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展现了为传统男权所压迫的中国传统女性、为美国霸权文化所压迫的二代华裔移民女性和作者理想的美国华裔女性三类人物的命运,在男性话语和欧美话语双重压迫下以"错位的自我"进行妥协与让步,最终自我建构了理想的美国华裔女性的女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2.
惠特曼·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一书中的主人公。不同于她前两部作品中的传统华裔形象,惠特曼是一个叛逆的美国嬉皮士,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社会文化特征。文章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批判了美国东方主义话语中华人的"他者"形象,重新认定了华裔美国人的自我身份。通过对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的研究,探查人物身上蕴含的深意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促进中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黄哲伦的"美国华裔三部曲"(《刚下船的人》、《跳舞者和铁路》和《家庭忠诚》)探讨了美国华裔在身份认同中矛盾、复杂的心理及意识冲突。"三部曲"中人物的主体性、结构的对话性和开放性彰显了复调艺术的魅力。复调艺术的运用凸显了作为"他者"的声音,也表明了作者的飞散视角。飞散视角有助于美国华裔建立混合身份认同,从而以多元文化为出发点,在美国重建新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正是这种社会政治理论的实践映照。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伍慧明等作家作品中刻画的华裔妇女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华裔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以及融合东西方文化重构文化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叙事立场,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及华裔女性形象,记录了华人/裔女子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和美国白人主流社会里打破沉默、寻求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书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在其主体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各种反映,显示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妇女构建新型的性别身份的艰难历程.汤亭亭以崭新的美国华人/裔女性形象完成了对白人所持的华裔美国人刻板印象的替代,解构了美国文学对华人/裔妇女的丑化和侮辱.透过汤亭亭笔下的华人/裔女性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华人/裔女性建立自我意识和寻求性别身份的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不同时期好莱坞电影对华裔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以史为线,找出不同时期华裔女性形象的特点及其共性。发现虽然不同时期电影中的华裔女性形象各具特点,但是这些形象往往被贴上"他者"的标签。究其原因,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在"东方主义"影响下来建构华裔女性形象。本文揭示了这一权力关系,提倡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和华裔女性形象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7.
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是一本关于"女性沉默"的书。华裔女性移民面对多重的话语宰制:中国的宗法家长制枷锁、美国的白人主流文化囚笼及美式英语的语言障碍。因此,要为"沉默"的另一半立传,"我"必须挣脱并颠覆——至少是在象征意义上——这种种桎梏,重写逻各斯中心制下淹没的女性故事。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以其处女作《女勇士》轰动了美国文坛,又以《中国佬》巩固了她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的地位.旨在结合社会性别理论以及朱迪斯·巴特勒的相关理论,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通过探讨“母亲”、“父亲”的形象塑造,得出通过运用混杂鬼故事、性别倒转和性别跨越以及矛盾、模糊的形象塑造等策略,解构了西方主流社会对于美国华裔男性和女性既定的社会性别范畴,重构了华裔独特的主体性和华裔美国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化中有关"沉默"的种族中心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观点给跨越两种文化的华裔美国人带来了心灵的冲击和阵痛。美国华裔女性同样曾经经历过,也正在经历着声音的政治,而这正是贯穿美国华裔女性写作的主题之一。为了追索自我身份的认同,她们通过写作挖掘历史,重塑历史,在各种强迫禁声的强大压力下最终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华裔美国文学开始跻身美国文学圈。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又具有独特的美国经验。而早期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母题主要是尽可能真实反映中国形象,借此消除美国社会对华人的误解,渴望美国白人理解、尊重华人。文章以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李恩富、容闳和水仙花的作品为例,从历史视角分析其中"重教"、"游子"、"报国"以及"和"等母题及其所塑造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主体建构"是北美华裔作家作品中孜孜不倦的追求.美国华裔女作家何舜廉作品<玛德琳在沉睡>和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拉丽莎·赖作品<千年狐>通过对前文本的重写,进行了主体建构新的突围.前者戏仿了西方经典童话主人公"玛德琳",对压制个体的文化规则进行了颠覆和批判,为欲望主体正名,后者则对中国神话形象狐狸和历史人物鱼玄机进行了移植式重写,以助于建构中国文化主体.两者殊途同归的建构历程体现出华裔主体对现实的诗性超越.  相似文献   

12.
汤亭亭的代表作《引路人孙行者》奠定了她在美国后现代作家中的地位。在这部作品中,作家运用后现代元小说的叙事技巧来对小说中的一些经典人物进行戏仿,以此和读者一起思考华裔美国文学与西方经典之间的关系,重构美国华裔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代表作《中国佬》深刻地表现了满怀"美国梦"的华裔男性移民身处西方语境伦理缺失的惨状及其家庭的伦理诉求。身为男人,他们被象征性地"阉割",丧失了为人夫、为人父的自然伦理身份;身为美国移民,他们被主流社会和历史"掩埋",被剥夺了享有尊严和保障的社会伦理身份。从"唐敖"到"杜子春"、从"中国的秀才"到"美国的洗衣工"、从"修建铁路的先驱"到"沼泽野人",他们的悲剧揭示了华裔男性在美国排华政策期间艰辛而漫长的伦理诉求与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认为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仑身上的"影子性",探讨虚无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5.
《金山勇士》是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早期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的辛酸血泪史。尽管男性在《金山勇士》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但是华裔女性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利用解构男女二元对立的方法,解读分析《金山勇士》中"沉默而反抗"的女性形象,突显女性在种族主义及父权制度双重压迫下的行动和反抗,展现逐渐觉醒中的女性意识,发出女性反抗的声音,重塑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16.
赵健秀小说《唐老亚》重建华裔美国人精神和文化形象。在小说中,作者重新刻画了华裔美国人积极的精神风貌,书写了华裔先辈修建铁路但被美国白人社会所隐没的历史,重新解释了被白人社会所扭曲和谬传的儒家思想,揭示了华裔美国人在经济上被囊括与社会政治上被驱逐的尴尬境地,从而对华裔美国人的形象在精神上和文化上进行了建构。  相似文献   

17.
分析指出,《女勇士》作为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表明了双重族裔身份和双重文化背景的华裔女性在寻找个人身份位置时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汤亭亭所塑造的华裔女性形象既是她自身的真实写照,更是华裔女性成长艰辛的真实写照;汤亭亭的《女勇士》既表达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更加表达了为她们争取话语权的渴望,以及在跨文化、跨国界、跨民族的基础上和谐相处、平等交流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华裔导演的电影中,关注美国华裔女性命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重。美国华裔女性通过其特有方式打破沉默,赢得自己话语权,这说明美国华裔电影对于华裔女性的刻板化印象起了渗透、抵抗、甚至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小说《八月之光》中几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南方种族主义、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20.
1980年,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汤亭亭发表了其三部曲的第二部《中国佬》。该书力求重塑华裔美国文学传统、改变美国“主流”社会对美籍华人的刻板形象,争得华裔美国人的历史阐释权。在《中国佬》中作家巧妙地改编中国经典著作、挪用并解构西方文化典律,从而使华裔美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活跃在当代美国文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