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经济交往与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艺术成了最普遍的大众传播媒介,并逐渐渗透到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的审美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实现,既是深层挖掘民族电影内在底蕴的问题,也是研究民族电影未来走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2 0 0 2年 1 1月 2 9~ 3 0日 ,应邀来我校讲学的北师大艺术学系主任周星教授 ,就目前中国电影的现状分别在校礼东二楼报告厅和吴健雄纪念馆作了两场精彩的演讲。周教授主要从事影视文化与影视批评的研究。演讲中 ,他由艺术与市场整个大的背景及中国艺术产业的状况引入到入世后中国电影的市场状况 ,又从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作 ,受众以及评奖危机等多角度地对中国电影现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在谈到发展前景时 ,周教授指出中国电影逃不开市场 ,中国电影的希望在于年轻一代的电影人身上 ,他还强调对个性、创造性的追求将是中国电影的…  相似文献   

3.
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电影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反映,在西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后现代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的影视文化的事业,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及对我国电影的影响,进而探索社会主义民族电影发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4.
影视文化对思想教育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能够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走向,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影视文化的思想导向功能在于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社会教育责任.然而,影视文化在升华我们心灵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广大文化工作者来说,要做到全面认识影视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代影视文化的一种格局,一种精神,已经历史地载入了中国当代电影的史册。尽管主旋律电影由于多种因素而有着诸多艺术遗憾,但它和探索片、娱乐片一样,都是电影百花园里不可或缺的艺术品种,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电影的灿烂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黑色”影像里的社会与人生——黑色电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色电影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批影片的总称.黑色电影之所以在美国产生是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的.黑色电影的特征首先是人物主角至少一男一女,他们之间充满着情欲与争斗;其次是具有黑色调子情绪的视角风格;第三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叙事模式.黑色电影在艺术上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中国电影可借鉴黑色电影的某些艺术手法来丰富自己和发展商业电影.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流中华语电影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世纪即将来临 ,处于跨文化交流中的华语电影应当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 ?应当如何坚持民族电影的发展道路 ?2 0世纪 80年代两岸三地华语电影成功进入国际艺术电影竞争行列的辉煌业绩 ,无疑将为 2 1世纪华语电影努力进入国际主流电影竞争市场 ,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鸳鸯蝴蝶派作为影响中国电影的重要流派,在电影音乐创作上同样值得重视。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主力,但在电影音乐研究中,音乐的民族性与政治性的结合,成为新中国电影音乐研究的主调,鸳鸯蝴蝶派的电影音乐创作往往被忽视甚至批判。如果将电影音乐创作者、电影音乐作品和电影音乐观众置于中国音乐发展的整体环境中考虑,就能看出鸳鸯蝴蝶派对中国电影音乐的贡献所在。20世纪20年代通俗音乐与文学的双重影响,为后来电影音乐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鸳鸯蝴蝶派小说、电影中建构起来的通俗市民主义空间,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重要环境。鸳鸯蝴蝶派自身音乐素养的培养与诗词曲赋的创作、发表,亦成为20世纪40年代他们投身电影音乐创作的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影视文化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就"观影基本情况、观影元素、受众影响、我国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四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影视文化对受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一定影响、其主流思想性和艺术性可相得益彰。发挥影视文化积极作用,营造健康理性的舆论环境,强化人性、价值观、民族文化、爱国主义宣传。  相似文献   

10.
消费社会的到来,改变了文化生产的逻辑,这在我国第五代导演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第五代导演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有中国风格的浪漫审美主义的“文化电影”,在新世纪初,他们的国产大片迅速地转向审美消费主义,成为消费社会消费审美主义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新兴发展的十年。以郑正秋、张石川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参与了儿童电影的创作,并自觉强调电影的社会教化功能。这一时期中国儿童电影的创作体现出创作者们强调电影的社会功能等理念,表现出思想启蒙的使命意识、道德自救的现实追求和民族命运的间接隐喻等特征,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以及中国电影史、儿童电影史中具有独特位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突起,中国社会出现了富人阶层。富人阶层也成为90年代以来都市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在都市电影对富人阶层的形象呈现、行径呈现、命运呈现中,一个肥胖、愚蠢、为富不仁、自取其辱的脸谱化富人形象树立起来。富人形象背后则是社会文化心理的暧昧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影视文化“走出去”能够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本质上,中国影视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是跨文化传播,遵守传播学的相应规律和原则才能提升传播的效果,因此传播学可作为中国影视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路径研究的理论指导。文章在遵循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深度整合传播学5W理论和翻译学等理论,从建立传播路径的前提条件、有效方式,拓展传播路径和提升传播效果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与探寻建立中国影视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切实提升中国影视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电影的海洋书写就迎来了突破。这一突破不仅影响了现代电影的创作与生产,也体现了当时电影界进步的美学观念。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电影的海洋书写集中地体现在海洋意象、海洋电影音乐以及海洋叙事风格三方面。海洋意象融入了女性形象的内在情感中,参与了女性形象的建构。海洋音乐对电影叙事的多重表达,突出地体现在《渔光曲》中,通过电影声画的同步结合,形成了作为海洋电影的独特审美特征与艺术特性。在叙事风格层面,海洋电影也从20世纪20年代的浪漫主义,向30年代与社会、时代紧密结合的现实主义风格转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80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是中国电影发展、普及和农村文化变革的开拓与躬行者。文章尝试从文化传播、社会徙变、政治服务、文艺生活四个方面对其社会功用和社会角色进行分析评判。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80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是中国电影发展、普及和农村文化变革的开拓与躬行者。文章尝试从文化传播、社会徙变、政治服务、文艺生活四个方面对其社会功用和社会角色进行分析评判。  相似文献   

17.
电影是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最为引人注目的艺术形式,本文结合社会调查,概括了优秀电影的基本特征,并对优秀电影在叙事、表意和艺术表现几方面的创作策略进行了论证和阐发.  相似文献   

18.
进入 2 1世纪 ,社会背景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 ,因而要求本科人才素质也必须随之变化 ;文章提出了 2 1世纪社会本科人才的新素质体系 ;认为新素质体系具有一系列特点和优越性 ,是最适合 2 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教育以及人的个性发展的本科人才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影视产业逐渐壮大,影视文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行为导向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将是化挑战为机遇、利用好机遇的重要途径。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致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人文物质资源、人文精神资源、人才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在一定开发原则的指导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电影就是包含女性主义立场的电影创作、批评及理论建构.”[1]1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英国电影学者劳拉·穆尔维(Laura Mulvey) 1975年发表的论文《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2]影响最大,它以符号学和精神分析为基础,为女性主义提供了严谨的理论框架.[1]3-4 李玉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新生代女导演,是中国大陆目前最知名的年轻女导演之一.她执导过的影片包括《今年夏天》(2001)、《红颜》(2004)、《苹果》(2006)、《观音山》(2010)和《二次曝光》(2012).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角度出发,以下四点可简要描述出李玉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达特点: 一、女性主体的建构及欲望表达 李玉电影中的女性大多是唯一的女主角,她们大多生活在缺乏男人的世界里,或丧偶、或离异、或自主选择单身.也就是说,李玉电影中的女性不再是影片中男性的“他者”,是男性欲望或意义的能指;相反,她们是独立的存在,通过建立女性的绝对主角身份,李玉的电影成功地建构了女性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