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晨曦 《经营管理者》2009,(16):158-158
本文通过介绍海尔的海外投资战略,发展过程,分析了海尔海外投资的路径,以及其独具特色的本土化经营,从各个方面揭示出海尔的独特之处,供其他公司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2.
黎冲森 《经理人》2009,(4):46-47
2009年3月5日,电脑下乡竞标结果揭晓,海尔电脑15款竞标产品全部入围。在第一轮、第二轮的家电下乡招标中,海尔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家电产品也取得了很高份额的战绩,海尔整体份额高达42%,其中海尔冰箱更高达52%。  相似文献   

3.
论海尔精神     
海尔是我国最具价值的民族品牌,在几十年里不断发展创新,海尔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看齐。海尔的发展道路给中国其他品牌走出国门铺了一条通道,并给中国带来了一定意义上的信誉和质量上的荣誉。本文以海尔品牌的三个“十年”出发,分析海尔的精神,作风和发展的策略,总结出了海尔成为民族骄傲和世界认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海尔称雄农村的密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农村市场比做城市市场还用心! 2009年3月5日,电脑下乡竞标结果揭晓,海尔电脑15款竞标产品全部入围。在第一轮、第二轮的家电下乡招标中,海尔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家电产品也取得了很高份额的战绩,海尔整体份额高达42%,其中海尔冰箱更高达52%。  相似文献   

5.
数年前,海尔集团的员工吐着浓重的胶东口音解释说:“‘海尔’也是‘孩儿’”,即他们将企业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呵护。今天,依旧年轻,甚至依旧是“孩儿”的海尔,开始关注真正的孩儿了。在1998年的100多个晚上,中国小朋友部可以坐在家里,观看电视动画片《海尔兄弟》,走进海尔制造的色彩斑斓、空间无尽的探险世界中。那对由智慧老人创造的海尔  相似文献   

6.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及其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刚 《管理科学》2002,15(1):7-11
从分析海尔管理创新的内部环境入手,着重阐述了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的运作机理,指出了海尔管理创新的具体体现,并从经济学角度进一步对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这种变革中,海尔想建立一种大多数企业都未曾尝试过的结构:把企业做小、让顾客做大。在这种变革中,海尔想实现一种甚至带有相当理想色彩的目标:让领导做小、让员工做大。在这种变革中,海尔想完成一个攸关企业长远发展前景的命题:海尔应该是平的。而这所有的变革最终凝结为一个指向:信息化时代的全球化海尔品牌。张瑞敏将这种变革的理论内涵升华为简单的一句话:人单合一信息化日清。  相似文献   

8.
王璞 《经理人》2007,(10):62-63
在山东鲁能、海信等企业的房地产业务越做越大之时,一直徘徊在地产边缘的海尔也按捺不住了。8月底,经海尔集团证实,海尔正和全资子公司海尔房地产制定发展战略,酝酿初步投资200亿~300亿元,以中西部为突破口,大力拓展地产业务。四年前,深谙风险控制论的张瑞敏曾经在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上明确表示,海尔将以本业为主、不准备投资国内房地产行业。虽然当时海尔也有子公司海尔房地产,不过只是试水性的小打小闹,未成大气候。  相似文献   

9.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莹 《经营管理者》2009,(22):122-122
海尔通过成功的国际化战略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品牌500强,其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本主要文分析了海尔成功的重要两大因素品牌国际化战略与本土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尔跨国经营中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从1985年起,在张瑞敏带领之下,海尔人不断进行着资本的扩张,从国内到国际,海尔挤进了全球第六大家电品牌的显赫位置.然而海尔并不能满足眼前的所有.正当海尔挥资大幅进入国际市场之时,<商业周刊>提出了质疑:海尔如何依赖其中国公司的利润为其海外扩展提供资金支持,其广泛进入金融、个人电脑等产业是否会分散了对主业的注意力;保守秘密的文化是否会伤害海尔在海外的发展和寻求在美国上市的机会……?海尔的资本值得一辩.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海尔将实施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即:全球化品牌战略。这个题目不仅是对海尔,对于全国的企业都是一个新课题,作为海尔,已提前进入了攻坚战。  相似文献   

12.
超强的判断力 不久前去海尔考察,与海尔主管国内外经营的周云杰等人一起聊天,恰好聊到了整体判断力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13.
<正>2004年,海尔的全球营业额达到1016亿人民币,折合成美元,以2亿美元的差距和财富500强失之交臂,正当国人期待海尔在2005年铁定进入的时候,海尔仅仅交出了一张略微增长的答卷,而且国内市场销售额绝对下降,利润大幅度滑坡。其实,不只是海尔,2004年以后,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市场上各个行业成长起来的领先企业,似乎一下陷入了"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迷茫之中,海尔、联想、TCL等"先锋企业"固然陷入徘徊,大部分行业则深陷价格战,除了简单的残酷互殴没有更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海尔中国     
<正> 海尔的品牌 一位俄罗斯人在土耳其度假,宾馆舒适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让他一下子忘记了在莫斯科的烦恼。海尔这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宾馆的房间、优雅的小餐厅里都可以看到海尔空调,一点噪音也没有。令他感到惊奇的是那些产品竟明明白白写着中国制造。回俄罗斯后他找到海尔在当地的经销商,公司人员不仅帮他挑选了适合他的空调,而且还向他介绍了海尔公司的详细情况。这是前不久俄罗斯的《绝密日报》以“看看中国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海尔在经历了从自然增长到营销增长的过程之后,又由低端的产品差异化开始走高端的品牌差异化道路。通过短短几年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海尔已初步成为有一定影响的世界品牌。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为我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向海尔学习”,这句口号已成为国内众多企业自觉的行为规范。可是,作为国际赫赫有名的跨国公司伊莱克斯如今也提出向海尔学习了。瑞典伊莱克斯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商用冰箱、冰柜等的专业生产厂家,正式&at超过12万N,1996年的销售额高达175亿美元,其强大的技术力量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远非海尔能比。然而,务实的伊莱克斯主动提出向海尔学习并制订了详尽计划,其目的正如伊莱克斯中国执行主席所说,海尔在品牌宣传和商店内部的商品陈列方面有独到之处,伊莱克斯进入中国市场就应该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心理、习俗,设计构想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营…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张瑞敏发表文章《新经济之我见》,向所有海尔高管表示“不触网就死”;2005年,他又发起了海尔1000天流程再造;2012年12月,海尔正式宣布实施网络化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前两篇研究中国企业产品技术开发模式创新(分别以海尔型号经理和模块经理为案例)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中国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模式的另一侧面: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建立高效的产品创新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高效的产品开发体系,还需构建高效的营销创新体系,并形成链接产品与市场的机制。在传统组织模式中,企业主要是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协作,来实现研发体系与营销体系的协调。这种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即每个部门似乎只关心本部门的工作绩效。本研究通过长期跟踪发现,海尔在传统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将营销流程再造视作营销创新的基本前提,构建了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营销体系。海尔的营销模式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海尔产品经理和海尔客户经理。本文旨在以海尔产品经理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流程再造理论,探讨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模式。本文所探讨的海尔产品经理的创新模式对我国企业提高大规模产品营销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春,海尔总裁张瑞敏应邀参加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正式写进哈佛大学教材。海尔经验从此有了世界影响。 2000年10月,世界著名的学府瑞士洛桑国际学院第一次打破惯例,邀请非校友的企业高级管理者到学院演讲,青岛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成为亚洲第一个受邀请的嘉宾。当张瑞敏登上这世界一流的国际讲坛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海尔建立市场链》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做成案例,进入欧洲管理案例库。  相似文献   

20.
《经理人》2002,(5)
海尔在电脑市场上的失利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海尔在物流上的效用也产生诸多不利言论,营销实战大师、全球顶尖营销顾问公司—科特勒营销集团总裁米尔顿·科特勒,也曾直言不讳地批评了被普遍认为在国际化和多元化方面相当成功的海尔集团。张瑞敏与海尔就如一个谜,实情如何呢?中国经理人网(www.sino-manager.com)的经理人社区上的两个论坛“管理俱乐部”、“精华烟云”,也有关于海尔的讨论,以下是摘编的部分贴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