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内部特定地区的经济活动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国内经济活动,一类是对外经济活动.赵伟教授曾指出,特定地区的开放同时存在两个层面,即国际开放和区际开放,因此地区开放存在不同的途径:先区际开放后国际开放或者先国际开放后区际开放.  相似文献   

2.
一、区际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区际产业结构是全国经济空间布局在特定区际的组合结果。一般说来,制定全国产业政策,必须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产业均衡问题,二是产业结构高度化问题。产业均衡是宏观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是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3.
对外贸易统计制度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面对我国加入WTO的客观现实,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增强,对外经济贸易信息已成为国民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外贸易统计提供的有关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开展贸易活动的总体信息则构成了对外经济贸易信息的主体,它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经贸政策的重要依据。对于促进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发展和繁荣本国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了解对外贸易统计制度并进行国际比较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方法与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在Walter Isard(1951)首开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区域经济空间联系的先河之前的经济研究中,一个广泛的假设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没有地域空间的差别.然而实际情况则是,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并非相同,而且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往往会影响另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正是由于不同区域间所存在的广泛的经济联系,使得区域经济研究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国内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首先从国内看,中国更加开放,各项改革事业平稳推进,中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上升到世界第二,中国正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但同时,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之路也走到尽头,能源与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西部地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各省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区际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强度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因素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始终落后于东部地区,与其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大开放促大发展是中部地区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综合经济优势,以及产业特色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国内国际产业转移的力度。中部地区的大开  相似文献   

8.
上篇短文说到,国际收支平衡表(BOP)是反映一个国家与外部世界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工具;本篇短文要继续论证,反映一个国家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光有BOP是不够的!读者可能说,你这不是自己否定自己带着我们兜圈子吗?请稍安毋燥,我的意思有两层:BOP是不可缺少的;但BOP不是万能的。为什么这么说?且容我慢慢道来。为什么要以统计为工具记录我们的对外经济活动?第一是为国家对外经济管理提供依据,第二是为国际组织进行国际事务管理提供依据,而这两个方面又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WTO之各个协定框架下,国际组织要依赖各个国家提供相应数…  相似文献   

9.
加强地区对外开放统计的思考漯河市统计局张仁义当今世界经济正在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国家、地区之间相互开放.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成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性。借助国际间、地区间经济联系,发展本地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及国内各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经济统计学》自1995年4月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后,其姊妹篇《国民经济统计学》经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讨论通过,确定为全国统计学专业的两门主干课教材;并于1997年获得首届全国统计优秀图书奖。这是由于该书经过总结提出了“不论是哪一类企业,从事何种生产和经营,都有其特定的共性”,即“各不同企业,在活动条件———要素投入———成果产出———经济效益四个方面存在巨大的共性,可以综合加以研究”。该书的启用结束了我国统计教学中存在若干部门统计教材、内容相互重复的历史。作为《企业经济统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 1997-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润君  潘文卿  陈杰 《统计研究》2011,28(10):47-53
 本文以中国1997年与2007年8个区域17个产业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前后向关联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关联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0年间中国区域间的空间关联程度在加强,无论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前、后向联系值都较弱的地区数在减少,联系值都较强的地区数在增加。具体地,除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外,其他地区的直接与完全后向联系值呈现普遍上升的趋势,而除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区外,其他地区的直接与完全前向联系值呈现上升势头。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发现,由于“两头在外”发展模式的影响,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前、后向影响力都在减弱,其中尤以后向影响力的减弱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中心是面向国内、国际的综合性信息咨询机构,它接受用户委托,积极提供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与有关出版社合作出版、发行经济统计书刊,开展专项社会经济调查和计算技术等咨询业务,为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服务。  相似文献   

13.
门槛效应、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玉军  陆旸 《统计研究》2008,25(9):24-31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假说”,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先恶化后改善,变化过程中存在着所谓的“门槛效应”。本文采用Hansen(2000)提出的“门槛回归”方法,以108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横截面数据,对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多个因素进行了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和贸易开放程度都存在着“门槛效应”。我们发现,当贸易开放程度作为门槛变量时,可将“低收入-高工业”的国家分成两组。而在“低收入-低工业”、“高收入-高工业”和“高收入-低工业”的国家和地区中不再有“门槛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外交流上,四川借助重庆航运优势,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区际交流,重庆则借助四川部分的西部综合交通区位优势,扩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辐射。  相似文献   

15.
使用动态面板纠偏虚拟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对市场分割同地区经济收敛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不存在绝对收敛,在控制了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后,条件收敛特征明显;在控制了市场分割和经济开放程度后,收敛特征更加显著;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市场分割程度较低时市场分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当市场分割程度较高时,市场分割程度的提高则会阻碍经济增长.此外,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及依赖程度不断深化,在此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必须越来越多地依靠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并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分工。因此,重视外贸进出口与GDP增长的相关关系,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虎中 《中国统计》2005,(10):10-12
区域化“行政区经济”的形成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启动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的的改革开放政策。生产力的成长要在生产力的流动中去实现。但当时的情况是:对外,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偏低,与主要贸易国的“生产力差”偏大,交往中利益实现的不对称性或单向倾斜性十分严重;对内,均衡发展的态势使各区域间“生产力差”偏小,生产力流动不畅。为此就必须适当扩大地区差距,让一部分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缩小对外贸易的重点区域与主要贸易国的“生产力差”,并同时借以构建国内各区域间生产力流动所需的“生产力差”。基于此考虑进行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尽管对外开放是否有助于经济增长还存在争论,但是大量经验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成为中国各地区的主要经济政策之一,显然研究对外开放程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对外经济开放主要是指贸易开放、金融开放.<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大辞典>解释"开放经济"条目时就将其划归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两个条目之下.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开放的范围大大扩大,而不仅局限于贸易和金融领域.具体来说,经济开放的范围至少已经扩展到人力资本流动、人员交流、技术交易、信息流动等具有开放特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开放型经济,是指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程度较深入,商品、资本和服务跨国界流动较为自由,自身经济体制与外部经济体制融合度较高的一种经济模式。开放型经济是相对于封闭型经济的概念,其实质是通过经济要素较自由地跨国界跨区域流动,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开放型经济涵盖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国际旅游等内容。一般而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接近于开放型经济。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将呈现蓬勃生机。在这些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数量及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判断和衡量其内在的经济效益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对外商品贸易为例,讨论如何通过建立一套合理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来反映这一经济活动内在经济效益,以促进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