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核心问题是以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思想,尤其是股份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及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的理论,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人试图以股份制去实现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论点进行对照,指出后者与前者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扬弃”。文章围绕两种对立的“扬弃”从三部分展开论述:一、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扬弃;二、在社会主义体系中,股份制不能成为对公有制的扬弃;三、股份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应有一个适度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表现在经济基础上,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区别。因此,篡改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必然要集中在否定公有制,鼓吹私有制上 。而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不能“全民财产私有化”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与生产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在其自身发展以及与资本主义相抗衡的过程中,走过了数十年弯弯曲曲的路。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应败,是非曲直,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既包括认识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又包括认识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认真反省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我们发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并不完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笔下那样无限优越,当代资本主义也远非当年它的批判者所描绘的那样腐败垂死,万其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不再绝对对立,不共戴天,而是相互兼容、互相对话、共求发展的关系。趋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时代特征。首先,作为两种社会制度根本区别的所有制方面发生了变化,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根本对立”的所有制形式已经相互渗透,共存子两种社会制度中。传统观念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私有制即资本主义;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允许私有制存在的。这种传统的教条认识,完全不符合客观经济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股份制经济的所有制性质和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关系的分析,认为股份制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由社会占有资本的新的所有制形式,是对私有制的扬弃,文章论证了股份制经济的社会公有制性质,并通过对社会主义股份制两权分离换位的分析,认为股份制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内在的,指出股份制克服了其它经济形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使股份制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股份制,并由其"两权分离"的特征出发,指出它是一种区别于私有制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方式",提示了利用股份制实现社会主义的思路;以当代中国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不仅是对马恩股份制理论的继承发挥,而且也是对中国改革经验的总结和发展;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论断是对《资本论》第3卷有关思路的继承发挥,也是对传统公有制理论的突破,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找到了具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重大突破.通过对股份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在产生起源与发展、所反映的产权关系、经营模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以及所体现的分配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论证了股份制不仅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而且股份制完全可以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和私有制是对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否定;而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则必然要造成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相似文献   

8.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公有制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恩一直怀有批判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的革命倾向,十九世纪中叶,亚细亚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之外,提供了公有制的生动说明,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就是为了对资本主义和私有制进行历史的批判。在他的视野中,当原始公有制尚未成为一种普遍事实时,“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实际上被用来标称原始公有制,以说明私有制并非一种永恒的历史现象。这既是由马克思的革命倾向所决定的,也是符合其“历史─逻辑的方法”论要求的,同时也以对史前社会认识的有限性为依托。随着对史前社会认识的不断增加,即当原始公有制成为一种普遍事实时,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来标称原始公有制就没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应与马克思论述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有所不同。工人必须有权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一条件,无论是在私有制还是公制下都是相同的。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第二条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是工人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尽管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公有的形式),但由于公有制下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不是直接结合,而是间接结合,因而使其劳动力成为商品。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都具有商品属性,但二者的性质和作用不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力商品是为资产阶级创造剩余价值,为资本主义积累社会财富;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商品是为无产阶级创造新价值或利润,为社会主义积累社会财富。承认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商品,有利于彻底贯彻按劳分配,对提高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的最大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是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股份制等同于公有制。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可以用股份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可以用,它是帮助我国国有企业实现政企分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暴力使猿立足地面并成为地面上的主人,制造暴力工具,使猿成为人。暴力创造人类,为社会发展进步开辟道路。暴力使用范围扩张到人类自身时,原始人类的氏族管理机构就逐步地演变为国家机构。暴力、国家先于阶级出现了,阶级是在国家暴力下才产生的,原始氏族共产主义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从而也是私有制、阶级社会的最高阶段,再也不会出现更高阶段的私有制社会,是垂死的私有制社会。私有制和阶级必然灭亡,但不是同时、全部、立即灭亡,而只能是逐步消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完全对立的经济形态的转换。社会主义是介于私有制和完全公有制之间的过渡态,同时包含两种经济形态,是私有经济逐步消亡、公有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最后过渡到全人类公有的经济形态。这是一个漫长、复杂和艰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一直把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视为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进而把它们截然对立起来,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历史上,我们曾经把商品、货币视为资本主义的遗物,把价值规律划入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把集市贸易作为“资本主义尾巴”来割、来批,把商品交易所、证券、股份制直接等同于资本主义。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还有一些同志仍然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可见,这样一种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也是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广泛市场的。  相似文献   

13.
股份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企业组织形式,它只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或公有)的实现形式,而不是存在形式,资本主义可用,社会主义也可用。股份制的实现以"四个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权与产权的分离、资本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的分离、股票的面值与市场价格的分离——为其特征。这些特征常常被一些人弄混淆而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层层迷雾:把股权和企业产权混为一谈;把所有制(私有或公有)的实现形式跟存在形式混为一谈;有人把一般股民称为"资本家";又有人把股份制企业因"公众持股"而认为是"公有制"企业。上述认识的最主要原因是把股份制下的股权跟企业产权混为一谈。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法则,细心考察就会发现,股份制萌发、成长于私有制经济中,"公有"因素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已开始萌发,并且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外围"部分向"核心"部分渗透。这表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不仅造就出公有制经济可用来作为其"实现形式"的股份制,而且孕育出具有公有制性质的经济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所谓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产生的传统理论观点重新审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必须在经济基础上培育出一种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并且享有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公有制却无法与私有制相抗衡,其主体地位的维持岌岌可危。间接公有制是一种较之传统公有制社会化程度更高且优越性更多的公有制新形式。应当用它来开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双赢的理想局面。以此为据,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主义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经济学文献中,有些研究者主张从生产资料公有制开始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理论分析。但我们讨论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以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的。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理论、描述其简单“细胞”的特性时,就是以私有制这一现存的分析对象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总结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就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由于马克思没有使用公有制的字眼,引起了学术界长期的讨论。近来有些同志把马克思这个预言运用于解决当前经济改革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以下,我也对马克思的预言并结合公有制优越性问题谈一点体会,并对若干有关观点提出个人的看法。一、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建立公有制马克思这样写道;“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公有制经济改革中,社会上许多人用传统的公有制观念看待国有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一是认为把国有企业的部分股份卖给了个人,就是资本主义,就是私有化,对于什么是公有制,如何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存有一些模糊的观念;二是担心公有制的“比重”问题,认为国有比重小,不符合社会主义性质;三是要求各地区、各行业都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我国沿海地区有的县、市的非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否定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能以全局和全面的观点看待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此,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及其实现形…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必须在经济基础上培育出一种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并且享有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公有制却无法与私有制相抗衡,其主体地位的维持岌岌可危。间接公有制是一种较之传统公有制社会化程度更高且优越性更多的公有制新形式。应当用它来开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双赢的理想局面。以此为据,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主义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得“无产者”和“资产者”处于政治、经济的对立之中,生产发展的成果为“资产者”一个阶级所享有,“无产者”处于畸形、片面发展的境地。马克思认为“无产者”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先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然后在新社会中变为“有产者”,实现路径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无产者”变“有产者”思想的正确理解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