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筑业是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高达18亿~20亿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目前,建筑能源消耗已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7.5%,预计再过20年,就能接近发达国家占社会终端总能耗40%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筑节能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海林 《职业时空》2008,4(6):170-171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增长迅猛。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日常运转及建筑拆除等项目的能耗,其中比重最大的是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约占70%~80%。根据2000年的数据,中国建筑用商品能源消耗已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27.8%,这个比例还将不可避免地上升到35%左右。  相似文献   

3.
晓红 《老年世界》2008,(1):19-19
“在发达国家不可能出现的建筑业的铺张浪费,正在中国大张旗鼓地上演。”东南大学建筑学系教授郑光复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出的《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发展方向》一书中,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批评一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沦为“巨型结构游戏”,并指出,中国可能成为最大的建筑浪费国。  相似文献   

4.
具有震慑力的数字 "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200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今年两会的这3个数字对企业最有震慑力,这3个数字也传递出很多信息,这是能耗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首次与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并列成为中国的宏观调控目标;这些指标都属于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将实行单位能耗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单位GDP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与泰国节能促进法相关的指定建筑的节能要求和节能执行机构.对指定商业建筑、小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实施情况进行能耗审计.指出动员业主参与节能是成功实施节能计划的一个必要和必须的部分,出了克服目前阻碍建筑节能计划成功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住宅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已逐渐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大户。根据相关统计,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约30%,而建筑能耗的30%~50%是通过外围护结构损失的。因此,有效做好外围护结构的保温与隔热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环节。目前,国内外保温材料品种匮乏,市场需求巨大,特别是高性能保温材料更是供不应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科技含量高、产品性能好、生产稳定、环境良好的非燃烧体保温材料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7.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路径浅析——以石家庄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赛鸿  朱江涛  刘伟 《城市》2009,(11):76-78
我国是建筑大国.也是能耗大国。有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我国城镇现有房屋建筑面积180亿平方米.而达到节能标准的仅有28.5亿平方米.占既有房屋总建筑面积的16%.并且13%的建筑为近5年的新建节能建筑。当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7%,是三大高能耗领域之一。而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高达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多,因此建筑节能工作刻不容缓。建筑节能工作不仅强调新建建筑,针对大量的高能耗既有建筑的节能工作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去年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问题时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没有达标,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依然较高。  相似文献   

9.
程谦 《城市》2007,(1):73-75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日益发展,在城市建设中,除了住宅、写字楼以外,各类医院、剧场、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越来越多.这些建筑,无论是其整体建筑造型和环境条件,还是其整体建筑布局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专业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贾琼 《城市》2009,(9):73-75
一、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据住建部(原建设部)公布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能耗模拟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技术手段。建筑能耗模拟技术较为复杂,涉及几何建模、能耗计算模型选择、建筑热工参数设置、建筑运行状态描述、设备系统建模等环节。因此,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建筑能耗模拟十分必要,能够确保模拟过程的可靠性和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比较了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的建筑能耗模拟标准化方法,包括能耗模拟软件、气象文件、几何建模、热工分区、围护结构参数、运行时刻表等缺省值。发现尽管核心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很多技术细节的规定上存在差异。进一步利用三国能耗模拟标准化方法对同一栋案例建筑进行了能耗模拟分析,发现能耗强度差异达到12%。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能源需求、尤其是优质能源的需求量也将持续上升。在各种能耗当中,我国的建筑能耗比例最大、发展最快,已占到全国总能耗的27.6%。目前,大量的建筑通过建筑节能技术的利用节约了能源,提高了室内的舒适度,不但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产生诸多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建筑节能技术的经济效益节能建筑在建设时期往往增加了初期投资,使建设费用增加。但从能量效率方面分析,节能建筑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并能在一定的年限内回收节能投资费。而且,在节能收益和节能投资平衡后,节能建筑就进入了纯收…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14日,执行期为5年的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在唐山市启动,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德国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产品,结合项目示范工程,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改变我国既有建筑能耗高的现状.2006年7月16日~2006年11月14日,该项目的"河北一号小区"试点工程已顺利完工.经测定,改造后既有建筑比20世纪80年代之前建造的房屋降低了65%以上的能耗,并具有显著的隔热、保温、隔音和防尘效果.此次唐山示范工程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装修、家用电器等不断的进入住宅和公共建筑,加之建筑密闭化和空调的普遍使用,造成居室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被认为是继"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的第三类空气污染.人的一生约有70%~92%的时间在室内度过,由于材料的巨大表面积和人群长时间的空气暴露,居室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居室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病.而在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己达11.1万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样,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为实现可持续、快、好、稳定的发展,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了10%。这是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本人想对学校的节能减排谈一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2014,(10)
正新中源陶瓷企业集团创建于1984年,是一家集建筑陶瓷业、房地产业、酒店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是我国大型现代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新中源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优秀的人才队伍、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高效的营销网络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新中源陶瓷是中国大型现代建筑陶瓷生产企业,集"中国驰名商标""亚洲品牌500强""中国陶瓷十大品牌""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中国环保产品"等众多国家顶级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公众所感受到的氛围为切入点进行了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外围开放空间的设计研究,意在引起人们对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外围开放空间设计建设中关乎城市发展与居民精神生活需求的层面的重视,并探讨了氛围营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1992,(3)
北京十大建筑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兴建的十个大型公共建筑的简称。它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广场西侧)、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西郊复兴路北)、全国农业展览馆(在东郊三环北路东)、民族文化宫(在复兴门内大街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06,(Z1)
一、建筑节能的宗旨建筑节能的概念是针对目前建筑运行中消耗能源(即建筑能耗)的效率偏低这一现象阐述的。所谓建筑能耗,一般包括两个层次的定义:广义的建筑能耗和狭义的建筑能耗。广义的建筑能耗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发生的所有能耗,从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的开采、生产、运输,到建筑寿命期终止销毁建筑、建筑材料(建筑设备)所发生的所有能耗。  相似文献   

20.
《城市》1998,(4)
一、建筑市场容量 新加坡建筑市场总容量(合同额)大约为每年200亿新元(约125亿美元)左右。新加坡的投资来源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公共住宅和公共建筑,另一部分是私人投资,即私营工商企业和房地产商投资。其中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大约占60%,私人投资的占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