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15-120
王蒙小说《青春万岁》从创作到出版,再到改编成电影,横跨十七年和新时期两个不同文学史时期。契合与分裂构成了《青春万岁》从小说到电影之不同艺术形态转换的基本特征。小说《青春万岁》的改编,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内涵,具有文学史的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401-403
《泥鳅》的发表与《美国悲剧》的刊行相差七十七年,然而时间相隔甚久、空间相距甚远的两位作家笔下的小说均展现了底层人物的悲剧命运。《泥鳅》和《美国悲剧》中的底层悲剧书写,相似之维在于均探讨了欲望和威权在悲剧中的作用,相异之处在于其悲剧意蕴分别重在文化层面和哲学层面。 相似文献
15.
当下,高热度、高票房的国产青春电影层出不穷地出现在银幕,成为华语电影一个备受瞩目、来势汹涌、不可或缺的电影类型.近几年来国产青春电影的后续力量显然不足,动能呈现疲软趋势,本文以民国时期的青春电影《野玫瑰》(孙瑜,1932)为例,阐释时代语境下的青春电影在美学风格上的探索,而这将会为其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使我国青春电影的市... 相似文献
16.
物欲时代心灵的抚慰——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叙事策略与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春电影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商业电影类型之一,短短几年内蜂拥而至的大量青春电影虽然在故事内容与表现风格上各不相同,但它们内在的叙事策略与价值观表达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相通性:一方面高扬精神的力量,通过“治愈系”的叙事机制与表现风格,诉诸情感的力量,来抚慰年轻人饱经挫折、烦恼、困惑的受伤心灵;另一方面又对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加以肯定,通过精致的视听语言营造了缤纷、奢华的都市生活影像,对现代消费物欲进行无节制地展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影片原本要传达的情感主题,造成了影片在价值观传达上的撕裂与分立。 相似文献
17.
刘海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在五部当代上海题材的青春电影中,可发现垂直化上海的五层都市空间,即天台、写字楼、高架路、石库门和地下空间,对每层空间的文化品格和艺术品格均可进行指证。其中以天台为主要故事空间的《上海公园》呈现了青年一代的不切实际和自我封闭;以写字楼为主要故事空间的《大城小事》则呈现了中产阶级居高临下的虚假性;以高架路为故事空间的《夜.上海》提供了两个层级之间过于理想化的沟通方案;《美丽新世界》现实主义地呈现了社会底层大众进入并安居城市的欲求与阻力;《苏州河》则在呈现地下空间罪恶常态的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张海燕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52-55
崛起于30年代的萧红就像一颗灿烂耀眼的新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大放异彩。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是从女性的生育苦难和爱情、婚姻悲剧三方面来展现北方农村底层妇女的生存悲剧,从而阐释出女性在男权话语系统下的卑下地位。而这种别具风格的叙说方式与萧红自身的生命体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邵慧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3):120-125
新世纪以来的华语青春电影在电影题材、叙事策略、跨媒介改编、宣传发行等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转变。基于社会文化环境,分析了新世纪华语青春电影从饱受诟病到未来可期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多年电影教育与产业革新的成果显现,是粉丝经济与女性经济助力年轻人消费群体的成长,是年轻影人的成长与责任担当,是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整合与收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