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目前实行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是实行两权分离的有益探索。”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特征,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战略性选择,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行之有效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承包经营是来自实践中的新创造我国现阶段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特征,以责为前提,责权利有机结合的一种科学制度;它通过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就企业体制模式的改革而言,承包经营责任制可谓在这一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承包经营责任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它在实践的过程中客观上造成了对国家财政的某些不良影响。因此,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必须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加强财政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1986年起,北京市商业体制改革进入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阶段.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改革以租赁经营为主要形式,截止1988年底,实行"改、转、租、卖"的小型企业分别为1212户、4户、4469户和48户.租赁经营企业占全市小型企业总数的66.7%.其中个人租赁占8.2%,合伙租赁占30.5%,集体租赁占61.3%.实践证明,租赁经营冲破了国有国营的旧体制,构造了具有活力的企业经营体制,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聘用企业经营者是把竞争机制列入国营企业承包的主要方式之一。实践表明它有: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使承包指标比较合理、科学;为大批能人,企业家脱颖而出提供机会、创造环境;打破用人上的关系网和干部终身制;促进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素质等  相似文献   

5.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要内容的企业经营机制在全国已广泛地开展起来。实践证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式,是我国人民在改革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这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方法。本文侧重阐述如何看待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经营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完善承包经营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我国,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各种探索和尝试的出发点无一例外地放在如何把握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这一问题上,即采用哪一种模式才能恰当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企业既保持所有权性质的不变,又具有一定的内动力和活力。于是,承包经营、国营企业股份制、资产经营责任制以及租赁经营等相继出现。这些在传统理论的框架中悄悄形成的反传统模式,正以强大的实践要求为动力,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延展全国。其中,租赁经营作为一种受人瞩目的“经营形式”、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租赁经营本身进行一番理论探讨,这在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租赁经营关系本身体现为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权利与义务正是一定的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鉴于此,本文试图对租赁经营的内部结构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可以依产业性质、企业规模、技术特点而有所不同。无论实行哪种经营责任制,都要运用法律手段,以契约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本文认为,小型工商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运用法制机制来重新构造企业经营机制的重大突破,因此探讨租赁经营中的法律调整问题,对于运用经济法制促进和保障租赁经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文分五个部分:(一)租赁经营法律关系的特征;(二)租赁经营中承租人的法律地位;(三)租赁经营风险责任担保制度;(四)运用政策、法制促进和保障租赁经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是在小企业放开经营的基础上从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步开展起来的。目前全省已有299户企业实行了租赁经营。实践证明,租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给企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以哈尔滨市轻工系统为例,1987年第一批租赁的8户企业,1至7月份完成销售收入335万元,比租赁前的去年同期增长50%,实现利润6.7万元,扭亏增盈14.5万元。局属7户印刷企业,有2户租赁,1987年1至8月,印刷四厂实现利润33.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倍,印铁厂实现利润6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8%;而没有租赁的5户企业,利润平均下降23.7%,最高达38.5%。  相似文献   

9.
一、租赁经营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方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租赁经营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它给企业带来了生机,使经济效益大幅度地增长。沈阳市1985年对32个厂家实行了租赁经营,实现的利润总额比1984年增长225%。比50家实行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高3.2倍,比30家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高2.6倍;1986年湖北武汉金笔厂实现经营租赁后,生产节节上升,效益逐步提高,当年8月完成产量48万支,9月44.99万支,10月50万支,11月52万  相似文献   

10.
回顾16年来的国企改革,曾采取过企业扩权、利润留成、利改税、租赁、承包、拍卖、资产经营责任制、承包制、股份制等一系列改革形式,但却收效基微。近些年来,一些经济学家猛炒“破产法”,但从实施此法的效果来看,实际情形并不理想。以山东省为例,1994年上半年己宣布破产的企业有近700家,虽然对于体现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原则,激活国有企业,起了积极作用。然而,《人民日报》的一则统计却显示,银行,为此损失资金达5.9亿元。不久前,山东省又有2000家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涉及银行受损资金达12.7亿元。同时,我国企业投产已出现一…  相似文献   

11.
<正>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就如何增强企业活力问题明确提出:“国营大中型企业要继续完善和巩固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部分小型企业,可以通过承包、租赁形式转为集体或个体经营”。北京市在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解决较为突出的“理发难”、“修车难”、“吃饭难”等等问题,首先从商业服务业入手,对小型国营(集体)理发、修理、副食、饮食企业,及少数小百货店实行租赁经营。实践证明,这一探索有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党的实事求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路线指引下,终于探索出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成功经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坚定不移地搞承包,在具体作法上因地制宜,因厂而异,企业适应什么承包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不搞一刀切。以我省机械工业情况看,承包形式,各具特点,有上交利润递增包干;盈亏包干;上交利润包干,超收分成;上交利  相似文献   

13.
最近二个时期。承包制得到了大规模的推行。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目前全国大中型企业中很大部分已实行了承包。如果说其他经济形式如股份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等还只是作为种设想而在某些地区进行探索性试点的话,则承包制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获得了推广。与此同时,理论上“一包就灵”的宣传也好象成了一种 定论。本文认为承包制的出现与推行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但应该清楚地看到承包制的局 限性。应该说它是目前经济改革环境下被迫实行的一种过渡模式。如把它看成改革的目 标模式就将使我们的改革迷失方向。一 目标模式是指我…  相似文献   

14.
一方面是产品严重积压,另一方面拉动消费、激活内需的呼声不断。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盘活市场,经济界人士人说纷纭。针对所谓“过剩经济”的市场特征,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有识之士认为── 西方,租赁业被称之为“朝阳产业”。有资料表 明,1995年世界租赁经营额已达到5500亿美元。不过,同年中国租赁公司却只有数亿元人民币的收入。由此可见,租赁事业在我国市场还未得到充分挖掘,而中国租赁业刚刚起步。 8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第一家租赁公司,随后,中国租赁业才有了新的开始。近年来,因为受过剩经济的影响,租赁在一些…  相似文献   

15.
1990年止,我县工商企业第一轮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已经到期,对如何搞好新一轮的承包,更好地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笔者通过调查分析,结合我县实际,提出若干构思和设想。(一)坚持承包制仍是搞活企业的现实选择1987年,我县经委、煤炭、二轻、商业、物资、供销社和经济协作等七个系统的75家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践证明,承包制是搞活企业、增加财政收入的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形式。承包三年来(1987—1989年)预算内工业企业的产值平均递增23%,实现利润递增37%,上交财政递增25%;商业企业的销售额平均递增31%,实现利润递增23%,上交财政递增15%。1986年,全县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仅229万元,而1989年则达1108万元。全县财政收入也由1276万元增加到2197万元。  相似文献   

16.
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先后试行了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租赁经营、利税分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直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历经二十年,出台了包括《企业法》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卿 《探求》2000,(Z1):30-3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抓大放小”至今,所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实践经验,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呢?本人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应积极以技术创新的实践去改变国有企业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通过改造(赎买、公私合营)民族资本,没收官僚资本以及国家投资兴建新企业等方式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为国家做出了辉煌的成就。到1992年,50万个国有企业拥有固定13000亿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国有企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0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有些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可以租给或包给集体或劳动者个人经营。自此以后,小型企业的租赁经营在全国各地由试点到逐步推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一定的经验,有些省、市、县还制订了有关的法规和章程。同时,在租赁经营的试点和推广中,在租赁法规、章程的制订和执行中,也遇到了不少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出现种种分歧意见和争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原理和法学原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和研究,把租赁经营的实践经验提到理论高度,再用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当前租赁经营的改革实践和立法工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租赁经营是搞活全民所有制小企业的有效途径全民所有制小企业的租赁经营,是指由小企业的全体职工或个人(包括自愿组成的集体)乃至其它企事业单位与国家签订租赁合同,向国家支付租金和保证金,然后按租赁合同的规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形式。企业的这种租赁经营方式同其它经营方式比较,对搞活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具有很多优越性,是搞活全民所有制小企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