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友》2015,(3):25
第一章总则(摘录)第三条本建设标准所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以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日托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的设施机构。第二章建设内容及项目构成第九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  相似文献   

2.
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是社区照顾的一种服务形式。通过对西宁市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服务情况所进行的实地调查,在分析照料中心功能较弱、服务项目较传统及老人享受照料较少等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以老年人需求为基础,整合社区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照料服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杨明 《老友》2010,(2):45-45
日间照料服务站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站于2009年9月正式开放,社区中的老年人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饮食保健、精神慰藉、休闲娱乐一条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以福利性为主的养老机构和由子女供养的养老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的需求,在这种情形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应运而生,它为老人们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为不愿离开社区,不愿离开邻里,不愿远离儿女的老人送去一片温馨,使老人们幸运地拥有一个“家外之家”。我省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是从2012年开始试点,2013年开始全面推广,当年即建成了1000个。至2014年  相似文献   

5.
沈荣华 《社区》2008,(34):48-48
10月18日,浙江省嵊州市城隍坊社区日托中心建成,包括日间照料、康复护理、餐饮服务、文化娱乐、日托休息等社区养老服务全面投入使用,这标志着该市居家养老服务全面进入第三次升级。  相似文献   

6.
心语 《老友》2014,(8):53-53
正湖北省荆门市目前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4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有养老福利机构76所,床位7700张,供需严重不足。社区居家养老,受到了众多老年人的欢迎。荆门市规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设置4室1厨:日间休息室、休闲娱乐室、图书学习室、健身康复室和厨房,以老年人到社区集中享受服务为主要形式。荆门市白云楼社区有个康馨苑,该市城区最早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设在这里,2012年被评为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并引起了国家民政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范军  谭川丰 《社区》2011,(24):16-17
近两年来,重庆市丰都县在整体推进民生工程的同时,针对社会老龄化形势严峻的问题,以重庆"宜居建设"为契机,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建设社区(单位)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全力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搭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区(单位)主办、志愿者服务,以服务社区老年人和机关离退休干部为重点的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围绕"五统一",规划建设服务阵地  相似文献   

8.
温心 《老友》2014,(4):34-34
正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街道星河社区日间托老中心总投资约100万元,主要为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保健讲座、医疗诊治、保健康复、精神慰藉、应急救助、膳食供应及文化服务等日间托养服务。老年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除向辖区内60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开放外,日间托老中心还重点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疗费用的高涨及看病难、住院难等问题的出现,社区护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社区护理就是以社区为服务范围,对社区内的不同人群提供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的综合性服务。社区护理强调以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要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维护与促进居民的整体健康。老年人社区护理将会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据了解,未来三年,哈尔滨市将努力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市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9万张。八区郊区农村三分之一的社区(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十县(市)城乡三分之一的社区(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全市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室)实现全覆盖,一半以上农村社区(村)建有日间照料室。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2013年起,将城区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扩大到65周岁  相似文献   

11.
养老问题关乎我国的国计民生,各个省市都在尝试养老新模式,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广泛认可的方案。新型社区健康养老模式是以社区医院为依托,建立完善的、适合各阶层收入的智慧型社区健康养老模式。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养老机构、社区医院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基于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模式构建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老人是一个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弱势群体,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关爱水平既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农村留守老人存在政府、家庭、社会、社区以及老人自身五个健康关爱主体,但各关爱主体在农村留守老人健康关爱的实践中均存在缺陷,其中,家庭方面的主体责任未能凸显,精神慰藉聊胜于无;政府方面的健康关爱制度短缺,健康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市场介入的动力不足,自发行为未成常态;社区的责任主体被动缺位,骨干作用未能发挥;留守老人自身的健康意识淡薄,健康投入有所顾忌。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健康关爱水平,家庭应该不避责任,主动承载;政府则组织领导,保驾护航;社会各方积极协同;社区方面需激活各类组织,倡行孝亲文化;留守老人自身亦需转变观念,并抱团取暖,共同构建“五位一体”的健康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发展场景下,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有效回应了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对养老服务供给的基本要求。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因关乎公共利益,指标选取应注重把握老年人需要的多层次多类型特征,指标选取和标准设定要防止制度成本的无效扩张,标准供给要预防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公共政策失灵。通过国家的连续性政策梳理与地方的针对性实践考察,当前,国内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总结出了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双向互动、试点经验与专家知识相互结合、行政主体与社会力量协同合作等宝贵经验。未来的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应持续优化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路径,加快推进养老机构标准体系化建设,构建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长效执行机制,探索向全行业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低生育率和老龄化背景下,要实现老有所安和关怀少年的成长,国家体系化的高质量养老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分析“一老一小”人口形势、生育意愿下降背后的原因,研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认为,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要强调“一个中心”:敬老爱幼、安老怀少;“两翼互动”,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和生育友好型社会;“四轮驱动”,即高质量取决于服务的福利性、有效性、可及性和及时性。研究还认为,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群体的服务是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人群,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养老责任包括对这些人群的兜底养老、普惠养老、公平养老和品质养老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老年的价值友好、文化友好、政策友好、环境友好和服务友好;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生育责任包括适度生育、优化生育、生育服务和生育保障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则要体现生育的价值(文化)友好、福利友好、婚姻友好和服务友好。研究表明,在全方位构建现代化“安老怀少”统一的政策、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社区是关键环节,需要顶层设计和分类推进相协调,才能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农村退休迁移一度是西方多学科重点关注的研究话题,其兴起主要源自乡村生活价值重估、消费功能兴起以及老年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要求,但在国内学术界一直缺乏相应关注。伴随中国进入到城市化高速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发展阶段,珠三角、长三角等一些地方已开始出现与国外退休迁移相似的农村旅居康养动向。结合实地调查发现,相较于西方农村退休迁移的发展背景,国内农村旅居康养的产生是市场开发、政策引导、乡村建设和个体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国内农村旅居康养还存在全年段康养开发不足、医疗卫生基础薄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议围绕城乡养老服务需求形成整合性框架,促进康养与旅游融合发展,引导乡村舒适驱动型发展,开展城乡互益性养老交流,建立城乡养老服务联合体,以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富。  相似文献   

16.
介绍香港的院舍照顾服务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总结香港的院舍照顾服务发展的经验,认为其累积多年的服务经验对于内地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一定价值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不断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而且出现了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集旅游、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蓬勃迹象。对长三角地区具有乡村旅游养老经历的城镇老年人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影响城镇老年人选择养老空间的诸多因素中,养老型乡村社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是首要影响因素,社区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状况是基础性影响因素,社区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产品是重要吸引性因素,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是前提性因素,地方政策引导以及理念普及是催化性因素。因此,为了实现养老型乡村旅游社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应该着力加强乡村养老旅游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社区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状况,不断丰富并完善养老旅游产品,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以营造更加适宜老年人康养生活需要的宜居休闲氛围。  相似文献   

18.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回顾社区研究、社区服务及有关历史,反思中国的"社区"及其在社会政策实践中的作用。分析中西方养老模式与理念之异同以吸取有益经验,对中国式"社区养老"与西方的community care(社区照顾)以及近年来流行的aging in place(AIP,就地养老)作了回顾比较,并在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探讨未来发展趋势。社区养老将成为中国养老方式的主流,但社区养老不是变相家庭养老。家庭的养老功能急剧减弱,不久的将来,当大批"空巢"(包括孤独鳏寡)老人进入高龄阶段后,尤其是需要长期照顾(long-term care)的时候,"以居家为基础"更不能简单理解为以自我或家庭照顾为主,居家社区服务必须跟上,机构养老一床难求的局面要尽早改变。正视独生子女政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后续问题,针对即将到来的巨大社会养老需求,大力发展社会服务(包括机构养老),这是非常时期应对"潮独"(婴儿潮出生、成为独生子女父母)一代特别突出的"空巢"家庭问题积极开展研究的必然思路。综合社会服务体系框架设计、分户不分居的代际支持方式、城乡老年人健康分化等,都是与社区养老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中国总体公共政策已经由"经济国家"向"后经济国家"转型,为社区养老事业朝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国家"十三五"规划为此做了新的战略部署。政策研究还要注意避免这种有针对性的养老举措在将来过时而造成国家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芜湖市老年人选择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选取芜湖市老年人642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7.0%的老年人选择了综合性医院临终关怀病房,28.0%选择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6%选择了独立临终关怀机构,仅有11.4%选择老年护理机构。老年人的性别、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对临终关怀机构的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随着芜湖市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临终关怀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对综合医院配备临终关怀病房存在客观需求,相对于紧张的医疗资源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临终关怀机构和老年护理机构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实施全额保障老年患者在基层公平享有、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费用政策提供可行的管理策略。方法:以南京市江宁区参加职工医保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就诊的数据为来源,分析其基本药物使用的状况和主要疾病病种的构成。结果:老年患者主要以抗微生物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内科用药(中成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为主;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损伤骨折等;用药经济负担较重。结论:应加强老年人常用基本药物的配备,提高可获得性;实施分类管控,最大程度地减轻使用基本药物的经济负担;规范医师用药行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水平;加强用药知识宣教,发挥社区药学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